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化服务: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图书馆论文,新领域论文,学科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国家为支持一批高校率先建成高水平大学之目标,对国内近20所大学给予重点支持。分析这些被列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候选之大学,综合性为其特色,研究型乃其发展之目标。而纵观国际一流大学,研究型特征十分普遍。为此,探讨大学图书馆如何适应或者服务于研究型大学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学习共享空间作为图书馆界的新事物,以其自身理念和功能得到了大学图书馆的欢迎,传统的学科服务在研究型大学背景下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将学科化服务与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结合起来成为大学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课题,也是服务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选择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以及学科化服务四维要素,综合分析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化服务如何服务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所说的图书馆均为研究型大学视阈下的大学图书馆,本文所提的学习共享空间均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内部构建的学习共享空间,此乃本文逻辑之起点。
1 研究型大学与学科化服务
1.1 研究型大学
时下,适逢国家高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基本治国理念。也正在此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契机,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系列政策付诸实施,如“211”、“985”等。国内重点大学借此机遇,纷纷为本校发展制定战略,其中,“研究型”成为不少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首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根据武书连发表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11期上的《再探大学分类》的学术论文,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全国大学科研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可见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地位至关重要,相应的,科研工作者对于以科研为中心的学科服务需求则尤为迫切,图书馆作为大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主体,为大学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其应尽之职责,而研究型大学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研究型服务,即学科化服务,这正是大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文献保障系统,也是研究型大学对于图书馆高层次服务需求的集中体现,其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科研水平的高低,进而关系到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其程度。
1.2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的新的服务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文献工作流程组织科技信息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①。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高校图书馆的支持。因此,图书馆与学科建设密不可分,对高校的学科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图书馆可以通过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背景,占有某一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为凝练学科方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其次,图书馆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为汇聚学科队伍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再次,图书馆围绕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为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为构筑学科基地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②。这不仅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大学图书馆进一步拓展服务的重要领域和渠道。纵观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学科化服务不仅是其发展方向,更是衡量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图书馆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其所在大学学科发展与学术水平的重要因子。
1.3 研究型大学与学科化服务
《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指出“继续实施‘211工程’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凝练学科发展方向。鼓励研究型大学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需求,自主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③。这直接反映了研究型大学与学科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也间接反映出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学科化服务的不可或缺性。目前,上海大学根据自身发展和现实水平,提出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发展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对图书馆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对图书馆提出了明确希望。2009年9月,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伟在学科建设大会上提出上海大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指出“以文献资源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文献信息优质服务。继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文科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优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团队建设”④。这正是研究型大学对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需求的直接反映,也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拓展的重要方向。
时下,“研究型”已经成为与高校、高校图书馆紧密相连的三个字,如研究型高校、研究型图书馆。众所周知,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一流的大学应该拥有一流的图书馆,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没有研究型图书馆的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则受很大制约,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一流的研究型图书馆对于高校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研究氛围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反之,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不仅迫切需要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图书馆,更能促进该校图书馆朝着研究型方向阔步前进⑤!研究型大学对于学科化服务需求尤为迫切。在研究型大学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二维关系中,图书馆对于研究型大学的深层次服务集中体现在其对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服务上,作为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外,必须在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传统服务基础上,大力开展以学科服务为内涵的学科化服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视阈下的大学图书馆。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体现在其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上,而无论学科建设还是科学研究,均离不开学校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的支持,这种支持最佳体现便是图书馆以资源为基础,以专业人员为骨干,以图书馆为平台,围绕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
2 大学图书馆与学习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的诞生源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而信息共享空间发源于电子阅览室,在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成型的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包括多种要素和功能,如新的建筑空间,配备大规模的学生用计算机设备,添置多媒体设备,采集和购置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办公和学习软件,开展个人或集体学习和研究,接受一站式的资源检索、数据处理、格式转换、文献打包、资料打印装订等系列服务。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使分散在图书馆不同部门的数字化服务功能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服务形象。但是这种信息共享空间还存在于图书馆内部,服务还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虽然信息共享空间在适应教学和科研变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它还没有突破图书馆自身的限制,实现与校园其他相关部门的整合,而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区分信息共享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的关键。学习共享空间突破了图书馆围墙限制,在校园内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机构融合和服务融合。学习共享空间不仅把信息技术服务、图书馆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整合在了一起,而且通过机构改革打通了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教学管理与服务部门的联系,使学习更加便利化,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学习效果⑥。
大学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图书馆服务,而且可以优化图书馆内部空间,提升图书馆服务内涵,尤其是以“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为契机,整合图书馆现有服务队伍、服务平台、服务措施,总体上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深化图书馆服务内涵。从西方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背景与实践观之,学习共享空间是大学里的一个动态合作式环境,常常在实体上表现为图书馆用信息、知识为学生学习和研究需要提供帮助。它将个人和组织学习空间相结合,提供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包括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各种来源的指导。主要关注的是学习、写作、技术使用和研究,它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更容易并更加成功。简单地说,学习共享空间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站式,中央平台,服务对象为大学校园的全体师生,提供信息技术、多媒体及参考咨询服务,学习及其环境更加活泼、多元、开放及自由,提供便利空间和相关设备协助群体团队学习、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⑦。
3 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化服务
目前大学图书馆正置身于网络环境之中,网络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基于文献、基于物理图书馆的服务到基于知识、基于用户的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大转型与变革。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迫使图书馆必须重新审视存在与发展的基点,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与功能,重新确立自身的价值与任务。环境变了,用户的需求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动态地适应和改变。这是用户的需要,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必然选择。上海大学正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图书馆地位越来越重要,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可以拓展学科化服务空间与渠道,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建设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用户排忧解难,为学校发展、为学科建设等提供文献保障服务。
3.1 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下学科化服务的实现
学习共享空间是通过协作,充分利用社会人际网络关系对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特别强调合作管理,即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挖掘人际网络关系隐性知识,最终达到加强学习效果的目的⑧。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图书馆2.0技术的逐渐普及,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学科化服务优势凸现,如早期推出的学科导航、学科信息门户网站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学科馆员网页、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网络化形式都在推动学科化服务工作日益深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⑨。笔者以为,学习共享空间下,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科馆员+学习共享空间”角度,充分挖掘Web2.0环境下网络平台对于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探索Web2.0环境下以学科馆员为学科化信息服务主体,以Web2.0技术构筑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下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3.1.1 建立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的学科服务队伍
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信息收集者、资源管理者、虚拟交流组织和发布者,又是学科联络员、知识分析员、知识导航员和知识创作的参与者。不但要以用户需求指导资源建设,协调资源组织与用户服务,而且要深入到科研、教学和学科活动中,成为学科团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知识管理与共享的顾问与伙伴。在当今网络化数字时代,学科图书馆员应具备2.0的素质和技能。理想的学科馆员职责为除负责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内容管理、组织和服务外,还采取走进学科队伍或实验的服务模式,与研究人员形成互动。帮助研究人员建立和使用博客、维基和机构知识库等,负责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向学科团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多种服务。在队伍组建方面,除了要求应具有硕士学历外,更强调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主动跟踪学科进展,研究学科信息发展态势,在指导用户获取、理解、使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对口学科的研究工作。
3.1.2 以学习共享空间为基地具体开展学科服务
学习共享空间作为图书馆服务探索与发展的重要产物,其理念所包含的服务思想,其实体所展示的服务空间,其内容所聚集的资源布局等,对于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学习共享空间赋予的机遇与环境开展学科服务成为重要议题。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以学习共享空间为基地,通过下列途径具体开展学科服务,满足学科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准。
第一,摸清学校学科布局,把握学科发展现状。这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前提,只有在摸清本校学科布局,把握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有效规划,开展学科服务。
第二,根据学科特色,建立专业学科服务队伍。任何大学的学科布局均不是均衡的,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能力,按照学校学科发展战略,针对性地建立专业性的学科服务队伍,围绕学科发展战略和学院学科发展需求,主动地提供学科咨询和学科服务。
第三,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学科服务途径与方法。学科与学科之间发展规律不同,尤其是人文社科与理工科之间差别更大。图书馆需要根据学科特色与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服务方法、手段等,主动融入学科建设与研究中,提供专业、准确、有效的学科服务。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服务效率。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社会。图书馆2.0与网络技术息息相关,正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开展,学习共享空间也正积聚着科技的优势。学科服务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的方法,利用网络的力量,“升级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高学科服务效率。
3.2 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下的学科化服务平台构建
利用网络工具获取信息资源是当前科研人员普遍认同的信息利用方式,随着Web2.0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网络将会带给图书馆及科研人员更多方便和实惠。图书馆的Web2.0技术应用核心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双向互动优势所带来的众多资源建设参与者,吸引众多学科专家参与到学科资源建设之中,将为图书馆学科化建设及服务带来极大益处。以交流和互动为核心的Web2.0技术为学科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展示平台,通过博客、新闻聚合系统、维基等各种互动技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组织者,Web2.0技术帮助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⑩。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中,图书馆可以以Web2.0技术应用为基础,构建学科化服务平台,实现网络服务与实地服务的有机融合,共同推动学科化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3.2.1 学科化服务平台构建的目标
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下,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目标是以读者为中心,以Lib2.0理念为指导,以Web2.0技术为手段,建立学科馆员和服务对象(大学师生共同体)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知识共享和协作研究的虚拟学科服务网络平台,使学科馆员能够在信息检索、采集、聚合、分析、评价、过虑、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提供学科导航及个性化服务,使学科团队成员在研究、创作和发表过程中能够与学科馆员及时交互协作,并通过集体的智慧建设共享知识库。在实现虚拟交互的同时,学科馆员也主动走进学科团队和实验,密切联系学科用户,融入学科科研活动中,为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3.2.2 学科化服务平台的技术实现
Web 2.0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构建一个用户驱动的2.0环境。用于实现图书馆2.0的技术非常广泛也非常多,主要包括RSS/ATOM(信息聚合)、Blog/PodCast(博客/播客)、Wiki(维基)、Instant Message(IM,即时通信)、SNS(社会性网络服务)、Collective Intelligence(集体智慧)、Tagging/Folksonomy(标签/民间分类)、Ajax/Flex/Atlas和Open Source(开源软件)等(11)。
(1)即时通讯。采用MSN/QQ等软件实现。这类软件性能优良、界面简洁、易于使用,具有文字聊天、语音对话、视频会议等功能,用户群体庞大,非常适合学科馆员和学科成员之间的即时交流。可以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即时通信,实现时需要可以整合各类相关服务和数据,为实时交互提供更为方便的平台。
(2)学科博客。通过PHPWind Blog V4.0等开源软件实现。这类软件支持多用户,融合博客元素,支持独立二级域名,提供多个用户模版、日志评论管理、RSS输出、书签、相册、图文混排等功能,具有完善的后台管理和审核机制。为学科馆员和学科成员提供博客空间,所有日志按学科分类,以学科相关性组织学术圈,学科馆员和学科成员可以通过注释评论等方式实现双向互动。
(3)新闻聚合。通过SXNA1.5等开源软件实现,支持RSS1.0、RSS2.0、ATOM等多种聚合标准,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共享/推送/订阅/发布,提供自动和用户驱动多种更新机制,提供OPML导入/导出、多级目录组织、组合搜索和在线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学科馆员广泛收集馆内外信息源并按学科类别进行聚合,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允许读者随时在线添加聚合源地址,经审核和分类后纳入聚合系统,为学科服务对象提供增值服务。
(4)学术机构库。通过DSpace V1.3等开源软件实现。这类开源软件可以存储几乎所有格式的数字化文档、图像、计算机程序、虚拟和仿真模型、音频和视频等资源,数据组织模型与实际机构组织一致,支持流行的DC元数据著录,支持OAI协议及OpenURL协议,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实现以事件触发的工作流机制,具有完善的分级权限控制和强大的管理功能。图书馆可以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机构库”为平台,建立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学术机构库,更加便利地服务本校师生。
Web2.0技术发展迅速,类型多样,应用面广,目前图书馆2.0正是在Web2.0背景下诞生的。除了以上常见的应用外,图书馆还可以继续挖掘技术魅力,将更多、更好的社会软件应用到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下的学科化服务过程中,建立多途径、高整合、便利用的网络学科服务平台。
4 学习共享空间下学科化服务的条件
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中开展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要途径。但是,学习共享空间下学科化服务条件的保证直接攸关学科服务的实际效果。我们以为,做好学习共享空间下的学科服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4.1 学科服务队伍的建立
学科服务队伍是开展学科服务的人力资源基础,大学学科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建立在大学多学科布局的基础上,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与大学学科布局相对应、具备对应学科背景的学科服务队伍,同时,这些不同学科背景的服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的图情知识,只有这种具有专业知识与学科背景相结合的图书馆馆员才能有效开展专业性的学科服务。
4.2 学科服务渠道的畅通
学科服务事关图书馆、学校、院系三方,学科服务的具体实施必须保证渠道的畅通,这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前提条件。为此,图书馆管理层要有深度规划,学校层面的要有宏观支持,院系层面要提供有效的联系途径,三方共同合作保证服务渠道的畅通,从而使学科服务馆员与学科需求对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满足学科服务需求,实现学科服务目标。
4.3 学科服务体制的保障
为保证学科服务的持续、有效开展,图书馆必须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学科服务规划,从学科服务体制上建立专业的学科服务体制(如学科服务队伍,学科服务体系,学科服务制度,学科服务平台等),保证学科服务目标的实现,为学校需求提供专业保障。
4.4 学科服务的绩效管理
人是实践的中心,学科服务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学科服务人员,同时学科服务的实际效果必须依赖于学科服务人员的能力、方法等,为此,必须制定专业、科学的学科服务评估体系,对学科服务实施绩效管理,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实施学科服务的绩效管理,实现学科服务目标。
5 结语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提供了重要契机。一方面,其可以满足研究性大学对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大学图书馆可以以学习共享空间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具体开展学科服务,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将Web2.0融入学习共享空间中开展学科服务。毫无疑问,随着研究型大学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图书馆自身发展方向上,而且体现在研究性大学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专业教育等领域的现实需求上。总之,学科化服务是未来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不二选择。为此,学科化服务也必将成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与运行的重要目标和服务内容,是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新领域,也是学习共享空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必须在整合服务的基础上,优化学习共享空间的规划、构建与运行。
注释:
①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108
②刘援军.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探析.http://www.nmgkjyjj.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220,2009-12-10
③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958550.htm?fr=a1a0_1,2009-12-13
④周哲玮.上海大学2009年学科建设会议上报告:http://www.shu.edu.cn/Default.aspx?tabid=5585,2009-11-10
⑤倪代川.论高校研究型图书馆建设中的学科馆员培养问题.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4):47-49
⑥张连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71-73
⑦⑧邹凯等.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与构建.图书馆学研究,2009(7):13-17
⑨⑩修薇薇等.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调查.图书馆杂志,2008(8):41-44
(11)任树怀,高海峰,季颖斐.基于图书馆2.0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