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蔡渊明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蔡渊明

浙江省铁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温州市 32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住房提出更高品质的要求,促使建筑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城市建筑规模扩大的同时,建筑安全状况仍然存在隐患,对施工人员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为预防建筑施工事故发生,完善建筑安全标准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简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论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一、简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指的是行业或者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给行业或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给予指导性的方向准则,对安全的要求以标准化的形式,对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流程和各细节都进行标准化要求,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化地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则是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做出安全标准化管理,明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和项目设计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并且坚定不移地按照指定的安全标准执行。同时,管理者不仅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风险进行预估,还要识别施工的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工作点,相对应地提出应对方案和管理办法。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准则进行操作,对上岗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安全评估,形成良好的安全监督,力求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的系统较为庞大,包含了较多专业内容,仅仅是建筑施工的环节,就有土地勘测、土建施工、水电施工以及建筑装饰施工等,在每个环节施工过程中,还会因天气因素、地形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受到影响,从而衍生出的安全问题始料不及,增加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复杂性。

(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不确定性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除了社会因素、人为因素,还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种种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标准化管理难度。季节变更的气候因素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可能进行调整,可能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不确定性。

(三)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长期性

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施工建设的周期随着加长,加之建筑工程的各个工种之间相互切换,频繁交叉操作,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稳步进行,这样的现实状况使得安全标准化管理难度加大。一个建筑工程的周期较长,除了管理者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细则落实到实处之外,施工人员也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积极配合安全管理工作,这也表现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长期性。

(四)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性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涉及范围广、内容较为细化、环节交叉情况多等因素,促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需要全面具体合理,才能保障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材料管理方面,要保证材料符合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在材料的选购和运输都进行细化的安全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的第一道战线;在施工行为管理方面,按照施工步骤一步步进行,做到部门之间良性互动配合,使得工作开展落实到实处;在人员管理方面,要保证其在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执行,确保自身安全和整个项目的安全。

三、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筑项目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预测,提出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综合考量,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密切关注项目进行情况,参与施工生产督查,实时地将安全标准化管理作出调整,保证项目进行顺应实际的情况走向。例如,在建筑水电工程建设中,包括了水电的设备材料选择购买、水电安装等多方面内容,在进行安全化施工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障环节进行顺利,制定标准化的规范准则要求,涉及的范围甚广。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情况预判,参与安全管理监督,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将安全标准化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

(二)现场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要切实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负责人不仅要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结合实际的现场施工情况,制定出现场施工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施工现场明确划分科学合理的办公区域、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并在不同的危险地带放置提示性警示牌。例如,施工现场的设备摆放不规范,不仅容易影响施工进度,杂物堆放严重会引起火灾。因此,一方面,施工现场的设备应按照规定规范摆放,不宜摆放在施工现场的材料及时处理,另一方面,施工现场需要配备消防装置,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执行。

(三)信息安全标准化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的数字模型。在BIM的技术支持下,可以分析、保存、管理和分享建筑相关信息,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各项信息数据准确性相对提高,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丢失或重建,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建筑行业的推动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信息安全方面具备标准化管理的保障体系会越来越完善。

(四)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日常运作中,对待安全问题绝对不能疏忽大意,这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安全防护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工程施工中所需的脚手架、防护网和安全帽等防护设施一定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采购。其次,安全设施要按照要求规定进行专业性布置,如在建筑外侧区域设置安全网,拆卸时要上报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之后方可拆卸。最后,施工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上岗前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好财产安全,还关乎到建筑工程完工的质量安全,因此安全标准化管理不能马虎大意。施工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安全标准化管理,保障各个部门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到对施工人员负责,对工程质量负责。

参考文献:

[1]任文良.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5,1:250-251.

[2]许少先.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24.

[3]步向义.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探索研究[J].建筑安全,2010,9:13-15.

论文作者:蔡渊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蔡渊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