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胡碧丽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胡碧丽

〔摘 要〕 中班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步步进行,做到“有益有趣、有效引导、自我纠错、操作体验、习惯养成”。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年龄和接受能力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学习和模仿的能力,教师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生活,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模仿,从而达到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提升自理。

〔关键词〕 幼儿 生活 自理能力

幼儿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做到“一朝教育,受益终身”,形成日后的好习惯和好行为,最后形成习惯和自我纠正的能力,这其中需要做到游戏化的展开和直观形象生动的开展,以求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主要的就是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全面性,从而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 幼儿园孩子们就餐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吃饭的自理和良好习惯养成

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我们将吃饭的资历和习惯放在第一位,针对的就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们大约在3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生活的影响,已经有了基本的吃饭习惯,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和自制力较弱,幼儿在单一的环境和独自与家人吃饭的时候,往往缺少良好的习惯,而在幼儿园集体中一起学习和就餐,能够发挥群体影响,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此外,除了集体环境影响,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创造孩子喜欢的“儿童体验餐厅”,根据孩子们的饮食特点和习惯,专门给他们提供相关的餐饮,培养他们好的习惯。

1.1 饮食习惯的养成和干净卫生的习惯与勤俭节约——自理的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园在集体就餐的时候,老师们将孩子们集中到桌子边上,通过相互的就餐观察和就餐过程,让孩子们相互影响,比如用筷子和勺子去进行就餐,注意饮食过程中防止食物飞溅,保持就餐的整洁和卫生,并且做到不剩菜不剩饭,做到勤俭节约,这种自理能力,教师往往通过说教很难起作用,需要通过孩子们相互影响来实现,例如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做的干干净净,吃的干干净净,自己受到影响,通过相互的潜移默化,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就餐好习惯。

除了老师的观察和纪律约束、说教之外,同伴之间的影响也很重要呀,能够潜移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方便幼儿自我服务的环境,规定餐后整理方法按照先后顺序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等,例如:先自己将碗、餐碟、筷子等分类送到指定位置,再给幼儿提供自己清理桌面垃圾工具,最后给幼儿提供自己擦嘴的用品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重复进行自我服务的行为,日积月累,好习惯自然形成。

1.2 饮食秩序与自我饮食卫生的养成——秩序规则的限制。让孩子们在饮食中自理,需要我们的相互影响,但在就餐前的排队秩序和盛饭礼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让孩子们按照秩序排队盛饭就餐,让孩子们在餐后自己洗刷餐具,然后通过老师检查和餐具比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 幼儿园孩子们睡眠的准备和自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孩子们睡眠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集体中也可以互相影响,能够影响到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第一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在就餐后的按时入睡,自己准备好被子和枕头,同时做到睡眠的好习惯,不说话不打闹,这样在一个群体中做到相互的影响,做到睡眠的自理,保障睡眠的质量,这远比孩子在家里或者自己一个人睡眠要来的有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自我处理与解决——自我行为意识的自理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以及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问题,互相闹矛盾,同时因为互相分享而导致的矛盾等。这种自我行为意识的处理,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同时需要我们的正确指引,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实践。

孩子们热爱游戏,热爱与周期的小朋友互相分享,也喜欢在一起玩耍,但是当孩子们打架的时候,因为一件喜欢的东西而互相争抢的时候,因为不小心的原因发生矛盾的时候,需要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对错,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这就是一种行为意识上的自理,需要教师进行教育和引导,需要通过各种游戏互动去实践展开。幼儿交流学习中的学习与思考,是建立在幼儿自我的影响和熏陶之上的。教师的说教不如幼儿自己体验的深刻,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进行的,也是通过语言的相互交互影响的,幼儿也许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事件中的过程性,来达到自我感知的深刻反映。

4 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和表演,将自理行为意识进行同化

孩子们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去进行思考,去感受生活,也喜欢将自己的行为意识融化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进行直观形象的游戏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去进行角色定位。像经常开展家庭角色的扮演,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围绕家庭中的一件事,想办法提问题,发现可以解决的办法。“寓教于乐兴趣盎然,有效体验事半功倍”是我们幼教的基本原则,幼儿是直观可感具体形象的思维,也是提升孩子们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还可以创设不同的生活“体验区”,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自理能力方面的提升,例如:安排小小值日生、要求责任到人,其次还可以在“体验区”中有计划的投放实物材料,让幼儿在实操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投放一些衣物、鞋子、书包、书籍、被子等,让幼儿在“体验区”换脱衣服、穿鞋子、整理书包、叠被子等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

育人首在育德,育德要从幼儿开始抓起,学会谦让与分享,懂得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人际关系后,大家的成功系数也提高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品质的健全。

参考文献

1 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幼儿天地,2008.12

2 曾明红.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期刊网,2008

3 徐咏梅.携手共育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吉林教育,2009.2

4 无仙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J].家园共育,2009(08)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沙湖幼儿园

论文作者:胡碧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胡碧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