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论文_杨舒

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论文_杨舒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强,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地位也在持续提升,其不单是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属于社会大众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进行整体性地分析,对促进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具备关键价值。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

引言

电力资源的使用,推动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力量。电力资源的使用,需要以电力系统为承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下,电力系统能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实施,为电力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严格控制电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调整电网传统运行模式,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进步。

1智能配电网的现实意义

1.1有效地解决了电源接入的问题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毫无节制,肆意浪费,致使出现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电力方面,应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再利用。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可再生能源的二次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网运行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电网的运行中,分布式电源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配电网的发展在不断加快,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单向潮流网络模式,逐渐向双向流动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传统配电网的保护,所采取的自动配置模式已经不能与分布电源的相关要求相匹配,需要进行改进。对于智能配电网,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结构中,可以进行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适应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比如说在智能电网的配电网中,有大量的分布式电源以微网形式应用到其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微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决策系统进行控制,并且大幅度降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和输入,最终保证配电网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

1.2提供高质量的电能

和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不仅在控制方法和技术上,比传统电网更加先进,在运行智能电网时,要利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予以一定的支持,使其控制方法更加多样化,有效化,进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

2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2.1完善配电自动化标准设计

配电自动化标设计必须严格遵循IEC61970/IEC61968标准,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稳定化、标准化、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等要求,同时还需要增加系统对不同类型信息数据源的分析与处理,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智能电网的实现构造信息交互体系模型。结合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国际标准要求,对电网中的信息交互、交换总线等进行调整,增加自动校验与交互安全审核功能,确保系统之间的操作灵活便捷。简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图形维护相关环节,需要保证系统图形数据集合,并且保证数据统计。结合当前已经掌握的GIS图源为基础,利用交互操作手段,对图形进行保准、统一维护,并且提高图形的一致性。以IEC61968标准作为参考,积极将GIS中的图形导出,根据配电自动化不同需求对图形进行多方面应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确保图形的可伸缩矢量图形数据标准(SVG),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对应,调整数据采集、统计以及监控中的矛盾,并且对SVG进行完整性与统一性处理,积极与配电网数据相对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提高了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传统变电站通信设备大多采用电缆的形式进行接受信息和通信工作,这样既需要大量人力也需要耗费大量电缆的原资源,且一旦发生故障,由于电缆自身特点,导致检修十分麻烦。而新型的数字化变电站则就是为了解决原有的缺陷,光纤的使用,完全解决了传统电缆电磁兼容的问题,电气隔离高压和低压系统,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检修的时间、频率和检修的难度。数字化变电站还创造性地将二次回路路线取消,取而代之以光纤和网线通信,这样就可以避免二次回路的一些隐患和故障,既节省了资源又节省了劳动力同时还能更高更快更安全更准确的进行工作和运行。

2.3改进系统网络结构

①一定要关注数据远程传递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利用GSM公众无线通信网短信息服务,能够进一步促进不同数据信息的远程运输,所以,在输电线路中增设适宜的电压检车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或规避线损问题。②关注负荷管控系统的全面运用。利用GSM、GPRS等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基础通讯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远程用户的科学管理,且增强服务效率,进一步实现远程智能抄表、规范用电、监控达标、检测电能智能的目的。③科学地利用检测末端。在全面运用检测末端的基础上,不同数据信息能够实现高效、完整、精确地收集与整理。

2.4配电网通信安全分析

想要促进配电网通信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全面提升,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需求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与维修,例如网络管理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社交技术等。可在基础上防止系统终端受到各种病毒与木马的入侵与攻击,避免自身数据信息遭到泄漏,防止各种有害数据信息的广泛传播,为配电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并逐渐形成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与体系。在防护体系实际运行与施工期间,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以下方面格外的注意:其一,需要在信息内部。外部以及生产区域对科学的隔离设备进行安装;其二,对于信息的外网、内网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需要对纵向传输模式进行使用,使数据信息在传输期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防止信息传输被篡改现象的发生。其三,结合实际需求对用户身份以及信息终端需要设置身份认证功能,利用验证使信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四,需要对信息内网与外网的公共网络落实实时控制,然后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不能进行相应的访问。其中主要方法通常为:

首先,主站安全系统的科学接入。利用对安全连接区域的设计,实现为分离配电主站信息系统与配电通信网络系统提供良好的缓冲,并用通过系统安全接入网管实现安全的接入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对接触方式进行简化,安全信息交流模块与安全接入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连接,主要是对透明模式进行使用。其次,终端安全接入。配电网终端与主站安全接入系统双向认证功能主要是对信息数据传输安全模块以及终端机密然间进行使用,实现主动对终端访问权限与身份认证问题的良好进行解决,为所有接入对象的统一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对各种硬件与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而完善的保护。

2.5建设自动符合分段器应用模式

在电力线路的安装和输送过程中,安装了自动重合闸开关和电压测试装置,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配电系统发生线路故障时,自动重合闸装置可判断故障线路并确定相应时间。因此,根据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降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工程造价,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变电站不足以满足如今的要求,现如今,网络快速发展,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迫在眉睫,必须将其广泛应用提上日程,其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还能节约资源和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江河,陈新,林涛,等.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8):33~36.

[2]曲毅,魏震波,向月,等.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南方电网技术,2013,7(5):56~60.

[3]张锋明,付俊强,李孝蕾,等.地区智能电网调配自动化贯通模式[J].广东电力,2016,29(4):122~127.

论文作者:杨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论文_杨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