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里海地区战略利益之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海论文,之争论文,跨世纪论文,利益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里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其水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前,里海沿岸国仅有两个国家:苏联和伊朗。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根据1921年和1940年双边协定共同管理,没有发生过大的争执,里海是世界上的“平静之海”。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由2个变为5个,新增加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不把俄罗斯计算在内,沿岸国领土总面积是493.97万平方公里,人口共有7997.7万。90年代以后,这一原不曾被人注意的地方,成为各战略利益争夺最激烈的热点地区之一,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里海被称之为“既是财富之海,又是争夺之海”。
一、里海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原因
世纪之交,里海地区之所以成为各战略利益争夺的一个主要区域,且日益激烈,有其地区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有经济因素,也有其政治因素。
1.里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在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今天,该地区的能源财富成为具有重要经济战略意义的一块“可口蛋糕”。石油素有“黑金”和工业“血液”之称,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据有关部门透露,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为1380亿吨,以目前每年33亿吨的消费量计算,只够人类消耗42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石油需求正以年均2 %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50%,全球石油供需紧张的矛盾日益明显。随着世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天然气正加快取代石油“首席能源的地位”。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价值令人十分惊喜地显露出来,经勘探证明,该地区油气分布广、储量大、且具有品位高、杂质少的优点。据美国务院的报告推测,里海地区是继中东、西伯利亚之后的又一能源“新大陆”,是“继海湾之后世界第二大能源基地”,石油储量达20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18—25%。其中,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0亿桶,总储量约850亿桶,土库曼斯坦已探明的储量为15亿桶,总储量约320亿桶,阿塞拜疆的储量分别为36亿桶和270亿桶, 伊朗和俄罗斯的总储量可能分别为120亿桶和50亿桶。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储量约6万亿方。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是133万亿方,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显而易见,在当今世界其他供油基地和储量减少,或生产能力下降的时候,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的重要经济战略意义凸现。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正像一块“可口的蛋糕”,不能不让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垂涎。
2.里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其战略必争之地的意义更为显现。里海地区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结合地带,是连接亚欧的枢钮,沿亚欧大陆桥向东,穿过东亚、东南亚可进入太平洋;向西经过黑海,可达欧洲,进入大西洋;南下过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南亚国家,可入印度洋进军非洲;西南经中东可控制红海、地中海,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咽喉,北上可进入俄罗斯心腹要地。由于里海地区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史上争夺这块“战略要地”的战争从未间断,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把占领和控制这一地区作为统治整个世界的首要前提。早在1919年丘吉尔就说,里海地区是“一块宝地”,“得到这个地方不仅有利于控制伊朗,还有利于控制高加索和中亚大部分地区。”法国魏刚·马克西姆将军在评论1940年英国、法国和土耳其通过高加索占领苏联的计划时更露骨地说,“占领巴库(阿塞拜疆首都)、巴统,并且控制黑海、里海海岸和水域以后,我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占领俄罗斯”。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在20世纪初发表的“心脏地区”说,将里海地区看作是通往中亚的桥梁,并指出,谁控制了中亚,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全世界。苏联解体后,特别是北约东扩在中东欧频频得手后,俄美两个世界大国争夺的重点从欧洲向东推移,里海地区战略位置的极其重要性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对于美国来说,是其实现独霸全球战略的必得一地。对于俄罗斯来说,则具有唇亡齿寒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3.前苏联解体后,刚刚获得独立的各中小国家由于经济、安全急需合作和保障,且位居内陆地区,这为外界势力的介入和争夺提供了现实可能。前苏联解体前,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因此也就谈不上对里海资源及其它战略利益的分争。前苏联解体后,这三个国家才能以里海“真正主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但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却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难以自立自强。由于它们长期受前苏联计划经济的不良影响,以及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经济形势险恶,欲求生存,求发展,急需外界力量给予有效的经济援助。它们饱尝了前苏联霸权主义的苦楚,且对俄国内有恢复前苏联的意图心存余悸,但又没有自主的国防力量保卫本国的国土,急需外部力量给予军事上的援助。由于它们(除伊朗外)属完全的内陆国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长期较为封闭,即使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勘探、开发技术和输送能力都跟不上,这就需要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合作和帮助。客观现实要求里海沿岸中小国家必须执行门户开放的政策,这是外部势力能够参与该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必不可缺的前提。
4.里海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使战略利益争夺的各方有机可趁,纷纷把“先下手为强”作为争夺的手段。里海沿岸国由两个增为5个后, 迄今为止,里海的法律地位仍未确定,在里海究竟是“湖”还是“海”这个问题上,各方争论不休。根据《国际法》,如果把里海定为是“湖”,那它就是沿岸各国的共有财产,任何开采工作都应征得他国的同意,或经过共同协商才能实施。如果把其定为是“海”,就应依据5 个沿岸国家划分为5个部分,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但是, 沿岸各国都是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提出各自划分里海的主张。俄罗斯和伊朗所临里海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主张里海是“湖”,这样它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能更多地获取油气资源;而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所临海域则拥有非常丰富的储量,竭力主张里海是“海”;土库曼斯坦对如何划分里海立场曾几次改变,现倾向于后一种主张。里海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使谋求更快、更多地获取战略利益的国家和地区有缝可钻,纷纷争取捷足先登,欲现在抢先占居有利地势,来日能得更多的财富。
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功地填补“中东欧的战略真空”后,继续“蚕食”东进,欲把本属于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归为已有,从而使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争夺加剧,使其成为国际级的争夺区域。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进行了长期的、激烈的较量。东欧剧变和前苏联的解体,以至中东欧国家纷纷要求加入北约,客观上证实了中东欧地区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这使美国东进里海地区有了现实可能,对美来说这是一举多得,其一是为了利用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弥补其能源不足。其二是为了遏制俄罗斯和伊斯兰势力的崛起,特别是防范俄东山再起。三是为了占领战略制高点,为实现其独霸全球的战略作准备。美国人认为,“里海地区至少在下世纪能满足一些工业大国的能源需求,控制了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就控制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走向。为此,去年7月底,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了“里海—中亚听证会”,并通过一项决议,宣布里海地区是对美国具有切身重要意义的地区。美国一位政治家前不久称,在俄实力快速下降的今天,美国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扩大在这一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如果行动迟缓就可能丧失历史提供的大好时机”。但是,美国在里海地区的争夺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原来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主要继承国、仍具雄厚潜力的俄罗斯,争夺的对象不是一般性的东西,而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是俄的“软腹部”。美欲想从俄的身上挖去它的“软腹部”归为己有,俄要经受“切腹之疼”,这就决定了争夺的尖锐性和激烈性。
二、里海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态势
里海地区各战略利益的争夺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直观、最复杂、最激烈,也是至关重要的世界级争夺,目前已显现出以下的特点和态势
1.多方参与,争夺“三权”。由于里海地区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从而迅速吸引并涉及了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团、油气公司纷纷前来“探金挖宝”。从地理方位看,近距离的有欧亚结合地区和欧洲的国家,远距离的甚至还有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国。以里海水域为中心向外幅射形成了“三个环形圈”,且越靠近里海水域似竞争越激烈。“第一环形圈”,即里海5个沿岸国。“第二环形圈”是与5个沿岸国相接壤的国家,如格鲁吉亚、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第三环形圈”是已经参与或准备参与同5个里海沿岸国家合作, 共同勘探、开发、输送油气资源的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从竞争国的实力看,有三个层次,既有一般性中小国家,如何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这些国家仅能依靠自己的地理资源优势,寻求外部的支援和合作,来发展本国的经济,不具备支配和侵占它国利益的力量;又有地区性大国,如土耳其、伊朗,这些国家仅在里海区域内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参与这里的竞争是为了在本国领土之外,谋求在扩大了的区域内,争得更多的利益,但暂不带有全球战略意图;还有世界级的大国,这就是俄罗斯和美国。从宗教文化看,里海地区几乎聚集了世界上各主要的教派,如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佛教等,活动频繁,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其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近年来迅速抬头。尽管参与里海地区竞争的国家为数众多,但从最为直观的经济战略上看,集中体现在“争夺三权”上,一是争夺领土的归属权,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在地划归哪个国家所有,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5个里海沿岸国之间。二是争夺油气的勘探、开发权,即哪些国家能够争得与油气资源所有国合作的权力,共同勘探和开发。三是争夺油的输送权,即那些与里海沿岸国相邻的国家能争得路径本国领土铺设管道的权力,把已开采出来的油气输送到出海口,进入国际市场。
2.“两力”对峙,美攻俄守。由于种种原因,参与里海地区竞争的国家和地区大体分化成了两股尖锐对峙的势力。俄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参与,不仅使该地区战略利益的争夺加剧和升级,而且这两个国家实际上成了两股对立势力争夺的“带头羊”。近年来,俄美两国依据各自的优势,展开了决心、实力和谋略的激烈较量。俄美两国较量的实质是争夺与反争夺的较量,一方面争夺在里海地区的经济控制权,另一方面争夺在该地区的战略主导权。由于较量的总体形势是美强俄弱,因此呈现出美攻俄守的态势。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靠其强大的实力, 向里海地区发起了全面且猛烈的攻势,显示出“志在必得”的勃勃雄心。美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策略是,以经援为前导,以军援为保障,来实现自己的总体战略目的。一是趁俄罗斯经济形势连年不景气,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援本属于自己传统势力范围的里海地区国家,美利用其实力雄厚的经济支援作为“敲门砖”,从而使这些国家饥不择食,尝到了“甜头”。里海沿岸国家刚独立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要和油气财团的头目便纷纷赶到里海地区探访,一些国际著名的石油、天然气大公司,如谢夫隆石油公司、莫比尔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等,在该地区油气开发工程领域投资额达300亿美元,目前每年向哈萨克斯坦投资7亿美元,今后五年内年投资额将增至30亿美元。有60多家美国公司计划向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资30亿美元。来自10多个西方国家的油气公司与土库曼斯坦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一家公司出资7 亿美元在土建设大型天然气加工厂。西方几大石油公司组成国际财团先后同阿塞拜疆签署了 5个共同开发里海石油的“世纪合同”,总投资金额达180多亿美元。 目前,美已成为该地区能源领域最大的投资者,其中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外资中均占30—40%。据悉,驻阿的约一万多名外国人中就有6000多人来自美国,600多家外国企业中约7成是美国企业。二是利用里海地区的中小国家对前苏联霸权主义政策仍存余悸的心理和目前仍无独立的国防力量保卫本国主权的现实,美依靠强大的军事援助为后盾,诱使这些弱小国家接受其“保护伞”,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与里海地区的中小国家的军事交流和合作明显增加,互访人数增多,联合演习日益频繁,1991年联合军事演习没有超过5次, 而近几年增至10次之多。去年8月下旬,美国和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 在里海地区西部进行了代号为“海风97”的多国部队的联合演习不久,时隔不到一个月,美国又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里海地区的东部进行了“97维和营演习”。美国已宣布取消对哈萨克斯坦等6国的武器禁运,并对一些国家的军官进行培训。今年4月上旬, 美国参议员沃纳和美国驻欧洲海军司令洛佩斯访问了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阿总统亲自接见,双方表示了加强军事合作的强烈愿望。此外,美国为了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为了拉拢和俄罗斯关系较好的伊朗,作出了很多的让步。目前大多数里海地区国家都与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签订了形式、范围不一的军事合作协议,里海沿岸国中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均是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参加国,而与北约建立了这种关系“就等于进了加入北约的候车室。”
(2)俄罗斯充分利用地缘政治优势,软硬兼施,谨慎行事, 竭力想保住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由于俄罗斯与里海沿岸的国家(除伊朗外)原都属于前苏联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因此,在苏解体后,它们在思想、文化、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仍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成为俄在与美争夺中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换言之,里海地区原本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在前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一度忽视了利用这一优势。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强了对该地区的争夺,一些国家出现与俄若即若离的倾向后,才引起俄的高度重视,便采取了较强硬的措施对待之,一方面严厉警告美方,如果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掠为已有,将重新考虑与北约的关系。一方面对独联体国家采取了强压政策,但事与愿违,甚至出现“越压越离”的现象。俄在其地缘政治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吸取先前教训,不断调整策略,一是在处理俄与里海沿岸各国的关系时,改变过去以老大自居的“家长式作风”,采取了“放松一些,微笑多一些”的“和为贵”的作法,不因小而乱大谋,该忍则忍,该让则让,委曲求全。比如,在关于里海的划分问题上,1993年以前俄的态度十分强硬,声称里海资源应由沿岸各国共同开发、分享,各国未经俄同意不得开发。1996年俄因形势所迫,又提出将各国领海从10海里扩大到45海里,以远部分暂不明确划分归属。由各国平均出资成立联合公司共同开发。由于阿、哈两国不予理睬,独自与西方联合开发,原先不承认其开发权的俄罗斯因担心在权益争夺中落后,也参加了其中的项目。此后,围绕里海中央部分的矿区所有权问题,俄同阿、哈、土又发生争执,今年 2月俄因形势所迫向哈提出了新的妥协方案,承认石油矿区的海底分割问题,但水域要共同管理。实际上这是俄阻止以美国为主导的石油开发趋势已不可能,采取的与哈“退而求其和”的策略。二是在处理里海地区国与国的关系时,改变过去偏袒一方、损害一方的作法,尽量公平处事,少给美国充当里海地区“调解、仲裁人”的机会。如在解决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一卡之争问题、土库曼斯坦与阿塞拜疆“齐拉克”和“阿泽里”矿产地的归属问题等方面,俄都注意调整过去的偏激作法。三是争取更多的机会与里海沿岸其它国家合作,共同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如,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猛烈攻势,俄卢库石油公司强调“要积极参加”,已向国际企业联盟出10%,占据了仅次于美国的重要位置。四是为推进独联体一体化的进程频繁活动,想以该联盟的形式“拢住”原属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里海地区国家。
3.中小国家,纵横捭阗。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前几年里海地区的各中小国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仍然依附于俄罗斯的较多。但是,由于它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美国等西方国家那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而且面临北约东扩的“列车”已经启动这一现实,它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处境是夹缝在两强之中,一边是先前的盟主、如今的近邻俄罗斯,一边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两边谁也得罪不起,于是,外交方针便从先前的亲俄“一边倒”,逐步转向“全方位”,“谁给我好处,我就与谁交往”,既不得罪俄罗斯,也不得罪美国,推行灵活的平衡外交,以使俄美两个大国相互牵制,自己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北约在中东欧地区东扩的实质性进展,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里海地区争夺的加剧,一些国家出现了“西靠”倾向。一是参加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的国家对俄反复提出的加快该联盟“一体化”进程的建议,表现出消极、冷漠的态度。二是为摆脱俄罗斯的控制,纷纷建立或参加了一些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区域性组织,如哈、土等国都加入了“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和“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活动。三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广泛的合作,目前多数国家在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加强合作。阿塞拜疆的一位外交官员公开声称,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其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它们靠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赢得了信誉。”鉴于目前从里海到西方的唯一运输油气的管道要经过俄罗斯,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乌克兰在西方的帮助下,正积极筹划铺设一条绕过俄罗斯,经过阿到格鲁吉亚出境的运输路线。或向西经过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到土耳其出境的路线。无论哪条路线都对俄罗斯的利益构成威胁。土库曼斯坦与美签约合资修建由土经阿富汗至巴基斯坦的输气管道,与德、法等国计划合作铺设从土至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还计划与日本合作,共同推进一项“跨世纪工程”,即横跨亚洲大陆,全长达8000多公里的“泛亚石油大陆桥”,西起土库曼斯坦,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横贯中国北方,最后抵达日本。总之,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的50多家石油公司和世界银行、欧洲开发银行等数十家国际金融机构涉足里海地区油气领域。
三、里海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趋势
里海地区战略利益的争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它将是一个跨世纪的持续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其发展趋势将充满许多变数,从目前各种因素看,它的发展前景有可能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攻俄守的基本态势将继续下去,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成为明显的得利者。美俄两国在里海地区争夺中的战略利益分配如何,关键取决于双方综合实力和争夺策略的较量。美国在争夺中占有较明显的优势,一是其综合实力远远强于俄国,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实力是俄罗斯的5倍。尽管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 但要在短期内赶上美国并非容易。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与俄的争夺中,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全方位的攻势,投入了大量的资本,而且这些投入还将继续下去。三是中东欧地区的国家面对以美为首的北约东扩中,争先恐后地要求加入该集团,这对里海地区国家会造成心理上的明显影响。四是美国巧妙地利用了俄政局不稳、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加之有扩张历史的弱点,容易诱使里海地区各国继续向其方向倾斜。但是,由于俄占有地缘政治的优势,且居一定实力,并调整了策略,这种倾斜是缓慢的,甚至是不断变幻、不易发现的。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争夺中,总体讲,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是明显的得利者。
2.里海沿岸各国在正常情况下将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迎来一个新的经济腾飞时期。近年来世界油气资源身价的不断上涨,这为新兴的产油国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里海沿岸各国纷纷提出了“油气立国”的战略方针,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作为新的增长点,以带动其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阿塞拜疆显得更为突出一些,三年前在阿的外国公司仅30多家,现在已猛增到300多家,去年阿的国内总产值增长速度为5.8%,而今年头4个月增长了8%,石油业分别占阿国民生产总值和外汇收入的30%和70%。哈萨克斯坦从1993年起开始邀请由美、英、法、意、荷兰、挪威6国大公司到哈考查访问, 并组成了“哈萨克斯坦里海大陆架国际财团”,对其沿海海底进行地质钻探,计划到2004年产出第一批石油500万吨,2013年达到6000万吨。哈萨克斯坦还提出到2030年跻身世界10大石油输出国的行列,经济上成为“中亚第一虎”。土库曼斯坦坚信自己的国家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一个新的科威特”,并制定了其远景发展计划,到2020年,石油年产量为80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达2300亿方。里海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即在正常情况下,所谓“正常情况”,是指该地区不发生大范围的、长时期的动荡和战乱。
3.在未来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争夺中,不排除各种矛盾的激化。新的能源基地在某个时期也可能成为动荡甚至战争的新的策源地。其原因,一是该地区是多种民族、思想、文化、宗教的交会区域,也是各种矛盾、纠纷、冲突的多发区域。二是除该地区原有的矛盾外,又新增加了世界上众多利益截然不同的国家,且在战略利益的争夺中,潜藏矛盾之尖锐、斗争之激烈,在某些方面甚于现在的海湾地区。三是在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的争夺中,明显地增加了军事因素。有消息透露,由于目前里海的水面区域仍是共同所有,因此沿岸5 国军舰全都在有争议的水域来来往往,争先恐后地、明着暗着试图增加自己的海军力量,且各国海军力量的分布越来越复杂。这种状况如继续下去,在激烈的争夺中如有一方丧失理智,都有可能成为引发一场武装冲突的导火索。至于武装冲突达到什么程度,关键看地区级大国(土耳其、伊朗)和世界级大国(俄美)是否参与,以及参与到什么程度。可以推断,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争夺将出现两种前景,一种是好的前景,即“争夺—谈判(相互妥协)—再争夺—再谈判(再妥协)”理智开发的循环发展过程,另一种是不好的前景,即“争夺—冲突—战争—谈判(相互妥协)—再争夺—”的非理智的循环发展过程。倘若里海地区真的进入后一种非理智的争夺过程,那么,该地区不仅在油气资源的储量方面成为“第二中东”,而且在局势方面也会成为“第二中东”。
四、里海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影响
由于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争夺是涉及多国、多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的跨世纪的争夺,特别是争夺主要在俄美两国之间展开,因此,势必对未来大国实力的平衡,以至于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俄罗斯的影响:利微弊大。在当前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争夺中,虽然是美强俄弱、美攻俄守的态势,但从在该地区的总体影响而言,目前俄罗斯仍然为大。在争夺中,俄罗斯的“得”相对较少,且多表现在经济战略方面,即能获得部分的油气财富。而俄罗斯的“失”却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其地缘政治形势将进一步恶化,或者说是到了极其严峻的地步。这是因为,随着里海地区战略利益争夺的日益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势必进一步加大攻势、扩大影响,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目前是俄罗斯,未来变为美国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形势看,中东欧剧变后,独联体就是其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其发展本国实力,恢复大国地位的基础。在独联体这一整体“链条”中,里海地区和乌克兰是其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乌克兰这一“环节”,在俄罗斯的西部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乌与俄的关系是明好暗离,几年前乌就有加入北约的想法。里海地区这一“环节”是在俄的南部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直接地影响着中亚各国的发展走向。如果里海地区国家的“西靠”倾向日益明显,一旦美在该地区扩展得手,那么俄罗斯便赤裸裸地暴露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如能控制住这一地区,向北延伸,可把俄罗斯拦腰切断,分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而占俄面积四分之三的亚洲部分,集中了俄的90%的矿产资源,是其经济自以自立、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面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俄罗斯的处境就会十分的艰难,想对美硬,但硬不起来,实力不够,“底气”不足。对里海地区各国,硬不得,软不得,硬则加大这些国家的分离倾向,软了会造成松散的局面,久而久之还是对俄不利。俄罗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会全力以赴,一方面竭力固守里海地区这一传统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将采取“当面受阻,迂回包抄”的战术,积极开展与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德国、法国等国的外交活动,来牵制、干扰美的战略意图。
对美国的影响:利大弊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里海地区的争夺,对其不利的是,该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崛起,且有较明显的反美情绪,排斥西方的价值观,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政治经济模式。美在当地的渗透和扩张,必然遭到这股势力的反对。此外,美国依靠超级大国的实力欲图独霸世界的行径,也会引起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警惕。但是,从美国的战略利益来说,它所得到的“利”远远大于“弊”。一是从经济角度看,由于它投入的资本多,将来获得的油气财富也会多,这样有利于改善其现在多依赖海湾地区供给的状况。二是从军事角度看,由于以美为首的“北约大门是向所有的国家敞开的”,以及它已用经济援助作了铺垫,那么,一旦时机成熟,吸收里海地区的国家加入北约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三是从全球战略格局看,一旦里海地区真的成为美的势力范围,那么它就占据了得以继续扩张的重要地势。北面它能牵制俄国,东面它能进一步靠近中国,南面它直逼伊朗和印度。在带有连动效应的未来大国关系的调整中,它的主动性就会明显地增加。
标签: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