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后头痛是因为患者的头部受到各种原因的伤害后而引发的头部不适症状,是神经外科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诉症状,主要症状为头顶、前额、颈部、颞部、枕部以及眼眶的疼痛感,重者常常无法忍受头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了综合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头痛的改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1~83岁,平均(34.27±14.62)岁;致伤的原因:交通意外伤患者7例,打击伤患者6例,坠落伤患者5例,摔伤2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1~83岁,平均(35.69±15.72)岁;致伤的原因:交通意外伤患者7例,打击伤患者6例,坠落伤患者6例,摔伤1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研究方法综合护理:对于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的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马上遵照医嘱,使用适量的甘露醇、镇痛药物,情况必要时,可以给予激素。如果血压过高可给予降压药物,情况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对于头皮血肿导致头痛的颅脑损伤患者,可采取早期冷敷,以降低出血,减轻头痛。1~2天后改成热敷,以促进血肿的吸收,且告知患者禁止用力揉搓局部,以避免出血量增加。对于脑血管痉挛导致头痛的颅脑损伤患者,可给予钙通道拮抗剂,并且进行头部按摩,以减轻头痛。对伴有高热的头痛,需要及时地处理发热,可使用物理降温法,尽量缩短高热持续的时间。卧床休息:一般情况下,轻度头痛的颅脑损伤患者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但是剧烈头痛的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可将床头抬高15~30°,保持斜坡的舒适卧位,此体位对并发脑水肿或者颅内血肿引发颅内高压而导致头痛的患者特别合适,能明显降低脑血容量以及脑静脉压,持续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且防止颈部衣带过紧以及头部过高,使颈内的静脉回流保持通畅,改善头痛。脑脊液耳鼻漏的患者需要保持患侧卧位。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①痊愈:颅脑损伤患者基本没有头痛症状,随访3个月并没有发生疼痛复发;②显效:颅脑损伤患者的头痛症状显著减轻,每个月头痛发作的次数或者发作的持续时间降低幅度超过2/3;③有效:颅脑损伤患者的头痛症状有所缓解,每个月头痛发作的次数或者发作的持续时间降低幅度超过1/3;④无效:颅脑损伤患者的头痛症状没有改善。记录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比值。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c2检验,P < 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治疗头痛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头痛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头痛的有效率比较[n (%)]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20 5(25.00) 4(20.00) 6(30.00) 5(25.00) 15(75.00) 观察组 20 7(35.00) 6(12.00) 5(10.00) 2(10.00) 18(90.00)* 与对照组相比,*P<0.052.2 两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更低(P<0.05),见表2。表2两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2972/wps178.png)
论文作者:曹苗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颅脑论文; 患者论文; 头痛论文; 损伤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焦虑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