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城北镇初级中学 邻水 638500)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其特点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让许多学生头疼,无所适从,对本来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朋友敬而远之,最终导致厌学的恶性循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越来越注重优质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多年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告诉我,要提高课堂教的效率和学的效率,主宰权就在教师手上。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课,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是要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成为心理上的朋友,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唤醒。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巧布悬念,激发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赋,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着独特的魅力。如在教《圆的意义》时,出示一根细绳,绳子的一端系着一根粉笔,把绳子的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接紧细绳,旋转拿粉笔的手,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此时提问:粉笔转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这就是圆。这就使学生有一种渴望揭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求取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二、数学课,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数学课,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一渔”。在教学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我认为,作为初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必须做到“课前预习,专注听课,反复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及时复习,习惯总结等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每位学生,都不要轻易讨厌数学,要知道它很有魅力,试着用心去学,你一定就会成功。
四、数学课,要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折射的核心理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
例如七年级数学的“绝对值”这节的学习中,通过教材提供的学习背景,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星期天张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先向东行20千米,到天意洞公园,下午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天意洞公园、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张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又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旗杆测量问题让同学们预习,他们有的甚至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兴趣程度。学生得出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案。我便让他们对自己的方法加以讨论和总结。他们总结出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运用了同一时刻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即在同某一时刻测出一位同学的影长多少米和身高多少米,此时旗的影长是多少米,通过列方程,计算出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此时我充分肯定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下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呢?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通过这一提问加深了同学们对相似图形的理解,并对太阳光是平行光这一生活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体会;第二种方法是拉直旗杆顶端的绳子,量出绳子比旗杆长的部分,发现长了多少米,此时再把绳子的下端拉开到刚好接触地面,测出下端离旗杆多少米,利用勾股定理列式;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计算。通过有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进行作图,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
总之,教学无常法,也无定法,只有我们把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到首位,灵活利用数学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做人,用生活经验丰富课堂,自主地快乐参与学习,才能快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论文作者:张友刚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旗杆论文; 角形论文; 数学课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