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珍
摘要:本文从农村初中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模式化误区教学,并结合一些课堂实例,以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探索有效的活动设计,且基于生本理念,提出了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富有生机的课堂活动,走出模式误区,提升课堂实效。
关键词:模式化;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实效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理念的广泛推行,各地英语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教学活动设计也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静观现在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教师们大都实行这样一套教学模式:热身导入——词汇教学——目标话题——听说阅读——合作交流——活动输出。但是,由于初中英语课堂容量大、课时紧,有些教师已经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在这种模式流程中享受“课堂主宰”的角色,课堂导入、交流或拓展活动在流程中“自导自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1]。这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模式误区,关注活动实效,避免活动单一化,或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以及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低效活动。
二、模式化的教学现象与分析
笔者在农村初中从事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领悟到,在英语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的农村初中,多数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不感兴趣,学生间差异大,参差不齐。当然这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条件、家庭氛围等有关,但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一些教师不合理的活动设计,很多教师往往只按自己的教学进度备课、上课,没有具体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学状,这样的英语课堂看起来有条不紊,一路顺畅,但实际上很多问题有待分析和解决,以下笔者将具体分析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化教学现象。
1.“一问到底”的互动式模式
模式化课堂实际是“演绎教案”,教师依照设计好的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其中“一问到底”的互动模式最为普遍。教师设置很多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提问,或是被动聆听答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空间,自然也捕捉不到课堂的重点信息。学生的思维是变化的,课堂的情形也是变化的,淡化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怎么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呢?
2.“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左右,很多教师以考试为目标,以满堂灌的模式一讲到底,学生成了“知识接受器”。在听说课中,教师将词汇与会话文本脱离,孤立情境教词汇;在阅读课中以翻译法理论指导,把阅读当精读,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讲解语法要点。这种脱离语境,缺乏情境设置的课堂,等于让学生在岸上学游泳,可能学会游泳吗?
3.“一秀到底”的走过场模式
有些教师倾向热闹浮华的课堂氛围,表面上看似活跃的课堂,实则是走进了类似舞台表演的课堂教学。例如依靠精彩视频、课件等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以各种热闹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操练,误以为这是活跃的氛围,可到输出环节时,只有授课教师和少数尖子学生在“唱双簧”。这种注重形式而缺乏知识 “内化”的活动等于在作秀,怎么可能将教学落到实处呢?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走出模式化教学,创造实效英语课堂?这是当下我们一线英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新标准英语》中的一些课堂实例,分析其设计思路,落实以生为本的实效课堂活动设计。
三、走出模式误区之例析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只有有效发挥,才能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2]”我们应从农村初中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而具有实效的活动,构建 “生命、生活、生机”化的高效课堂。
1.以学生为主体,立足生命互动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1]。“生命”互动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案例1】此课堂片段来自于八年级下module6 Unit2 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 该课围绕hobbies展开阅读,执教者首先简单向学生问好,然后很自然地向学生做自我介绍。
【活动设计思考】
(1)不拘泥于教学计划,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如上活动,执教者期待学生提问“hobbies”,由此把学生带入下个环节的活动中,教师往往都期望学生的答案让课堂朝自己计划的方向行进。但是,学生存有个性差异和灵动的思维,在教学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学生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教师期望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体现“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有较强的预见性,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沉着机智地应对“突发事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不凸显于教师展示,激起学生情感的互动
如上案例,执教者是借班上课,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必不可少,但她改变了常见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方式,通过与学生角色换位,从他们“想要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出发去设计活动,进行“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互动模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积极丰富的情感,乐于提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农村孩子社会交往活动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这就导致他们难以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只有通过和学生心灵和情感的互动,才能让他们放开约束、走近教师、走进课堂。
2.强化实践过程,创设生活情境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1]。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出发,尽量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活动,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境的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案例2】
下面两个课堂活动片段,是两位教师对七年级上册Module8 U1 I always like birthday parties 的课堂导入。
执教者T在导入时通过多媒体配以动画、声音设置了动物对话的有趣情景:“……I’m 4 years old. I was born on March2nd.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Would you like to my birthday party? ……”
执教者W以有趣的cartoon flash直接导入birthday party,通过谈论cartoon flash与学生进行互动,呈现了部分单词,她设置了这样一段情景。
S:Whose birthday is in November?(一个女孩举手)
S:Let’s sing Happy Birthday for her! (和学生一起为她唱生日歌)
S: Do want a party for your birthday!?……I tell you a secret.(引入新单词)
S: It’s a secret, but I want to tell you! In fact, my birthday is coming, too! (学生对教师说生日快乐)
S: I also want a party, what things do we need for our party? ……(引入新单词)
S: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学生积极性提高)……
【活动设计思考】
(1)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景
教师T在5分钟的导入中,有三种时态的句型和3分钟的会话作为铺垫。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听觉及视觉器官,但远远脱离了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的情景设置无法达到预设的目标。显然,教师W通过“生活化”的情景设置,以简洁精炼的课堂语言,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融会贯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从一个情景进入下一个情景。情景设置是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情景设置中,我们要将生活情境与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把课堂活动生活化,不管是课堂语言还是活动环节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水平,不可出现太大的跨度,甚至超越学生的能力。真实的生活素材和自然的语言交流,才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让学生在活中学,在学中用。
(2)通过具体语境学习知识
如上活动中,执教者W将词汇、句型及知识点融入语言交流中完成,通过提问“whose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what things do we need for our party”让学生产生词汇信号“a birthday party, a cake, a present”,继而发出邀请“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使双方热情基于birthday展开学习,交流和讨论,从而达到真正地在语境中学习、实践和运用。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中“去语境化”的教学,如果语言输入的材料仅仅强调单纯的语言知识,如语法知识,句子结构等,而没有跟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的语境结合,没有能够反映出逼真的交际情景,那么这些输入材料就是“孤立”的、“惰性”的符号,脱离了使用语境的输入材料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注重知识内化,打造生机实效课堂
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项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的保障。丰富而具有生机的活动能够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以目标为中心,考虑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多样化。活动也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参与,而失去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却适得其反。
【案例3】
下面这个课堂活动片段来自七年级下册Module4 U2 的一个活动输出的设计
【活动设计思考】
(1)切忌“生搬硬套”,将活动内容意义化
上示活动中,执教者在输出前使用了一首旋律优美的英文歌Whatever Will Be,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其歌词恰到好处从语法的角度让学生反复运用了“will”的句型,从语言的角度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在输出过程中起到了“水到渠成”功效。语言教育学家Rivers说过:“课堂应该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序结合,而不是某些无趣或有趣的教学活动的凑合。” 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展开,我们要准确判断、取舍与教学没有多大关联的有趣活动,例如,游戏、歌曲、动画、猜谜语等,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学生感兴趣或可以充实课堂就强加以运行,“生搬硬套”。
(2)避免“虎头蛇尾”,将活动时间合理化
上述课例中,活动设计的精彩之处是:执教者把教师们习惯用于热身导入的资源用于课堂输出环节,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活跃和飞跃。毋庸置疑,完美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但是过多费时低效的导入活动会影响最后post-task环节。结合我们平时课堂教学,通常会出现 “虎头蛇尾”的情况:很多教师在导入环节使尽浑身解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甚至滥用课件,可到教材文本处理的环节,又程序化或形式化灌输知识,课堂氛围通常由华丽开场到寂寥收尾。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要严格控制好节奏,原计划2分钟的导入,不能拖沓10多分钟才能完成,要留足活动时间,灵活地去安排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段中进行不同的活动,以达到活动最优化。
总之,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双赢的精神家园。在教学和生源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初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教材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付诸情感和实践,关注学生生命活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力创高效课堂。虽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精心设计每堂英语课,我们的课堂也会活力绽放。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李胜兰.对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2).
[3]王玉梅.生活化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十中 314000)
论文作者:闻如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模式论文; 语言论文; 互动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