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论文_孙宇翔

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论文_孙宇翔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科学的变电检修,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当前在变电检修中,传统的检修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需要。物联网技术在监测方式和方法方面上,都在状态检修的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模式的实时性、高效性、安全性等,使其成为了变电检修中的关键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

1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

1.1事故检修模式

事故检修是最早出现、最简单的、最被动的检修方式。通常都是电力设备不得不进行检修,设备已经出现严重的故障,或者修复难度非常大的时候才进行检修。事故检修通常将电力设备出现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作为重要依据,所以在电力设备的检修之前通常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破坏性,只有当这些设备发生了故障,而且无法继续进行工作时,才开始进行检修维护。这种被动的检修方式通常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而且还面临着设备、系统,以及电网等都方面的威胁。

1.2预防性检修模式

预防性检修模式是一种相对主动的检修模式,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渐扩大,电力设备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预防性检修模式逐渐被应用在变电检修中。预防性检修模式设置有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其检修时间一般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相关资料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预防性检修模式能保证电力设备的一定完好程度,其检修过程中是在计划中确定检修间隔,根据计划执行检修工作,是一种固定模式,预防性检修模式不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考虑,也不需要对设备的故障历史进行考虑。这种检修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检修过程针对性比较差,比较盲目,并且在检修过程中,需要拆解、重装设备,有可能对设备造成二次故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逐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管理,预防性检修模式逐渐和实际情况不相符。

2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即建立在电力设备状态上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建立在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与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电力设备的当前状态、异常情况,以及过去故障史,经过综合分析诊断结果而确定检修时间与检修内容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发现设备缺陷,防患于未然;另外一个功能则是为检修提供数据信息,便于主设备的运行管理。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状态检测,为检修周期的延长或缩短提供数据依据,实现以设备运行工况与绝缘状态为参考基础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状态检修要对设备的结构物点、运行状态以及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确定检修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检修项目,以提高检修的针对性,保证检修效果;其次,针对运行状态好的设备,可以相应延长检修周期,节约大量的检修成本;最后,有效克服了传统定期检修的盲目性以及事故检修的滞后怀,提高了供电的可靠率,设备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

3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

3.1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带点作业是变电检修中的高危作业,因此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应当有其他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护和辅助。除此之外,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之后才能进行上岗作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时常进行停电或者切除电源的模拟设备上进行操作演练。另外,在带电作业的日常工作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工作流程符合相关规定并且使用的设备经过了质量检查,从而促进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有效应用。

3.2接头的有效处理

接头处理问题若不能够得到完善,很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检修人员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巡查,若发现其存在发热问题,则应对相关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处理时,技术人员需要首先明确设备运行信息,然后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于确定具体是何种故障、因何而起以及如何处理更为妥当。选择处理方式后,还应对接头表面的氧化物进行清除,且要做到彻底,以免影响后续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热故障处理

热故障也是变电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较易出现的一种故障,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进而对其运转造成不利影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变电设备的性能与实际作用,以便选用具有一定抗热性能,能够良好散热的材料来辅助变电设备的运行。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抗氧化性能的抗热材料,避免出现变电设备氧化问题,通过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来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的散热功能,进而有效保证了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4运行监视和接线维护

在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过程中,变电检修人员应当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的监视并且对出现发热、氧化的接线进行处理和维护。另外,如果电变电设备的表面出现失去金属光泽和锈蚀现象时变电检修人员在监视和维护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例如可以对出现锈蚀现象的部件和零件进行及时的替换并且对替换后的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确保检修的有效性。

4状态检修模式与传统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对传统检修模式而言,它一直沿用的都是预试固定周期定期检修模式,它的预试周期一般为一次设备3~6年,而二次设备为新投1年,定期校验6年。也就是说,虽然传统检修模式的生产检修方式非常明确,但实际上它是缺乏统一规划性的。比如说企业对一次设备设定了预试周期,但二次设备周期却未到,或者设备已经出现故障征兆时,却由于没有到达预试周期而无法实施检修。以上状况都极大程度导致了检修过剩或检修不足结果,既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健康状态,也对供电可靠性及检修人员安全问题造成了巨大隐患。另外,传统检修模式的成本也是极高的,很容易让检修机制陷入瓶颈,所以用全新的状态检修模式取代它也是时代发展及企业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状态检修模式的创新点有很多,它深化改革了传统检修管理模式,实施了综合性检修理念,围绕状态检修模式开展了以设备标准化为主的实时操作作业,使运维一体化得以实现。在新的状态检修模式中,班组合并、业务整合是极为重要的,在它的规范体制下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相当严明,例如像状态监测信息接入PMS系统这样的先进智能化检修模式也被得以应用。在状态检修模式下,例如基础台账、实验数据、缺陷管理、工作计划、检修管理等模块都能够得以实现。在变电检修过程中,运用状态检修的方式,还可以实现更加科学的线上检修。状态检修中,一种新型的线上检修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这种线上检修模式可以实现正常供电情况下的检修工作,通过备用电路的使用,就可以实现即时性的线上检修。状态检修的预防性是传统检修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这种预防性不仅能够保护变电设备,减少变电设备的损耗率,同时还能够减少线损率。通过全新的状态检修生产方式,企业变电站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冗余停电时间所带来的损失,为供电可靠性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5变电检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出现,使得我国变电站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变电站检修工作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其将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设备应用相关的技术协议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追踪、定位、认知等功能,并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的交换,状态检修工作中,各种状态参数的采集工作也得到大大简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感应器中的测量技术与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要做到对电力设备的语音、振动信号、温度信号、光信息等的全方位监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功能。状态检修模式应用于变电检修工作中,对电力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能够在获取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同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价,并制定出合理的检修方案,做好事故的预测与预防工作,能够有效的抑制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对于变电站运行安全、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检修模式中能够有效的节约检修成本。

6结语

在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中,常采用事故检修模式和预防性检修模式,这两种检修模式具有较强的被动性,检修成本比较高,而状态检修模式是一种主动检修模式,能极大地提高电力设备的检修质量,因此,在变电检修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变电检修模式,从而为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研究分析[J].靳凤魁.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07)

[2]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分析[J].黄鑫,田志勇,王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

论文作者:孙宇翔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论文_孙宇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