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10007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工程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和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交通拥堵等情况,社会影响恶劣,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现结合笔者本人多年从事地铁施工管理经验,对地铁暗挖车站安全风险控制及防范做浅要交流。现以笔者曾经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地铁站为例进行如下交流。
关键词:地铁 暗挖车站 安全 风险 控制
设计概况:地铁站为岛式站台,有效站台宽度14.06米,车站总长215.5米,车站净宽21.7米,轨顶标高13.336米(路面标高36.20米)。本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2个风道及一个换乘通道。车站标准段主体为双层三跨拱顶直墙结构,采用10导洞“一次扣拱暗挖逆作” 法施工,结构总宽24.7m,总高15.43m,覆土7.23~8.79m;单层段主体为单层三跨结构,采用20导洞暗挖法施工,结构总宽23.74m,总高10.7m,覆土11.39~12.39m,车站南北两端分别为盾构法、矿山法区间。
结合车站主体的施工内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等特点,参考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识别出本工程施工的主要风险为:环境风险、地质风险、初期支护结构失稳风险等。
工程重难点分析:结合主体施工内容和情况、工程地质水文等特点,参考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本车站施工的主要重、难点有:
1、车站主体自身结构开挖尺寸较大,宽×高双层段为26.62×16.85m,单层段为24.5×11.5m,且为平顶直墙结构,受力转换复杂。车站穿越地层主要为粉细砂层、中粗砂层、圆砾卵石层,并已进入承压水区,为一级风险源;
2、车站上方地下构筑物及管线较多,涉及过街通道、雨水、污水、上水、燃气、热力、电力等,共有一级风险源5个。其中过街通道紧贴车站结构,电力方沟、污水管距车站结构仅为1.2m,1.64m。管线对沉降要求高,控制难度大。
3、主体结构尺寸较大,施工步序较多,工序转换复杂;
4、地层上层滞水、承压水比较丰富,周边管线较多,为确保无水作业,保证降水质量较为困难。
5、地处商业中心,民扰、降水等问题可能影响风道施工,并且施工沉降控制标准高。
导洞初期支护:土方开挖前须进行地质超前探测,通过对探孔中土体含水率的分析,掌握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指导施工。
由于超前探孔能最直接的揭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特征,为了提高地质预报的质量,因此在富水地段和下穿供排水管线地段,采用超前地质钻孔探测地下水和水囊。探孔采用洛阳铲成孔,探孔布置在拱顶和两侧边墙各布1个孔,探孔深度为3~5m,局部可适当加长探测距离,水平打设。
1、导洞开挖均采用新奥法施工。从起拱线位置分为上、下两层台阶开挖。
2、拱部采用人工分段分节开挖,沿拱外弧线用人工进行环状开挖并留核心土,施工时在确保注浆效果较好的条件下,先开挖两侧起拱线位置土体,后开挖靠近拱部土体。开挖尺寸满足要求后,立即架立钢格栅,并用C20网喷混凝土及时封闭。
3、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进尺,避免冒进。保证开挖中线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开挖断面圆顺,开挖轮廓线充分考虑施工误差、变形和超挖等因素的影响。
4、同一导洞内,上、下掌子面台阶长度保持在5~7m,尽早封闭成环,减小沉降。
5、确保监控量测跟进掌子面进度,确保监测数据及时反映掌子面施工情况,当发现拱顶、拱脚和边墙位移速率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出现突变时,应及时施工临时支撑或仰拱,形成封闭环,控制位移和变形。做好开挖的施工记录和地质断面描述,加强对洞内外的观察。
6、开挖时配备足够的作业人员,快速成形,杜绝欠挖,减小超挖。意外出现的超挖或塌方采用喷砼回填密实,并及时进行背后回填注浆。
回填注浆:在拱顶垂直于拱部切线方向预埋注浆管,每2m布设一组,每组三根,封闭成环3米后回填注浆一次(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1~0.3MPa。必要时在上层导洞仰拱设置回填注浆管进行跟踪注浆控制沉降。
施工注意事项:针对如上分析,为了保证工程施工时各种管线、结构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除了严格按照 “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指导施工外,还需要着重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前探明雨污水管渗漏情况,并对管线渗漏形成的水囊或空洞进行注浆处理。导洞开挖时,还应对拱顶的土体的含水和软化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必要时采取注浆措施。
2、严格开挖步距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格栅各部落脚处及时打设锁脚锚管并注浆,及时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3、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情况进行预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4、施工中严格对管线及过街通道进行监测,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深孔注浆施工工艺:(1)加固原理:注浆是在不改变地层组成的情况下,将土层颗粒间存在的水强迫挤出,使颗粒间的空隙充满浆液并使其固结,达到改良土层性状的目的。(2)现场施工:采用WSS工法分段后退式注浆工艺,浆液为A、B化学浆。注浆孔采用水平钻机打设,钻机钻杆可360°调整角度。注浆采用二重管喷射式注浆,注浆扩散半径0.3~0.5 m,注浆压力保持0.4~0.6 MPa,并随时注意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参数。
监控量测要点:
1、施工前应做好对周围建(构)筑物(含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的调查及记录工作,并在施工中加强监测。
2、及时绘制位移~时间和位移速率~时间曲线,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值,确定曲线变化规律,并据此指导施工。
3、各监测项目按应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并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当实测数据出现任何一种预警状态时,监测组应立即向项目总工、监理、建设、设计和其他相关单位报告,获得确认后立即提交预警报告。
4、监测要随通道开挖连续进行,开挖卸载急剧阶段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5、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监测工作,测点布设、验收和实施按程序做好相关记录。
测量信息反馈程序: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如下图图所示。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Alg(1+t)+B;U=t/(A+Bt);U=Ae-B/t
U=A(e-Bt-e-Bt0);U=Alg〔(B+t)/(B+t0)〕 其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A、B-回归系数;t、t0-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位移时态曲线图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上报。
三级预警管理:各监测项目应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的控制标准,并按照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加强对地面和(构)筑物的沉降动态的监测尤其应加强对结构周围雨水、污水管及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
结束语:根据工作经验和相关事故案例分析,只要施工方严格按照经监理和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抢工、不违章作业、各尽其职就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顺利完成施工建设任务。
论文作者:王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注浆论文; 车站论文; 管线论文; 位移论文; 结构论文; 情况论文; 拱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