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输血护理管理论文_傅明玮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输血护理管理论文_傅明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输血科,广西 桂林541002)

科研课题题目:输血后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广西医药卫生科研项目(Z20170978)

[摘要]科学、合理的输血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手段。血液成分制备目前已在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课题,加强成分制备管理,并严把输血环节的护理,对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高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输血护理管理

成分血液相对于全血便于贮存和运输,具纯度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等特点[1]。成分输血目前已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内容,我院自1998年成立解放军桂林血站,近年来在我血站的大力倡导与推广下,我院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现已经达到99.9%。因此,重视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与输血护理管理,对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现浅述如下。

一、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

1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1.1 建立健全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作指导,就与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符合的血液成分制备程序文件及质量手册进行制定,主要有:各血液成分制备SOP、《血液质量控制程序》、《血液出、入库程序》、《职业暴露防控程序》等,以对血液成分制备全程加强管理。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上述文件各项操作规程规定,确保成分血制备合理、规范,制备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

1.2 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培训 为使血液成分制备人员具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需积极就质量管理文件加强培训工作。可采取自学培训、内部及外部培训等形式。在正式推行新文件前,需组织所有员工对文件内容进行培训,以领会精神,掌握规范操作流程,使之正确开展;针对岗位职责、成分血液质量标准、体系文件、成分制备技能、流程等内容,需就培训目标和计划进行设定,确定培训和考核时间[3-4]。另外,需组织员工对血液成分制备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其对自身责任有明确认识,对各工作环节认真对待,以增强综合素养,降低因血液制备环节出现失误引发的纠纷事件风险。

1.3 考核上岗 完成培训后,需对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专业知识等进行考核评估,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考评形式,对人员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合格者,才具备上岗资格,反之,需重新培训评估[5]。

2 完善设备管理

2.1 构建设备档案 针对血液成分制备各环节中较为关键的设备进行独立编码,设立管理档案,完善购置、确认、维护、报废等管理制度。设备在使用期间,所有验收、维护等记录均需归档[6-7]。

2.2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管 对仪器设备维护、保管流程进行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购回后,由供应商向相关人员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和保管要点,并予以考核。需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校准和检定计划。检出故障时,需对维修报批手续填写,及时报告。维修期间需设“停用”标识,以免对制备工作造成影响;无法修复的设备,需行报废处理。

2.3重要设备与仪器应急预案设定 针对采供血各环节中的关键仪器设备突发故障情况,需设应急预案,对应急措施进行确定,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确保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有效性[8-9]。

3 加强制备环境管理 营造布局合理、洁净卫生的血液成分制备环境。加大对室内微生物的定期监测力度,控制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cfu/m3。分别对离心区、无菌操作区、制备区、病毒灭活区、血浆速冻区等进行设置,行明确的分区管理。对环境温、湿度进行适宜调整,以确保血液的冷链环境,将血液制备时间尽量缩短,以保证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医疗废物。

4 物料管理

供应方所供应的物料需与国家标准符合,并应提供有效证件及批批检。物料购回后,需先经质管科抽检,产品合格,方可下发使用。应用前需对物料效期、密闭性等检查,准确记录。依据不同物料的用途及特性有序管理,保持通风。配备防盗、防火、防鼠、防潮等设施。对贮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需对其规定满足,并加强监控。在应用时,需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依据《医疗废物管理程序》对过期物料进行处理。相关人员需定期做好库存盘点工作,以防有物料短缺或过期的情况。

5 血液成分制备各环节质量控制

5.1 离心制备管理 依据需要,对血液离心时间、温度、转速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在各项操作开始前,需先检查离心机预运行和预冷情况,对每一个血袋的完整性、密闭性行严格的目视检查。启动离心机后,需适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轻拿轻放离心后血液,对导管、血袋密闭性检查,如有渗漏、破损,需立即报废并完善记录。离心操作完成后,需对血液分层特征密切观察,如有血凝块、分层不清、血细胞比容过低等异常,需行隔离等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据规范,做好后续的设备保养工作。

5.2 冷链监控管理 确保成分制备操作间温适度适宜,温度控制于19-28℃之间,湿度控制于50%-60%之间。同时,也需严格控制血液成分制备的离心温度, 尽量缩短室温下的制备时间,以免受环境温度影响,确保血液成分质量。

5.3 加强标记管理 依据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合格血制品等需应用条形码技术设置标签,以保证每一袋血液的可追溯性和唯一标识性。在对血液行过滤、分离等操作时,需保证每一个血袋献血条码均正确。血液制品经鉴定合格后,需经血液成分制备系统扫描核对,将每一袋血逐一打印标签并逐一粘贴,保证每份标签各联标签一致。

5.4 信息录入管理 正确录入血液制品信息,可保证血液的可追溯性,也是杜绝输血安全隐患的有效举措,包括血液在制备、储存、发放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同时,需由双人对录入的血液制品信息进行核实,以避免血型、参数、规格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5.5 血液储存与隔离 对储存温度进行制定,依据不同保存条件,对各类制品储存,每日监测储血冰箱温度4次,对停电应急预案制定。合格、待查、报废血液需严格分开放置,不合格血液需行隔离报废处理。医疗废物需依据《医疗废物管理程序》予以有效处置。

6 血液制品质量监控 采取抽检每批次血液成分制品的方式进行质量监控,检查内容包括血袋外观是否有异常、血制品有无血凝块及标签是否完整等,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比容测定、细菌检测等。若有不合格项,需对原因追查,并积极纠正。同时,依据《医疗废物管理程序》对不合格的血液制品处理。

二、输血护理管理

1 树立安全输血意识

1.1掌握输血知识 输血护理人员除需对输血适应证、血型等知识进行掌握外,还需了解血液制品特点、性质及意外事件预防和救治方法,知晓成分输血技巧。

1.2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对输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需先掌握患者病情,做好血液制品的核对、输入等常规护理操作[10]。

1.3完善法律法规学习 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其慎独精神和道德信念,增加责任感,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引发纠纷。

2 输血过程管理分析

2.1 严格遵守输血前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在取血液制品时,需同血库人员严格对患者信息进行查对,并检查血液成分有效期、颜色等。新入院病例,在行紧急输血前,需采集输血前四项标本,以降低输血后医患纠纷率。输血前,护理人员需执行双人核对制度,避免出现失误[11-12]。

2.2 输血过程干预 输血启动后几分钟速度宜慢,护理人员需在旁观察。15min后若患者无不适,可依据患者体质、血液成分种类等,对输注速度进行调整,通常为4-6ml/min。取回血小板后,需立即行输注处理,以避免血小板出现聚集的情况,速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常温下,除血小板制品在1h内输注完毕外,其余血制品应在4h内完成输入[13]。

2.3 输血后干预 完成输血后,对相关内容再次核对,观察患者至少1h,用毕的一次性血袋,及时返回输血科,在输血科专用冰箱中保存24h后交由医疗垃圾站处置。有输血反应时,需立即上报医生及时处置。原因未查清的情况下,应与输血科联系,将余血保留,以方便后续检验工作的开展。

三、小结

因血液成分制品对患者生命挽救和健康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其质量控制与输血管理一直为全社会关注焦点。本文从构建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培训、仪器设备与材料避管理等多方面展开探讨,以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同时,完善输血护理管理,如树立安全输血意识、严格遵循输血前查对制度、重视输血过程管理等,可免出现差错事件发生,为患者输血安全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国勇,李晓燕.机采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3):88-90.

[2] Jovanovic R,Grujic J,Radlovacki V,et al.Cryopreservation-challenge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long time preservation[J].Health MED,2011,5(6):1683-1694.

[3] 李丹.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0):335.

[4] Dumont LJ,Cancelas JA,Dumont JA,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recovery and survival of 6% dimethyl sulfoxide-frozen autologous platelets in healthy volunteers[J].Transfusion,2013,53(1):128-137.

[5] 桂木梅.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77-1278.

[6] 邱新璐.血液成分制备全程质量控制与分析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163-164.

[7] 李建伟,蒲维薇.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42-243.

[8] 赖如玉,童美琴.5S管理在输血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7):144-145.

[9] 郭永建,王洪燕.持续规范开展临床审核是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的关键[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326-330.

[10] 邹天韵,曹洁,孙蓓瑾,等.PDCA循环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6(29):4-6.

[11] 肖素娟,曾钰莲,黄艳,等.临床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调查分析[J].内科,2014,9(2):233-234.

[12] 陈萍,姚健,刘红,等.输血科对临床血科室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14-16.

[13] 王宁,高晶.临床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与持续改进[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7):51-52.

论文作者:傅明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输血护理管理论文_傅明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