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园林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因此我们要重视起来,同时还应该注意园林的养护与管理,使生态园林建设后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对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以及具体的养护与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方法;养护管理
1.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1.1能够人们呼出的人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在工程生产中,也经常存在二氧化碳的排放,而生态园林能够将这些不利于环境发展的二氧化碳进一步转化,最终转化为氧气排放进空气中。
1.2生态园林还能将空气中所包含的悬浮颗粒进行有效的吸收,还人们一片干净的蓝天。空气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还具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空气中悬浮,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植物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有效的抑制细菌滋生,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1.3有效的防止出现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不仅会使城市中的温度上升,造成人们出行的不便,长此以往就会对环境形成严重的破坏,通过生态园林的建设,可以将热岛效应得到一定的缓解,使城市中的温度进一步的降低。
2.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
2.1注重科学性和以生态理论来指导
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生态平衡为宗旨,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充分考虑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的自然和丰富性及城市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当代最新的生态科学的定量定性测试及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估预测效果;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物设计,要把绿色计划放在首位。注重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园林是城市的化装师,建筑物的美术师。植物的绿色造景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文化艺术氛围。
2.2合理利用土地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已经占用的较多的土地面积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所以对生态园林建设的面积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剩余的土地面积,对植物进行更加合理的栽种,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在建设新的生态园林的同时,不应该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否则不仅不能够起到缓解环境压力的效果,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不利于生态园林的进一步建设。
2.3协调人工植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城市环境中的水、气、土、光、热等非生物成分,对形成人工植物群落关系密切,它既是形成人工植物群落的依托条件,又是限制人工植物群落形成的因子。由于植物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绝大多数的园林植物能适应城市环境。但不能忽视城市这个再造环境中某些非生物因子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城市污染、道路铺装、挖埋修建等均能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上应注意选择适应性、抗逆性强的植物,注重植物的种养、管护质量,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使植物生长与环境相适应,最终建成全面系统、具有复合层次和相宜季相色彩的园林植物群落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乡土树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具有较好的当地环境适应能力,可反映区域植被的历史,充分体现地方植物特色。同时适当选用一些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树种,特别是其原产地的生境与本地区近似的适应性较强的优良树种,可以满足城市绿化多品种的要求。生态学原理指出:“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合理的乔、灌、草等多层次搭配,不仅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也能丰富植物景观,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2.5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2.5.1坚持植物多样性与整体统一性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如果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也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2.5.2绿化设计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园林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乔木、灌木、地被合理配植。
2.5.3遵循自然植物群落规律,充分掌握植物生物系特性,依据自然植物群落组成成分、结构、季相及相互关系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植物造景和环境要求的统一。
3.生态园林的养护管理技术
3.1注重生态园林的保洁工作
在进行生态园林的养护与管理过程中,管理是最为主要的,对于生态园林的保洁工作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生态园林的建设主要是改善人们的生化环境,但是人为因素不应该在生态园林中得到体现,所以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保洁工作应该加以足够的认识,清除白色垃圾以及相关影响生态园林整体形象的污染物,使生态园林能够更好地为改善生活环境而服务。
3.2注重除杂草、松土、培土
在进行生态园林养护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两个字应该做到充分的理解,在对于生态园林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关注表面现象,对于生态园林还应该做到更加深入的管理与保护,这样才能够使植被更好的生长。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生态园林进行及时的除草、松土、培土以确保生态园林得到更好的生存条件,但是这目前在平时管理工作中普遍缺失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自身认识应该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实现对于生态园林的养护与管理从表面能够逐渐的深入,达到管理标准。
3.3生态园林的病虫控制
植被有很多影响他们生长的害虫,因此,对生态园林的养护需要做好对病虫的控制。在生态园林中多培养害虫的天敌,增加太阳能诱虫灯等设备,都是可以有效降低生态园林被病虫侵害的有效途径。
3.3转变传统的养护技术手段
在进行养护手段的更新过程中,应该增加大型机械化作业,这样对于养护的范围可以得到增加,与此同时对于工作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进行大型机械化养护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园林的观察程度,以增强养护质量,使生态园林建设起到保护作用。与此同时提高养护技术还应该在于养护的方法,对于出现不良症状的植物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说进行木本植物的输液,以及绿地草坪的用药方面都可以结合先进的手段,将药物渗透到地下可以对草坪实施大范围的养护等等,者多是养护手段以及方法提高的主要表现。
结束语:生态园林的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因此,为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以科学的建设方法为指导,而且要具备必要的养护管理技术。只有使其有效而完美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生态园林的自身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祖平.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7.
[2]孙春雷.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3]梁越.生态园林的建设措施与养护管理[J].农技服务.2017.
论文作者:吴炎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生态园林论文; 植物群落论文; 植物论文; 树种论文; 城市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园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