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康华医院 邮编: 523000)
第一作者: 吴轩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介入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22例,行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治疗。所有患者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疗程间隔4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手术切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3.6%、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切除率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术能够有效的缩小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同时提升手术切除率,保证化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术;子宫内膜癌;化疗
子宫内膜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提升,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临床中,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方式,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扼制,但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本次研究为了探讨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选择42里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与2012年3月到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计4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Ⅲ、Ⅳ期患者,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32例,腺角化癌4例、鳞腺癌3例、透明细胞癌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0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6.8±3.8)岁,行静脉法全身化疗;而观察组患者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7.5±4.1)岁,行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选择卡铂+紫杉醇为化疗方案,化疗剂量由患者体表面积决定。
观察组患者行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具体方法为:利用Seldinger法在一侧股动脉上进行穿刺,并将导管植入其中,在DSA透视作用下,在两侧髂内动脉选择性插管,通过造影将肿瘤动脉血供情况显示出来,选择插管至主要肿瘤供血动脉,先用半量紫杉醇进行灌注,再将卡铂与2~8毫升超液化碘油充分混合行动脉化疗栓塞,适当加入明胶海绵颗粒强化栓塞效果,最后将半量紫杉醇于髂内动脉行化疗灌注。如肿瘤为双侧髂内动脉供血,则分别将上述步骤的药物剂量平均分配到双侧动脉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序贯静脉全身化疗。
1.3 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评定:根据MRI、CT、肿瘤标志物或者妇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等,并观察治疗后4周患者肿瘤病灶大小变化,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合理的评定。依据相关评价指标,将近期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即治愈、有效、稳定及进展。治愈:所有目标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且至少维持4周;有效:目标病灶最大径总和至少减小30%,至少维持4周;进展:目标病灶半径的总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的病灶;稳定:既达不到有效标准,也达不到进展标准者。依据治愈及有效评定有效率。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平方差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四周的复查,痊愈例数为0例,有效例数为5例,进展例数为8例,稳定6例,近期有效率为25.0%;而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例数为16例,进展为3例,稳定3例,近期有效率为72.7%。可见,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除病例数为14例,手术切除率为63.6%;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切除病例为5例,手术切除率为25.0%,对比差异明显,不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以及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均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临床中,2015NCCN指南对不能首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推荐新辅助化疗和积极地肿瘤细胞减灭术为治疗原则。传统静脉化疗模式,由于药物有效率不高,且静脉用药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稀释,导致对癌细胞作用降低,无法有效消灭癌细胞,反而带来了众多副反应和免疫系统的破坏,更不利于肿瘤的控制。近年来,在手术前进行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经研究,子宫内膜癌通常有丰富的动脉血供。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主要是参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原理,一方面将化疗药物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灌注到盆腔肿瘤灶,较全身静脉化疗能够提升局部药物浓度2~6倍,显著提升对癌细胞的消灭作用;另一方面,栓塞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能阻断肿瘤主要动脉血供,肿瘤因缺血缺氧而迅速坏死,且碘油混合化疗药物沉积到病灶后缓慢释放,保证病灶局部药物浓度。另外,这种直接经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射到病灶位置的方式,能够减少药物经过肾脏、肝脏等器官组织过程中对患者其他器官的破坏,还避免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融合而过于稀释,提升药物的利用效率,减少毒副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方式,与采用静脉全身化疗的方式相比,其有效率(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同时手术切除率为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这说明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从近期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静脉全身化疗方式。
综上所述,在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选择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近期疗效,提升肿瘤手术切除率,促进肿瘤病灶缩小。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光.双侧子宫动脉局部介入化疗联合黄芪多糖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2(2):114-116.
[2]吴恩珠,刘璋,博瑞.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在班恒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3):99-100.
[3]赵艳吉.宫颈癌治疗中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的应用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5(9):325-326.
[4]M Gajewska,M Wielgo?,G Panek.Critical analysis of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orpus incidentally diagnosed after incomplete surgery for other indications. Three case...[J].Menopausal Review, 2014, 13(5):305-309.
[5]刘伟.盆腔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子宫颈癌的远期效果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20(2):87-88.
[6]Y Kato,A Wakayama,K Takehara,Y Chida,O Mochizuki.Endometrial Carcinoma Discovered Unexpectedly after a Vaginal Hysterectomy Performed for Uterine Prolapse followed by a Laparoscopic Bilateral salpingo-oop...[J].Japanese Journal of Gynecologic & ObstetricContemporary Brachytherapy , 2014, 30(1):270-274.
[7]廖新斌,吴文泽.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23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加入放射学杂志.2014,25(13):322-323.
[8]EVD Steenbanasik.Primary brachytherapy as a radical treatment for endometrial carcinoma[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rachytherapy, 2014, 6(1):106-112.
论文作者:吴轩, 蔡豹,王东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动脉论文; 栓塞论文; 患者论文; 盆腔论文; 肿瘤论文; 病灶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