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相似的一面,而且也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充分观察、思维、操作与实践的表现机会,它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活跃性、实践性、创造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我在基础课程改革实验中,着意寻找到三条“活路”,通过激活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突出“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要使课堂有活力,首先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
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锻能力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如下尝试:
(1)低年级以游戏内容为主,把技术性教材游戏化,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学习。把单一、无味的立定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
(2)中年级以提高技能为主,把训练性教材融汇于竞赛化形式,将经常学习、重复练习的教材渗透到竞赛活动中。到了高年级则以培养自锻能力为主,把民间体育、健身性体育、大群性体育引入课堂并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把投掷课设置为“飞标”、“抛绣球”(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打保龄球”(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等,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师生角色要变换
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放手让学生组织。每到此类课堂,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尽情发挥,课堂场景热火朝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时自锻能力、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
2.“教”与“学”的转换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示范——练习”为“试学——探讨——引导——巩固”。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学习新教材,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有所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性指导点拨,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加以巩固提高。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可先让学生试跳,并以游戏形式(“跨过横杆”、“跳皮筋”、“看谁轻功好”)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边“玩”边“学”,自主练习。此时教师应相机行事,灵活点拨,把学生中优缺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从而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此类课堂教学学生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课堂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场地器材设计“活”
激活课堂,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外,如何安排使用场地器材,也是教师颇费脑筋的事。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场地器材设计,不仅能给学生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能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激活创新激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场地,营造一个新颖、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堂更具特色。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狭小的体育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拓展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学习训练。如利用校园的建筑地形,做各种耐久跑;也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自由的空间。只要组织得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贴近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积极锻炼。一改过去始终如一的教学环境,冲破封闭课堂模式的束缚,体现开放式教学特有的魅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堂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论文作者:陈月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体育论文; 教材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