单元整体读写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单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单元整体读写教学,分两段三步。两段指课前预习,清障质疑;课后写作,专题讲评。三步指第一步整体感知,突出异同;第二步取舍片断,精读重难点;第三步总结运用,同类作文。该研究已实施三年,效果显著。今以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为例,浅谈如何实施。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清障质疑。一篇文章不预习,学生会觉得难懂,一个单元不预习,学生更会觉得“没趣味”,因而要预习好,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行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面对农村中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带读三五篇或放录音,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读的内容要包括单元提示、标题、作者、训练重点、自读提示、注释、作业、正文及相关资料,读的要求是有准确的读音、准确的表情。
读时,要带有如下一些明确的目标:
1.借助字典词典解决字词问题,对于多音字可以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方面识记,对于多义词要掌握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义等。2.基本完成教材上的作业和旁批中的思考题。3.基本上能扩充每篇课文的标题,在扩充的标题里,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文常知识和背景知识,以及最好用1-2句话概括的中心。4.准确地写出每篇文章的思路标志。通过阅读中心词和中心句,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言词标示作者的思路,称之为思路标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5.明了每篇文章的详略和主次,懂得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6.了解上下三个单元的联系和区别。7.初步判断哪些文章片断是精彩片断和学习难点,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位同学可以带着这些疑问同周边的同学互相切磋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猜一猜与老师的意见是否一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课前预习不能带有盲目性和应付性。
第一步:整体感知,突出异同。
该单元有四篇文章:《一面》《一件珍贵的衬衫》《同志的信任》《挖荠菜》。其中一、三篇为讲读文章,二、四篇为自读文章。我将这四篇文章这样处理:第四篇完全留给学生课后阅读,前三篇又以《一面》为本单元的课例,在此课例的基础上,作出鸟瞰式整体认知,打破了篇篇文章具体讲授的结构体系。
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有关文章文学文化等常识不再费时讲授,开门见山:谁见了谁“一面”呢?学生很快能将标题扩充完整:1932年任售票员的进步青年阿累在交接班的空间进内山书房躲雨而偶然见到鲁迅一面,并接受他赠送书本的经过;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作者写下此文以资纪念,并表达自己受到鼓舞和教育的心情。
那么这篇文章的思路标志是什么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时间顺序。这种常用的记叙顺序可否用一个专用名词来表达?学生也不难回答这叫“顺叙”。说到此处,教师要停下来因势利导地点拨:顺叙与顺序同不同? (明确,前者是记叙的顺序或记叙的方法,后者是时间次序)。那么,记叙顺序(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又分别叫什么名称呢?学生很快能回答:《一件珍贵的衬衫》运用了倒叙,《同志的信任》运用了插叙。
讲到此时有同学问:第三单元《第二次考试》写了“奇怪事件的具体情况”,那复试后的强烈反应,算补叙还是插叙呢?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都是插叙一些有关情节,都应该算插叙。
有同学又问:有的书上讲了“追叙”又是什么?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追叙就是倒叙。
爱读小说的同学又出了一个新问题:章回小说中经常有:“此话不提,且说……”这又算什么方法呢?讨论明确这算“平叙”,用于多线索的小说中。
又有同学问:这三篇文章都是写伟人——鲁迅、周恩来、方志敏的,为什么记叙方法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趋于认同:鲁迅与方志敏虽然都是伟人,但文章的中心要歌颂鲁迅是最可信任的同志;一位总理送给一位普通工人衬衫,意义确实不小,所以运用倒叙更能吸引读者。
由此可见,记叙中运用哪种方法,是由中心和情节来确定的。请同学们就《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写个顺叙思路标志;就《打开记忆之门……》写一个倒叙思路标志;就《童年趣事》写一个插叙思路标志。
这就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步:取舍片断,精读重难点。
该单元前三篇文章都是描述伟人的,那么描写人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要在总结前文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一面》中的鲁迅言语不多,但掷地有声,行动不多,但铿锵有力,作者用以突出其精神的是什么呢?是外貌。哪几个思路是写外貌的?明确:远景——近景——特写。由此可知描写外貌的方法是由远→近,由粗→细,由整体→局部。其总的特征便是“瘦”,为什么会“瘦”?为了进步青年,为了革命事业。所以这三个思路标志应当作重点和难点。
写周总理还是不是外貌描写呢?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表达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对一位普通工人的关心。你看总理的三点指示:一、马上送她到医院检查;二、不许批评她;三、代我给她买件新衣裳。
作为最可信任的鲁迅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作者运用的正是动作描写,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动作则是信任的窗户。你看鲁迅先生收信的神秘、看信的庄重、藏信的谨慎、转信的稳妥。
既然写人的方法很多,又有这样典型的课例,同学们能否运用呢?请同学们就以下三篇文章各写一百字左右的精彩片断: 《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写100字左右的外貌, 《打开记忆的门……》写100字左右的语言,《童年趣事》写100字左右的动作,要求生动传神,能突出中心。
这是一节课的内容。我主张上一篇课文要一课一得,上一个单元也要一课一得。上一节课专授记叙方法,这节课专授写人的方法,并利用课例使读写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既有读写的感性认识,又有读写的实践机会。
第三节课专讲旁批问题。学旁批也是学修改作文的一种方法,批在什么地方呢?有的书页的左边就是正文,右边作旁批空白,如果没有旁批空白,就写在正文以外的空白处就行了。批什么呢?一面提出疑问,一面作出解答。
从哪些方面去批呢?从语音语言语法标点修辞逻辑结构手法等等方面,优劣的原则看是否能凸现中心思想。
例如作者为什么把鲁迅称作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明确:称同志,表示志同道合;称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称父亲,表示崇敬热爱;称师傅,表示仿效学习。
老师讲了旁批的位置、方法、内容,并以实例解说后,重点培养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
第二步中的片断精读,究竟读几节课,没有一个硬公式,而应该根据本单元的读写要点、课文的长短、知识点的多少自行安排。
第三步:总结运用,同类作文。
总结,包括每篇文章思路标志的顺序、思路与主旨的关系,准确严密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象征烘托暗示对比等表现手法,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同一单元中各篇文章的异同、上下单元的联系和区别等等。运用,指写同类作文。如本单元三篇都是写人的文章,我们就要记住课文的思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还很多,他们的思路标志有相融处也有相异点,只要我们记多了关于写人的思路标志,对我们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论是写人物通讯,还是写人物传记,抑或写人物短评,都有莫大的裨益,到时写人的文章的素质就提高了,只有当学生们在未来的社会里承认写作素质提高了,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有成效了。
《一面》运用的是顺叙方法,学生易懂易学。写《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很快就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路标志,如:时间标志:遇事前——遇事中——遇事后,中间标志为重点。
事件标志:劝学——垫学费——抓双基。
学生也能仿照《一件珍贵的衬衫》运用倒叙手法,有同学写《打开记忆的门……》的思路标志为:
珍藏像片——小学四年级上期——珍藏的意义。
或:珍藏鱼——篓捡田螺——抓泥鳅——鱼篓的含义。
《同志的信任》运用的是插叙手法。有的同学将《童年趣事》的思路标志写成:
“我”堆雪人——“我”捕鸟——少年闰土——“我”看戏。
要求学生学会课例的思路结构手法,材料一定要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包括所见所闻所感。教学要一课一得,要求学生也要一课一得的实践。由于时间关系,我要求学生学完每篇文章后,在课堂上即要完成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每学期约三十篇左右的文章,学生每学期即可完成30个左右的文段,每期末在全班举行一次《精彩片断大回放》,评出“最精彩文段”5段给予奖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只要同学们不断地记住并不断地实践一些典型的思路标志,甚至一个题目里不同的思路标志,那么,随着时间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语言材料的丰足,思想的成熟,作文水平必然会提高,作文素质必然会提高。
总结后,要留下一片余地,让学生作文,运用本单元所学,写一篇大作文。
第二阶段:课后写作,专题讲评。
在学了一单元整体构思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运用观察分析联想想象手段,完成同类作文。这个时期,既是总结运用作文这一步的延伸,也是一篇习作的写作动态过程。有人会认为这个习作时间太长,但我认为农村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快起来。因为他们既没有成熟的思想,也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太长,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更严。具体操作是:上一单元的习作,下一周必须予以评阅,评什么呢?1.要求在每一篇习作之首写明中心、思路标志、详略主次,并给每项指标量化计分,以培养每位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2.要求每篇作文至少写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老师作重点评析,并给以定性评价。3.一个单元写一篇大作文,每次大作文中评5篇最佳习作结集成《小荷作文选》。好的作文从横向比较评价,突出拔尖,次一等的作文从其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突出有进步就行。
总之,该研究实施三年来,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初步取得显著的成绩,该课题论文有三篇获国家级二等奖,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近年来有多个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并发表,我本人也获得了一些荣誉,1999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县十佳教研能手”。今年又被县委政府评为“县科技拔尖人才”。
我坚信,随着教改越来越深入,该课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中必会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