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张宏伟

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职工医院 黑龙江伊春市 153037

摘要:目的:针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使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证。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分别行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对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静脉血高于末梢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更为稳定,且准确性更高,宜采用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70 Cases of Blood Routine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routine blood tests so a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linical blood test results.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blood tes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and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routine blood tes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routine blood tests, leukocytes, red blood cells, hemoglob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higher than venous bloo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platelet cou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venous bloo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routine blood tests for collecting venous blood are more stable and have higher accuracy. It is advisable to use venous blood for routine blood tests.

Key words: Blood routine, clinical test, analysis

前言:血常规检查在临床检查中十分常见,是最为基础的血液化验检查方法池是 进行全身检查的重要项目内容之一,其常规指标主要有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VC)和血小板计数。在此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使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 到充分的保证。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2016年进行血常规检验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末梢无名指采血和静脉采血,1h内检测完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些患者中女性39例,男性31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12~78岁。

1.2基本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指标的临床检测 ,稀释液、清洗剂选用配套试剂,安排同一位检验师进行操作并记录。受检者在进行静脉采血的时候先休息15 min,然后用EDAT-K2静脉取血3ml,立即进行7~8次的颠倒混匀,在1 h之内检测完毕,同时对患者的左手无名指进行采血,采血时保证2~3 mm的深度,切勿过度挤压,将20μl全血与0.5 ml稀释液进行均匀混合,之后对吸管进行反复冲洗, 均匀混合, 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的WD和PD膜进行分析,末梢血放置3min后才可进行检测,所有的标本必须在2h内完成,随后20μL置入180μL的稀释液5min后充分混匀后测试,通过Mindray5380分类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时,必须保证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 室内质量控制参数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检测标准, 以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为标准。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首先要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包括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日内、日间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进行验证,保证仪器各参数在允许范围,使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且对不同的模式的结果进行可比性对照,室内质量控制各参数 均在控,随后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将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比较末梢血及静脉血检测结果( x ± s )

静脉血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中,WBC、WBC、PLT、HB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另一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之后的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采集因素、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

3.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将70例患者所测的数据进行个体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各项结果表明,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静脉血的WBC、WBC、PLT、HB均高于末梢血。由于末梢血管狭窄,循环不如静脉畅通,且局部温度偏低,血液成分部分沉积,可能有血液浓缩之故从而使细胞计数比静脉血低,手指血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不良,WBC局部温度较低,且末梢采血多存在针刺深度不够情况,可能会导致PLT因受到挤压刺激而出现不可避免的损耗,使结果准确性下降。血常规为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法,最常用的是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血方法,研究表明采用静脉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价值明显高于末梢血检测结果价值,因此临床进行检测时,可考虑采用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但在实际检测中,人们更易接受末梢检测方法。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非常普遍和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为医护人员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非常普遍和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为医护人员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是患者健康状况的一个常用“晴雨计”,无论是疾病诊疗还是健康检查都能提供重要参考。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应积极进行质量控制,进行采血的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两种采血方式的方法和过程,并对注意事项了然于心,血液分析仪的操作人员应能够熟练操作仪器设备。总之,血常规检验除了进行定期的血细胞分析仪校准,日常质控外,还应定期对不同的模式进行可比性对照,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也需要定期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室至少应该有一台仪器作为规范的检测系统,以其作为标准,对被评价的其他检测系统进行比对实验,必要时在报告中增加相关的备注说明,出现结果不符或过高过低时,及时与临床联系沟通解决。规范血液分析仪的操作规范 ,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测试仪器,了解具体的仪器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保养维修等,同时有必要再次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查以及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轶春.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及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41-2-42

[2]郑艳,廖雨娟,郑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

[3]丁慧慧,单桂秋,李艳辉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3)

论文作者:张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70例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张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