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原料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果蔬原料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一、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伟[1](2021)在《基于射频处理籽瓜汁的杀菌效果与工艺研究》文中指出籽瓜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葫芦科农作物,在我国西北地区被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籽瓜汁是一种低酸热敏性果汁,在传统的高温加热杀菌处理过程中,因无法有效抑制与果汁香气相关的醇、醛类化合物的生成与挥发而产生热异味,导致籽瓜汁口感风味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从而选择使用合适的杀菌技术是解决籽瓜汁热敏性问题和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射频杀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杀菌技术,由于其加热温度低、杀菌速率快、加热均匀性好、产品品质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果蔬汁杀菌行业中。为了研究射频处理对籽瓜汁杀菌效果和品质风味的影响,本文从射频杀菌机理、射频加热均匀性研究、射频加热杀菌效果等方面对籽瓜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研究射频加热对物料微生物杀菌效果的影响,根据极性介质对射频波的吸收原理、射频能量转化原理、射频杀菌机理,本文建立了射频处理过程中物料对射频波的吸收方程和射频对物料作用下产生的热量方程,从理论上阐述了籽瓜汁对射频能量的吸收及转换规律。同时,比较分析射频处理不同物料时物料温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并说明了射频杀菌非热效应的存在及其影响。(2)选取靖远1号鲜榨籽瓜汁为研究对象,以极板间距、果汁体积、果汁含固率为试验因素,研究了籽瓜汁在射频处理过程中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极板间距对籽瓜汁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有显着影响,极板间距为130mm时,籽瓜汁最高温度达85℃;极板间距为120mm时,籽瓜汁温度为62℃,籽瓜汁加热均匀性良好;果汁体积和果汁含固率对籽瓜汁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无显着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籽瓜汁的温度差异范围在10±3℃。(3)以极板间距、射频处理时间、果汁体积、果汁含固率作为试验因素,研究了射频加热杀菌技术对籽瓜汁杀菌效果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极板间距120~140mm、射频处理时间200~300s、果汁体积30~40ml、果汁含固率2.55~2.40%时,籽瓜汁温度变化范围为45~90℃,细菌总数对数值<2(细菌总数<100 CFU/m L)。同时总糖最低保留率为89.6%;总酸含量最大升高24%;Vc含量最低保留率为59.7%;p H值的变化范围较小,可较好地保留果汁的酸碱度。籽瓜汁感官评价分值范围为114~132,可较大程度保留原汁的风味与品质。(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极板间距、果汁体积和射频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细菌总数对数值、温度和感官评价分值为试验指标,对籽瓜汁的射频加热杀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了不同杀菌方式所得籽瓜汁的杀菌效果和理化特性。籽瓜汁射频加热杀菌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极板间距为125.75 mm、射频处理时间300 s、果汁体积30 m L,可以使果汁中菌落总数对数值下降到1.828,温度52.17℃、感官评价分值126;对比不同杀菌方式处理的籽瓜汁的杀菌效果、理化特性及风味品质,发现射频杀菌处理籽瓜汁达到细菌总数对数值2以下所用时间更少,对籽瓜汁理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均优于水浴和高温高压处理。

罗紫薇[2](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果蔬采后科研与技术的进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后实现了果蔬产品从初级原料到高档商品的转变。作为连接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采后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到果蔬的质量安全,是实现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我国从“园艺大国”顺利迈进“园艺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强弥补的产业短板。结合当前我国果蔬采后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迫切的技术需求调研,全面梳理果蔬采后领域近40年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旨在为我国果蔬产业面向新时代的科研布局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1-2020年水果和蔬菜采后领域文献,使用战略咨询智能支持系统1.0版对年度的文献发表数量、各国发文情况以及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定量分析;使用Cite Space 5.7.R2软件进行学科领域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和特征词共现分析,全面梳理水果和蔬菜采后领域科技论文的发展态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设立园艺采后生产岗位的七种水果产业(柑橘、梨、荔枝龙眼、苹果、葡萄、桃和香蕉)、三类蔬菜产业(大宗蔬菜、马铃薯和食用菌)和两类粮食产业(木薯和甘薯)对采后生产中的产业问题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1)水果采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1-2020年40年间收录水果采后领域文献共18,472篇,年发文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近5年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巴西、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其他四国近5年发文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发文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到2020年,发文量为第二名美国的近3.2倍。近5年来,水果采后领域文章主要发表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Scientia Horticulturae,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和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这5份期刊上,发文量占据了近5年总发文量的23%。当前水果采后基础研究呈现出跨学科整合的趋势,以农学、园艺学、植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知识基础,逐渐引入如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等其他领域学科知识,水果采后正在成为一门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研究内容极为丰富的学科领域。早在1981-2000年间,水果采后领域的研究框架已形成。基础研究涉及果实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果实采后生理失调的机理研究及其防控、果实采后病害的机理研究及其防控和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无损检测,果实抗性诱导,以拮抗菌和植物激素为代表的生物防控,可食性涂膜,以及通过环境条件调控维持果实采后品质的物理处理方法。(2)蔬菜采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1-2020年40年间收录蔬菜采后领域文献共3,877篇,年发文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近5年发文量排名前6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和印度,除中国的发文量在近5年有较大变化外,从不足40篇到超过100篇,其余五个国家近5年的科技论文数量增幅不大,美国年发文量维持在40篇左右,其余四个国家发文量在20篇左右波动。近10年,蔬菜采后领域文章主要发表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和Scientia Horticulturae这5份期刊上,其中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的发文量占比达到近10%,远高于其他期刊。同水果采后领域类似,蔬菜采后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呈现出跨学科整合的趋势,基础研究围绕着蔬菜采后生理、品质提升和货架期延长的采后处理方法的探索在展开。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抗氧化物质、食源性病原菌、精油、可食性涂膜和短波紫外线。(3)水果和蔬菜采后文献计量分析共性结果。近年来水果和蔬菜采后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传统的采后生理学转向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侧重对果蔬采后品质变化的机理解析。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和企业运营成本问题的关注,则促使采后基础研究朝着绿色化、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深入。(4)我国主要水果和蔬菜作物采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产业的问题和需求都极为相似,包括产品保鲜和冷藏冷链技术不成熟、冷链运输运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土地和资金不足、贮藏智能化管理系统与装备依赖进口、精深加工水平较低以及环保治理压力大。【结论】(1)对比文献计量和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我国果蔬采后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四点:第一,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需要时间;第二,学科交叉融合程度需进一步发展,除了不同专业间的合作外,研究人员本身也需要熟练掌握多学科知识;第三,研究范式有待变革,基础研究应从单一环节研究视角发展为全产业链研究视角,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定量预测和人工智能;第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研究缺乏系统性,导致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研究成果彼此存在冗余、衔接性差的情况,致使基础研究成果的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难以实现。(2)未来果蔬采后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第一,前沿生命科学技术与传统技术相融合,全面系统解析果蔬采后生命活动规律及调控机制;第二,工程技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占比进一步提高,实现果蔬采后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管理;第三,系统研究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和作物品种的采后处理方式,基础研究逐渐成体系并与产业需求配套;第四,大力研发绿色高效的冷链储运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实现全程冷链并形成采后处理标准规范。

孔潇潇[3](2021)在《松滋市循环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康霞丽[4](2021)在《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加工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柑橘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特别适合全果资源化利用,从而衍生出多种加工产品,例如橘瓣罐头、柑橘果汁、果酒蜜饯、柑橘果酱、药用陈皮等。此外加工剩余的皮渣废料中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再次加工处理成动物饲料或土壤肥料等。农药对柑橘产业的良好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农药残留严重危害着柑橘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问题。因此,监测柑橘及其加工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行为对评估人类接触农药的风险程度和遵守良好生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柑橘不同基质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分析方法;以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重庆北碚进行田间残留消解试验,研究了5倍和3倍最高推荐剂量施药条件下550 g/L氟啶胺·阿维菌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明确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中的降解半衰期,为该复配剂农药在柑橘产业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以普通甜橙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施药的方式以5倍最高推荐剂量在重庆江津和湖南洪江进行田间试验后,将采集的柑橘鲜果立即送达加工车间进行加工(采用加工方式与柑橘汁商业化加工条件完全一致)后,研究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汁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变化情况,并计算得到各加工产品的加工因子数据。由于本研究的加工过程与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完全相同,所得的柑橘汁各加工工序加工因子对实际生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考察结果可为柑橘汁加工工艺的改进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为该复配杀菌剂产品的登记使用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Qu ECh ERS结合UPLC-MS/MS测定不同柑橘基质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分析方法:柑橘基质用1%乙酸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PSA)净化,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扫描,离子对结合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0.0025~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阿维菌素在不同柑橘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2.9%~10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6%~13.6%之间,氟啶胺在不同柑橘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68.6%~109.1%之间,RSD在0.4%~16.8%之间,两种农药的最低添加浓度即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检测分析方法的正确度、精确度和灵敏度均可达到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对农药残留定量分析的要求。(2)研究了在田间施药环境下,较高剂量的550 g/L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上的残留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重庆市北碚区进行田间试验,以825 mg a.i./kg和1375 mg a.i./kg的有效剂量分别施药1次,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上的消解动态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阿维菌素的降解半衰期为12~15 d,施药42 d后的消解率在84%以上;氟啶胺的降解半衰期为17~23 d,施药42 d后的消解率在67%以上;且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施药剂量与其半衰期呈正相关。(3)研究了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各加工品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以重庆市江津区和湖南省洪江市为试验地点,以5倍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为1375 mg a.i./kg)为施药剂量进行田间试验,共喷施2次,喷药间隔期为7天,距末次施药28天(安全间隔期)后采集柑橘鲜果样立即加工,在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中,清洗和去皮均能有效地去除柑橘中的一部分农药残留,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柑橘皮精油提取过程外,其余加工处理过程均可有效降低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及其加工品中的残留量,且氟啶胺和阿维菌素在榨汁过程的去除率最高,通过榨汁后柑橘初榨果汁中氟啶胺的去除率为89.7%~95.5%,而阿维菌素的去除率接近100%。(4)研究了柑橘汁加工过程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在各加工品中的加工因子,结果表明:在柑橘汁商业化加工过程中,精油的提取过程使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水平显着升高,在精油产品中,阿维菌素残留加工因子为28.791~30.590,氟啶胺残留加工因子为5.217~5.669,除柑橘皮精油外,其余各加工产品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加工因子均小于1。

匡文玲[5](2021)在《柠檬NFC果汁风味及功能性物质分析》文中指出柠檬是一种具有浓郁的芳香气、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的双子叶植物纲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柠檬鲜果及其加工制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柠檬NFC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短,营养成分损失少,能够更好保持鲜果的成分和味道。目前,国内学者对柠檬NFC果汁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重庆潼南的尤力克柠檬鲜果为试材,对柠檬NFC果汁的加工工艺进行设计与优化,并测定相关品质指标进行验证;利用HS-SPME-GC-MS对柠檬NFC果汁中的风物物质进行分析,与市面上的NFC果汁饮料进行对比研究;利用HPLC-MS/MS分析柠檬NFC果汁中的功能性成分,并在细胞水平进行深化探究柠檬果汁对高脂诱导L-02肝细胞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对柠檬NFC果汁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巴氏灭菌、高温灭菌、超高压灭菌、高温高压灭菌4种灭菌方式中,超高压灭菌400 MPa条件下处理6 min对产品本身营养成分破坏最小,为最优灭菌方式;二水平Plakt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柠檬NFC果汁加工工艺的主要因素为果胶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均质压力(P<0.05),并且得出0.1%纤维素酶添加量、0.01%淀粉酶添加量、0.06%α-L-鼠李糖酶添加量,0.04%β-D-葡萄糖苷酶添加量,酶解时间5 h、超高压灭菌时间6 min,为最优解;响应面分析结果为果胶酶使用量0.25%,酶解温度为42℃,均质压力26 MPa。根据上述因素水平重复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着,感官评分为94±1分,稳定系数为0.473±0.231。(2)采用SPME-GC-MS对柠檬NFC果汁中的风物物质进行分析,并与市面上4种NFC果汁饮料进行对比试验。柠檬NFC果汁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物质,d-柠檬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β-月桂烯与柠檬NFC果汁风味呈现高度正相关;巴伦西亚橘烯对NFC橙汁和NFC苹果香蕉汁两种果汁起到重要影响作用;β-石竹烯、芳香二烯、Δ-杜松烯等与NFC番石榴混合汁风味呈现密切联系;(E)-Β-罗勒烯、3-蒈烯、萜品油烯等与NFC芒果汁风味的主要影响成分。由上述加工工艺制作出来的柠檬NFC果汁的风味物质种类数量呈现明显优势。(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系技术(HPLC-MS/MS)分析柠檬果汁中的主要成分,并在细胞水平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柠檬果汁中主要含有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以及天冬氨酸、丝氨酸等氨基酸和牡荆苷、柚皮苷、虎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细胞抗氧化活性试验发现,柠檬果汁可通过促进细胞中线粒体的合成和SOD2的蛋白表达,提高SOD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中ROS水平,有效改善高脂诱导的L-02肝细胞氧化损伤。

蔡晓晴[6](2021)在《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 ——以嘉兴市秀洲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以乡村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生产性景观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对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规划研究过多强调经济效益和审美价值,而对生态可持续建设等研究较少。本文从生态循环农业视角切入,首先阐述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等,在明晰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性景观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国内外生产性景观发展脉络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优秀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其次,辨析生态循环农业和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总结生产性景观类型,并对其生态、美学、生产与生活应用、文化、农文旅融合等价值进行评价,通过与传统生产性景观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本课题新的研究思路。总结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原则,提出生态循环农业应用策略及布局模式,从空间布局、景观结构及功能分区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构建规划体系,通过整合乡村生产性景观资源,建立“点-线-面”的景观结构,依据农、林、牧、副、渔等农业构成要素划分功能分区,并提出具体的营造方法和途径。最后,以上述构建的规划体系为指导,规划秀洲区生产性景观,进一步验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寻求乡村生产性景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机结合,强调生产性景观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并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生产性景观规划策略及体系,以期为未来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发展提供新的规划思路和借鉴依据。

程丽君[7](2020)在《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市场上蓝莓果供过于求,大量的蓝莓果被用来加工成果汁、果酒、果干等食品,由此造成蓝莓加工废弃物逐年增多。蓝莓浸泡酒是以基酒为原料,通过添加蓝莓进行浸泡、提取、调配、杀菌等工序制成的一种养生酒。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因有异味,不易处理,易污染土壤和水资源,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我们研究发现,废弃的蓝莓浸泡酒果仍然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实现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是当前解决蓝莓浸泡酒加工产品污染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以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为原料(主要为蓝莓浸泡酒果),通过热风干燥来研究不同热风温度和装载量对蓝莓浸泡酒果干基含水率、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的影响,进而确定蓝莓浸泡酒果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同时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法来提取蓝莓浸泡酒果的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来优化蓝莓浸泡酒果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而以干燥后的蓝莓浸泡酒果渣为固体发酵培养基,接种枯草芽孢杆菌(BS)、植物乳杆菌(LP)和高温菌(TB)来发酵制作饲料,对比发酵前后产物的粗蛋白变化情况,确定最适发酵菌种,进而开展不同因素实验来确定蓝莓浸泡酒果渣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蓝莓浸泡酒果具有典型的干燥曲线特性,且蓝莓浸泡酒果热风干燥模型符合Page方程,其模型方程为:MR=exp(-KtN),式中:K=0.6429-2.928×10-2×T+3.41×10-4×T2,N=1.575-9.3×10-3×T+3.41×10-5×T2。(2)干燥后的蓝莓浸泡酒果营养成分比干燥前高,其中蓝莓浸泡酒果干燥前蛋白质、总糖、总酸、酒精度含量分别为0.75%、5.25%、5.07 g/kg、11.2%;而干燥后的蓝莓浸泡酒果蛋白质、总糖、总酸、酒精度含量分别为5.69%、43.6%、23.93 g/kg、0。(3)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蓝莓浸泡酒果中花青素程度最大的是超声振幅,其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最后为提取温度。(4)高温菌(TB)为实验3种(枯草芽孢杆菌(BS)、植物乳杆菌(LP)和高温菌(TB))单一菌种中的优势菌种,且培养基可不经灭菌处理直接发酵生产饲料。

高艳蕾[8](2020)在《中美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成为了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价值的增长点,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加工业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随着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消费结构和方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方便、快捷、安全、营养、健康、特色的加工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新变化都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应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美国作为农业大国和技术大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一直引领世界潮流,但目前在加工领域对于中美农产品的比较分析还比较少。通过文献分析法找到中美农产品加工业比较的重点在于技术的比较,选取不同领域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通过纵向比较分别得到中美两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横向对比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找出中国在农产品加工技术上存在的差距。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处于成长转型期,在技术研发上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缺少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以常规方式为主,高新技术应用少,接下来加工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关键。结合美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联合攻关,破解技术瓶颈。如基于小农户生产现状的产地初加工技术的改良和推广,精深加工技术的优化,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尤其是加强特色传统工艺现代化技术的研发。研发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加工的因素,尤其是传统饮食习惯对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美国发展经验,中国要加大政策补助和资金投入,逐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产权保护、推广,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适应中国消费习惯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完善农产品加工检测标准体系。

叶学敏[9](2020)在《新型QuEChERS方法在果蔬农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QuEChERS法是一种适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简单直接的样品制备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回收率高、消耗溶剂少等优点,是一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然而,影响该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基质净化不完全导致该技术与气质联用时基质效应明显;且该方法的提取剂乙腈为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仍具有一定的毒性。本论文分别将具有“绿色化学”特点的氮掺杂石墨化碳(双氰胺工业废渣回收利用产物)和天然低共熔溶剂用作QuEChERS方法中的吸附剂和提取剂,建立了果蔬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的绿色新型QuEChERS-GC-MS/MS分析方法。此外,在气质分析中,果蔬基质对农药的基质增强效应会严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对QuEChERS过程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基质效应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采用双氰胺废渣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及酸洗制备了氮掺杂石墨化碳,并利用EDS、XRD和氮气吸附仪对其元素组成、物相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然后将制备的氮掺杂石墨化碳用作QuEChERS方法的新型吸附剂,通过优化萃取和净化步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萃取溶剂种类、缓冲盐种类、吸附剂的种类和用量,建立了基于氮掺杂石墨化碳吸附剂的番茄中27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的QuEChERS-GC-MS/MS方法。与传统的QuEChERS方法相比,该方法回收率更高、基质效应更低。此外,由于采用的氮掺杂石墨化碳吸附剂来源于双氰胺工业废渣,该方法又兼具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优点,使得该方法在果蔬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直接加热法制备了12种疏水性天然低共熔溶剂,并利用NMR、FT-IR和TG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通过考察低共熔溶剂的种类、组分摩尔比和浓度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质响应信号的影响,筛选出以乳酸、癸酸为氢键供体的天然低共熔溶剂能作为分析保护剂明显提高拟除虫菊酯农药在气质中的响应信号,显着降低基质效应。在此基础上,又评估了这些天然低共熔溶剂被用作QuEChERS提取剂的能力,结果筛选出薄荷醇:癸酸(1:1,摩尔比)天然低共熔溶剂能同时作为提取剂和分析保护剂。最后,通过优化萃取和净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天然低共熔溶剂体积和净化吸附剂种类,建立了以薄荷醇:癸酸(1:1,摩尔比)同时作为提取剂和分析保护剂的番茄中7种拟除虫菊酯残留检测的QuEChERS方法。与传统的QuEChERS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回收率更高(82.7-99.9%)、基质效应更低(6-32%)和消耗溶剂更少(5 m L)的优点。此外,由于薄荷醇:癸酸(1:1)本身疏水,将其用作提取剂时,无需加盐即可实现相分离,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也节约了材料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天然低共熔溶剂可以有效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用于番茄中拟除虫菊酯的提取,以其作为QuEChERS提取剂和分析保护剂的新方法具有高效、经济、无毒、安全、环境友好等优点,为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为了拓展基于薄荷醇:癸酸(1:1)天然低共熔溶剂的新型QuEChERS方法的应用范围,考察了该方法分析黄瓜、苹果等6种果蔬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基质补偿效果,同时也考察了内标加入法对农药基质效应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法结合内标校正,拟除虫菊酯的基质效应仍不能得到有效补偿;而采用含低共熔溶剂分析保护剂的新方法结合内标校正,27种农药的基质效应绝对值均降低到25%以下,基本消除了拟除虫菊酯农药在标准溶液和各种果蔬样品溶液中的基质效应,说明薄荷醇:癸酸(1:1)可以作为番茄、黄瓜、苹果、卷心菜、茄子、木瓜6种果蔬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分析保护剂。此外,还评价了利用含低共熔溶剂分析保护剂的溶剂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不同果蔬中拟除虫菊酯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含低共熔溶剂的溶剂标准曲线法计算6种果蔬中拟除虫菊酯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且得到的回收率与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准法计算得到的回收率结果差异很小,说明采用新型QuEChERS-GC-MS/MS方法分析果蔬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时,可以采用含低共熔溶剂的溶剂标准曲线法来代替操作繁琐的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准法,而不需要构建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邵子昕[10](2020)在《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及其残留物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饮食行业的繁荣对蔬菜的增加使得蔬菜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并且蔬菜废弃物在城市的日常垃圾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及时的有效处理蔬菜废弃物将会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的市容造成严重危害。蔬菜废弃物主要由农贸市场的废弃蔬菜茎叶组成,主要包括甘蓝,牛角包,扁莲花白,娃娃菜等。鉴于蔬菜市场的蔬菜废弃物水份大、成分复杂极易腐败变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等特性,厌氧发酵法在有效处理蔬菜废弃物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清洁的能源沼气。本论文开展了蔬菜废弃物厌氧细菌产沼气的性能研究、蔬菜废弃物发酵半连续产沼气试验研究,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沼液应用于水培生菜的研究。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开展蔬菜废弃物(甘蓝,牛角包,扁莲花白,娃娃菜)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研究,主要考察发酵浓度和发酵温度对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产气量为考察指标,并分析发酵前后TS、VS和p H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发酵温度40℃、发酵浓度6%。该条件下的最高日产气量为1240 m L,累计产气量为3580 m L,池容产气率为0.477 m3·m-3·d-1,TS和VS的利用率分别为75.6%和85.90%。在发酵浓度4%发酵温度和40℃的试验条件下,原料产气率(TS、VS)最高,分别为0.544 L·g-1和0.638 L·g-1。经综合以分析,得出最佳蔬菜废弃物批量发酵厌氧产沼气的试验条件为发酵浓度6%和发酵温度40℃。(2)以蔬菜废弃物为原料进行不同温度下半连续发酵产沼气的试验。考察p H值、日产气量、原料VS产气率、甲烷含量、有机负荷平均VS产气率、池容产气率和机械搅拌等因素。通过实际的数据对比得出,8 L发酵罐在发酵温度40℃时的日产沼气量最大为10.8 L,发酵温度35℃时原料(VS)的产气率最大为1.2L·g-1;10L发酵罐在发酵温度35℃时的日产沼气量最大为20.0 L,发酵温度35℃时原料(VS)产气率的最大为1219.5 m L·g-1。35℃和40℃条件下甲烷含量最大值为70%,室温和30℃条件下甲烷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58%和62%。进料的p H值变化范围为6.3-9.15,出料的p H变化范围为6.35-8.31。10 L发酵罐在发酵温度35℃和有机负荷为0.5 kg VS·(m3·d)-1时VS平均产气率最高为0.91 L·g-1。10 L发酵罐在发酵温度35℃时池容产气率最高为1.865 m3·m-3·d-1。在温度35℃和进料液有机负荷2.5 kg VS·(m3·d)-1时半连续发酵产沼气相对较好。(3)通过分析批量厌氧发酵沼液废液和半连续厌氧发酵出料废液的p H值,确定用来培养生菜的沼液。设计多组水培生菜实验组,比较是否添加沼液、添加沼液浓度、营养液浓度对生菜的影响。通过连续每周两次观测生菜的生物量以及最终分析生菜的还原糖和维生素C指标,确定水培沼液的最佳条件。通过试验数据可得,半营养液+5%沼液栽培方式的鲜重142.45 g,叶片数10,株高14 cm,叶宽13.5 cm,根长为22.00 cm,比对照组清水组分别提高了91.08%、42.86%、133.33%、152.34%、11.39%。还原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为半营养液+5%沼液栽培方式最佳,分别可以达到5 mg·g-1和0.17 mg·g-1。半营养液+5%沼液为最佳施肥方式,更适合水培栽种生菜,对生菜的长势都有较显着的效果,营养价值更高。本研究内容对蔬菜废弃物厌氧产沼气以及沼液水培蔬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射频处理籽瓜汁的杀菌效果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籽瓜产业现状
        1.1.2 籽瓜深加工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果蔬汁新型杀菌研究现状
        1.2.2 国内果蔬汁新型杀菌研究现状
    1.3 射频杀菌技术概述
        1.3.1 射频杀菌技术介绍
        1.3.2 射频杀菌技术的优点
        1.3.3 射频杀菌技术的缺点
        1.3.4 射频杀菌技术在农产品加工的应用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射频加热杀菌的机理
    2.1 射频波能量吸收原理
        2.1.1 射频有功功率的吸收
        2.1.2 极性介质吸波特性
    2.2 射频加热的原理
        2.2.1 maxwell方程
        2.2.2 物料导热微分方程
        2.2.3 耗散功率方程
    2.3 .射频加热杀菌的机理
        2.3.1 射频的热效应
        2.3.2 射频的非热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参数测定
        3.1.5 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极板间距对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
        3.2.2 果汁体积对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
        3.2.3 含固率对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频杀菌效果的试验研究及感官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指标检测
        4.1.5 感官评定分析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理化性质结论分析
        4.2.2 不同因素对细菌总数的杀菌效果研究
        4.2.3 不同因素对籽瓜汁理化特性的影响
        4.2.4 感官品质评定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籽瓜汁射频杀菌工艺参数的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各项指标的测定
        5.1.5 试验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响应面试验结果
        5.2.2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5.2.3 不同因素交互项的影响分析
        5.2.4 实验模型的验证
        5.2.5 不同杀菌方式籽瓜汁杀菌效果研究
        5.2.6 不同杀菌方式对籽瓜汁理化特性的比较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果蔬采后科研与技术的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前言
    1.1.研究问题的由来
    1.2.文献综述
        1.2.1.农业领域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果蔬采后领域产业调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文献计量分析对象与方法
        2.1.1.分析对象
        2.1.2.数据获取
        2.1.3.分析工具
        2.1.4.分析方法
    2.2.产业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全球水果采后领域基础研究态势分析
        3.1.1.1981-2020年发文量分析
        3.1.2.1981-2020年不同国家发文量分析
        3.1.3.1981-2020年期刊分析
        3.1.4.1981-2020年学科共现分析
        3.1.5.1981-2020年文献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
    3.2.全球蔬菜采后领域基础研究态势分析
        3.2.1.1981-2020年发文量分析
        3.2.2.1981-2020年不同国家发文量分析
        3.2.3.1981-2020年期刊分析
        3.2.4.1981-2020年学科共现分析
        3.2.5.1981-2020年文献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
    3.3.我国主要水果作物采后问卷调查结果
    3.4.我国主要蔬菜作物采后问卷调查结果
4.讨论
    4.1.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基础研究的异同
        4.1.1.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基础研究的相同点
        4.1.2.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基础研究的不同点
    4.2.果蔬采后研究的历史变迁
    4.3.我国果蔬产业采后生产发展需求
    4.4.果蔬采后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适应性评价
    4.5.果蔬采后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的原因分析
5.果蔬采后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我国果蔬采后产业调查问卷
附录B 水果采后产业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结果汇总
附录C 蔬菜采后产业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结果汇总
致谢

(4)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加工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柑橘产业现状
        1.1.1 柑橘资源概况
        1.1.2 柑橘加工利用现状
    1.2 柑橘害螨与施药情况
        1.2.1 柑橘害螨
        1.2.2 杀螨剂与使用情况
    1.3 阿维菌素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1.3.1 阿维菌素的性质
        1.3.2 阿维菌素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
        1.3.3 阿维菌素的应用现状
    1.4 氟啶胺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1.4.1 氟啶胺的性质
        1.4.2 氟啶胺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
        1.4.3 氟啶胺的应用现状
    1.5 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1 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2 去皮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3 干制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4 榨汁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5 灭菌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5.6 发酵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1.6 加工因子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柑橘及其加工品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样品前处理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添加回收率试验与精密度测定
        2.2.5 仪器分析条件
    2.3 方法验证
        2.3.1 方法的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2.3.2 准确度与精密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供试试剂与施药设备
        3.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 田间试验与实际样品检测
        3.2.1 供试作物与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地气候特征
        3.2.3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3.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3.2.5 实际样品测定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阿维菌素在柑橘中的田间消解试验结果
        3.3.2 氟啶胺在柑橘中的田间消解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柑橘汁加工过程中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残留情况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与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2 田间试验
        4.2.1 供试试剂与施药设备
        4.2.2 供试作物与试验地选择
        4.2.3 田间试验设计
    4.3 加工试验
        4.3.1 加工方式选择
        4.3.2 柑橘汁加工工艺流程与样品采集
        4.3.3 样品预处理与保存
    4.4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柑橘原料果中的农药残留
        4.5.2 清洗后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农药残留
        4.5.3 去皮后果肉中的农药残留
        4.5.4 柑橘汁中的农药残留
        4.5.5 柑橘皮渣中的农药残留
        4.5.6 柑橘皮精油中的农药残留
        4.5.7 加工因子研究结果分析
    4.6 讨论
        4.6.1 清洗对柑橘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2 去皮对柑橘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3 榨汁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4 精滤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5 杀菌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6 浓缩对柑橘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4.6.7 精油提取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预测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5)柠檬NFC果汁风味及功能性物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汉及缩略词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柠檬简介
    1.2 柠檬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1.2.1 柠檬片干制工艺
        1.2.2 柠檬果汁澄清工艺
        1.2.3 柠檬果汁脱苦工艺
        1.2.4 柠檬皮渣加工工艺
    1.3 柠檬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现状
        1.3.1 柠檬酸
        1.3.2 类黄酮
        1.3.3 柠檬苦素
        1.3.4 柠檬烯
    1.4 NFC果汁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1.4.1 NFC果汁概况
        1.4.2 NFC果汁的研究现状
        1.4.3 NFC果汁的风味和营养性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柠檬NFC果汁加工工艺的优化
    2.1 材料与试剂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图
        2.2.2 单因素实验
        2.2.3 最优灭菌方式选择
        2.2.4 主要因素筛选
        2.2.5 响应面试验
        2.2.6 感官指标打分设计
        2.2.7 稳定系数测定
        2.2.8 品质分析
        2.2.9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优选灭菌方式
        2.3.2 主要因素筛选试验结果
        2.3.3 双响应值优化模型建立
        2.3.4 模型分析
        2.3.5 最优参数的确定和验证
        2.3.6 品质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柠檬NFC果汁挥发性物质的探究
    3.1 材料与试剂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顶空-固相微萃取
        3.2.3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条件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柠檬NFC果汁挥发性成分鉴定
        3.3.2 不同NFC果汁TIC扫描
        3.3.3 不同NFC果汁PCA得分图分析
        3.3.4 不同NFC果汁PCA载荷图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柠檬NFC果汁功能性物质的探究
    4.1 材料与试剂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柠檬NFC果汁的制备与冷冻干燥
        4.2.2 HPLC-MS/MS分析
        4.2.3 细胞培养
        4.2.4 细胞活性试验
        4.2.5 细胞中ROS水平检测
        4.2.6 抗氧化酶活性检测
        4.2.7 线粒体数量检测
        4.2.8 Western blot试验
        4.2.9 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柠檬NFC果汁中成分分析
        4.3.2 柠檬NFC果汁对L-02细胞活性的影响
        4.3.3 柠檬NFC果汁对高脂诱导L-02 细胞中ROS水平的影响
        4.3.4 柠檬NFC果汁对L-02 细胞中SOD活性的影响
        4.3.5 柠檬NFC果汁对L-02细胞中线粒体数量的影响
        4.3.6 柠檬NFC果汁对 L-02 细胞中 SOD2 表达量和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 ——以嘉兴市秀洲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1.1 美丽中国与美丽乡村发展背景
        1.1.1.2 农业及休闲农业的发展
        1.1.2 现实需求
        1.1.2.1 环境需求
        1.1.2.2 大众需求
        1.1.3 生产性景观的应运而生
        1.1.4 生态循环农业在生产性景观中的可行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法
        1.3.2.2 实地调研法
        1.3.2.3 交叉学科研究法
        1.3.2.4 归纳分析法
        1.3.2.5 案例实证研究法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1.5 论文框架
2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生产性景观
        2.1.2 生态循环农业
        2.1.2.1 生态农业
        2.1.2.2 循环农业
        2.1.2.3 生态循环农业
    2.2 相关理论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2 景观美学理论
        2.2.3 生态产业链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研究概况
        2.3.1 国外研究概况
        2.3.1.1 发展脉络
        2.3.1.2 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概况
        2.3.2.1 发展脉络
        2.3.2.2 研究进展
        2.3.3 文献总结
        2.3.3.1 现存不足
        2.3.3.2 发展趋势
    2.4 案例分析
        2.4.1 台湾宜兰头城农场
        2.4.1.1 项目概况
        2.4.1.2 规划布局
        2.4.1.3 景观营造特色
        2.4.1.4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要点
        2.4.1.5 经验总结
        2.4.2 北京蟹岛观光园
        2.4.2.1 项目概况
        2.4.2.2 规划布局
        2.4.2.3 景观营造特色
        2.4.2.4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要点
        2.4.2.5 借鉴经验
        2.4.3 盐城市伍佑农业园
        2.4.3.1 项目概况
        2.4.3.2 规划布局
        2.4.3.3 景观营造特色
        2.4.3.4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要点
        2.4.3.5 借鉴经验
        2.4.4 案例总结
    2.5 本章小结
3 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分析
    3.1 生态循环农业和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关系辨析
        3.1.1 生态循环农业是生产性景观规划的创新思路
        3.1.2 生产性景观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载体
    3.2 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乡村生产性景观类型
        3.2.1 按生态循环农业构成元素分
        3.2.1.1 循环农田景观
        3.2.1.2 生态林果景观
        3.2.1.3 生态养殖景观
        3.2.1.4 新型设施景观
        3.2.1.5 农事活动景观
        3.2.2 按生态循环农业应用功能分
        3.2.2.1 生态保育型
        3.2.2.2 休闲观光型
        3.2.2.3 互动体验型
        3.2.2.4 科普教育型
        3.2.3 按生态循环农业开发程度分
        3.2.3.1 原生型
        3.2.3.2 再生型
        3.2.3.3 综合型
    3.3 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评价
        3.3.1 生态评价
        3.3.2 美学方面评价
        3.3.3 生产与生活应用评价
        3.3.4 文化活化评价
        3.3.5 农文旅融合评价
    3.4 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与传统生产性景观规划的对比分析
        3.4.1 从农业资源整合角度分析
        3.4.2 从景观规模及形式分析
        3.4.3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3.4.4 从科技应用角度分析
        3.4.5 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
    4.1 规划原则
        4.1.1 生态循环原则
        4.1.2 多产融合原则
        4.1.3 因地制宜原则
        4.1.4 公众参与原则
        4.1.5 文化活化原则
    4.2 生态循环农业策略
        4.2.1 整合生态循环农业资源
        4.2.2 应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4.2.3 注重生态资源循环利用
        4.2.4 构建多产融合体系
    4.3 规划内容与方法
        4.3.1 空间布局规划
        4.3.1.1 带状布局
        4.3.1.2 核状布局
        4.3.1.3 环状布局
        4.3.2 景观结构规划
        4.3.2.1 生产性景观中“点”要素
        4.3.2.2 生产性景观中“线”要素
        4.3.2.3 生产性景观中“面”要素
        4.3.3 功能分区规划
        4.3.3.1 粮油种植区
        4.3.3.2 瓜菜种植区
        4.3.3.3 林果种植区
        4.3.3.4 花卉种植区
        4.3.3.5 水产养殖区
        4.3.3.6 畜牧养殖区
        4.3.3.7 设施栽培区
    4.4 本章小结
5 嘉兴市秀洲区生产性景观规划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背景
        5.1.2 场地现状
        5.1.2.1 自然条件
        5.1.2.2 生态环境
        5.1.2.3 道路交通
        5.1.2.4 旅游基础
    5.2 生产性景观资源分析
        5.2.1 物质资源
        5.2.2 非物质资源
    5.3 规划原则与目标
        5.3.1 规划原则
        5.3.2 规划思路
        5.3.3 定位与目标
        5.3.3.1 规划定位
        5.3.3.2 规划目标
    5.4 秀洲生产性景观中生态循环农业策略
        5.4.1 形成“稻、菜-渔-禽-沼-加-游”模式
        5.4.2 形成“林果-草-禽-沼-加-游”模式
        5.4.3 加强可再生资源利用
    5.5 总体规划
        5.4.1 空间布局
        5.4.2 景观结构
        5.4.2.1 一廊
        5.4.2.2 四线
        5.4.2.3 五区
    5.6 分区详细规划
        5.6.1 湿地水产区——渔业养殖类景观
        5.6.2 富硒农业区——蔬果作物类、粮食作物类景观
        5.6.3 生态稻渔区——粮油作物类景观
        5.6.4 精品水果区——果林类、花作物类景观
        5.6.5 有机瓜菜区——蔬果作物类景观
        5.6.6 智慧高产粮油区——设施景观、粮食作物类景观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蓝莓及浸泡酒介绍
        1.2.1 蓝莓简介
        1.2.2 蓝莓浸泡酒简介
    1.3 果制品及蓝莓加工现状
        1.3.1 果制品加工现状
        1.3.2 蓝莓加工现状
    1.4 果渣开发利用进展
        1.4.1 果渣中提取活性成分
        1.4.2 利用果渣发酵饲料
        1.4.3 利用果渣堆肥
        1.4.4 其它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蓝莓浸泡酒果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流程
        2.3.2 指标测定
        2.3.3 干燥数学模型方程
        2.3.4 数据处理
        2.3.5 蓝莓浸泡酒果热风干燥单因素实验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热风温度对蓝莓浸泡酒果水分变化的影响
        2.4.2 装载量对蓝莓浸泡酒果水分变化的影响
        2.4.3 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2.5 蓝莓浸泡酒果干燥前后常规营养成分变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蓝莓浸泡酒废弃物中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流程
        3.3.2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3.3.3 单因素实验
        3.3.4 正交实验设计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单因素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
        3.4.2 正交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蓝莓浸泡酒废弃物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菌种液制备
        4.3.2 固态发酵实验
        4.3.4 指标测定
        4.3.5 实验内容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原料是否灭菌对发酵产物的影响及优势菌种筛选
        4.4.2 优势菌种对蓝莓浸泡酒果渣发酵生产饲料工艺的优化
        4.4.3 正交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和活动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美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2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变化
    2.1 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史与变化
    2.2 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加工分领域技术成果
    3.1 粮油加工业
    3.2 果蔬加工业
    3.3 肉类加工业
    3.4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3.5 小结
第四章 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
    4.1 产地初加工技术
    4.2 精深加工技术
    4.3 新兴食品加工技术
        4.3.1 生物技术
        4.3.2 高静压技术
        4.3.3 纳米技术
    4.4 小结
第五章 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趋势
    5.1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
    5.2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5.2.1 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2.2 技术进步引领加工业转型升级
        5.2.3 加工业呈现区域化、特色化发展
        5.2.4 加工产业聚集明显,企业规模扩大
        5.2.5 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企业实现标准化安全生产
    5.3 美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5.3.1 研发功能营养产品的相关技术
        5.3.2 工艺技术改良,实现资源高效可持续发展
        5.3.3 多学科合作,发展联合技术研究
    5.4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5.4.1 特色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有机融合
        5.4.2 农产品产后分级、贮藏保鲜技术
        5.4.3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发展,开发新产品
        5.4.4 建立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6.1 资金投入和政策补贴
    6.2 技术成果研发、转化、保护与推广
    6.3 农产品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
    6.4 传统饮食习惯与现代化加工体系的碰撞
    6.5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政策建议
    7.1 加大政策补助和资金投入
    7.2 完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快技术研发、产权保护和推广
    7.3 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
    7.4 大力发展适应中国消费习惯的农产品加工技术
    7.5 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新型QuEChERS方法在果蔬农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中农残检测的必要性
    1.2 果蔬中农残检测的研究概况
    1.3 QuEChERS方法
        1.3.1 QuEChERS方法的提出
        1.3.2 QuEChERS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3.3 经典的QuEChERS方法
        1.3.4 QuEChERS方法的发展
        1.3.5 QuEChERS方法吸附剂的改进
        1.3.6 QuEChERS方法的特点
        1.3.7 QuEChERS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遇到的瓶颈问题
    1.4 农残检测中的基质效应
        1.4.1 基质效应的定义
        1.4.2 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
        1.4.3 基质效应的影响因素
        1.4.4 基质效应的补偿方法
    1.5 氮掺杂石墨化碳
        1.5.1 氮掺杂石墨化碳的制备
        1.5.2 氮掺杂石墨化碳作为吸附剂的应用
    1.6 低共熔溶剂
        1.6.1 低共熔溶剂的定义与分类
        1.6.2 疏水性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1.6.3 疏水性低共熔溶剂的理化性质
        1.6.4 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1.7 研究意义和目的
    1.8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基于N掺杂石墨化碳吸附剂的QuEChERS方法在番茄中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氮掺杂石墨化碳的制备与表征
        2.2.4 QuEChERS前处理过程
        2.2.5 标准溶液配制
        2.2.6 GC-MS/MS条件
        2.2.7 基质效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氮掺杂石墨化碳的表征
        2.3.2 气质方法的优化
        2.3.3 萃取溶剂和缓冲盐体系的优化
        2.3.4 吸附剂种类的优化
        2.3.5 氮掺杂石墨化碳用量的优化
        2.3.6 与传统QuEChERS方法的比较
        2.3.7 方法学考察
        2.3.8 实际样品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天然低共熔溶剂的QuEChERS方法在番茄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疏水性天然低共熔溶剂的制备与表征
        3.2.4 标准溶液的制备
        3.2.5 气质条件
        3.2.6 QuEChERS样品处理过程
        3.2.7 基质效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疏水性天然低共熔溶剂的制备与表征
        3.3.2 低共熔溶剂作为QuEChERS萃取剂的初探
        3.3.3 低共熔溶剂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质响应信号的影响
        3.3.4 低共熔溶剂补偿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基质效应的能力
        3.3.5 QuEChERS萃取条件的优化
        3.3.6 与传统QuEChERS方法的比较
        3.3.7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QuEChERS方法的评价
        3.3.8 实际样品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uEChERS-GC-MS/MS法分析不同果蔬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基质效应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GC-MS/MS条件
        4.2.4 不含分析保护剂时不同果蔬中27种农药的基质效应的计算
        4.2.5 含分析保护剂时不同果蔬中27种农药的基质效应的计算
        4.2.6 采用内标校正后基质效应的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低共熔溶剂分析保护剂对不同果蔬中农药的基质补偿效果
        4.3.2 内标校正法对农药基质效应的补偿效果
        4.3.3 含NADES的溶剂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果蔬中拟除虫菊酯的准确性
        4.3.4 含NADES的溶剂标准曲线法与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准法效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及其残留物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蔬菜废弃物的概述
        1.2.1 蔬菜废弃物的产生
        1.2.2 蔬菜废弃物的特性
        1.2.3 蔬菜废弃物的危害
    1.3 蔬菜废弃物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蔬菜废弃物处理现状
        1.3.2 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研究现状
        1.3.3 沼气发酵残余物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技术方案
第二章 蔬菜废弃物批量发酵厌氧产沼气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原料
        2.1.2 接种物和沼液
        2.1.3 试验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装置与方法设计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设计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发酵温度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2.3.2 发酵浓度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蔬菜废弃物半连续发酵厌氧产沼气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装置与方法设计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设计
        3.2.3 指标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发酵温度的半连续沼气发酵分析
        3.3.2 相同有机负荷下温度对半连续发酵的影响
        3.3.3 机械搅拌对半连续发酵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沼液在水培蔬菜中的应用研究
    4.1 试验材料及地点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方式对生菜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
        4.3.2 施肥方式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B 沼液水培生菜试验图

四、果蔬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射频处理籽瓜汁的杀菌效果与工艺研究[D]. 李晓伟.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果蔬采后科研与技术的进展研究[D]. 罗紫薇.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松滋市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 孔潇潇. 长江大学, 2021
  • [4]氟啶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在柑橘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加工因子研究[D]. 康霞丽. 西南大学, 2021(01)
  • [5]柠檬NFC果汁风味及功能性物质分析[D]. 匡文玲.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6]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 ——以嘉兴市秀洲区为例[D]. 蔡晓晴.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 [7]蓝莓浸泡酒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 程丽君. 合肥学院, 2020(02)
  • [8]中美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分析[D]. 高艳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新型QuEChERS方法在果蔬农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叶学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10]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及其残留物的应用研究[D]. 邵子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果蔬原料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