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学院 158100
一、自主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师未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动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巧妙的提问,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巧妙的提问,需要在创设情景上下功夫。
2.自主学习的内容未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力。
案例:有两位老师进行《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他们分别这样设计自主学习部分:
请结合问题的提出,简要评述他们的做法。
教师A,请回答下列问题: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教师B,请回答下列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描写月色下的荷塘?作者的情绪是怎样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变化的?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对比一下,这两位老师的设计,哪种设计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和思维的积极性?而哪个又比较接近我们平时的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很显然,教师A的提问方式更多指向具体的确定的知识和信息,也是我们现在很多教师都常用的一种设计方式。从布卢姆关于提问的水平和层次来看,教师A的问题主要属于知识性和理解性问题,是低层次问题;教师B的提问方式更多指向联系的整体的内容,属于运用、分析、综合性问题,是高层次问题,需要学生深层思维的参与。
所以说,一个好问题,比说明一个好道理更重要。它有几个基本要求: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在自主学习的设计和引导上,要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从问题的种类上看,可以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在问题的范围上,要避免大而空的问题,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处入手、深入分析类的问题;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多角度追问,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究竟让学生干什么?这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你只有清楚了你想让学生合作解决什么问题,你才能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合作学习容易走进的误区之一:追求形式,忽略本质。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会让人感觉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但是,如果一个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全可以解决的话,我们是否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显得“热闹非凡”而选择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呢?一定要为它的形式、它的外表和它带给人们视觉和感官上的积极状态而不顾学情、生情而生搬硬套地去选择这种形式吗?目前,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适合于合作?
(1)解决前面学生自学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策略,但也不是说它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有的目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没有必要再去合作学习。但是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让部分优秀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学生单独解决不了的学习任务,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中提高。(2)解决难度较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毫无合作学习的价值,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好的效果。有的问题在课文上写的明明白白,读课文就能解决,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而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的话,大多数同学参与不了讨论,也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下列几种情况:①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②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③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探究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④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⑤在重点、难点处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
2.误区之二:小组建设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评价不及时。
听过很多的课,当老师要求学生讨论某一个具有难度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前后四人一组,开始讨论!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呢?有没有想过他们的个性和他们的语言表达等等,这需要我们合理地去划分小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独角戏。学生再优秀,再主动,他也是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可能是全面深入的。虽然有时偶尔会有学生的灵感之光超出了老师的预设,但也不能说学生就有多么高的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忘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只有扎实有效地引导,才能让一堂课真正动起来,而不是表面的热闹。
希望每一名教师都能让学生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进行思考、观察、点拨、指导。只要能将这样的理念植根于课堂,你的课堂就一定会有生命力,你的学生才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论文作者:王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情境论文; 小组论文; 《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