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1、着重突显自然元素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剧增,人们身边的自然元素却在不断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并且对于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然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将城市规划的更具生态化除了可以满足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之外,还进一步的体现出了自然元素。例如在利用植被进行造景时,有许多设计师往往会通过利用灌木、草木以及地被等一些植物来达到提高其植被中叶面积的指数。与此同时在对一些区域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的将该地区的地貌保存完整性避免遭受破坏。另外,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选用耐污染以及抗污染的植物,以此来使植物对污染物发挥出其应有的吸收、同化以及覆盖等方面的作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含量,增加植物所释放出来的氧气。
1.2、科技与生态设计艺术的完美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将科学、艺术以及生态理念等方面进行相互的融合,不但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的美化,还可以形成结构健全以及功能齐全的种群复层群路结构,使植物搭配变得更加科学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促进不同植物间的和谐共处。
1.3、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保护园林资源
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存在于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并且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是十分的明显。相关的设计师在通过将艺术、技术进行相互的融合,以此来构造出十分独特且复杂的组合体,有利于下一代的传承,也将我国的人文形象逐步朝着实体图像进行转变。另外,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全新的生态技术以及各种再生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园林所需资源的自我补充,极大的遏制住了环境的进一步污染,达到了非常好节能环保的效果。
2、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应用原则分析
2.1、提升自然条件利用率
对于以往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其虽然具备着较为明显的整体改进效果,也满足了人们的很多方面要求,但是对于人工的依赖性比较大,后天制作的现象比较明显,对于自然条件的利用率不高。基于此,生态规划理念的落实也就需要加大对于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减少园林景观运行中对于能源的损耗,并且在自然条件的应用过程中实现园林景观和自然的协调性。
2.2、独特性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有效运用,其并非是简单的针对绿色植物进行堆积和应用,还需要促使其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能够有别于千篇一律的传统设计模式,促使其能够在景观布局以及植被应用方面表现出理想的特殊性。当然,这种独特性也需要考虑到后续施工操作的可行性,避免为了独特而采取一些和难以落实的内容进行处理,应该围绕着整个园林景观进行全面分析。
2.3、协调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必然涉及到了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在这些绿色植物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其整体协调性,避免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和矛盾冲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协调性方面的要求同样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对于绿色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必须要促使其体现出理想的协调性,能够具备错落有致的美观性效果,提升园林景观呈现效果;从生态性方面关注各个绿色植物的协调性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其需要分析相互植物是否存在明显冲突,避免因为相邻植物之间的干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效果。
2.4、因地制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生态规划理念还需要重点参考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即在全面详细分析当地相关因素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规划设计,促使其相关因素的应用能够较为可行,有效规避可能形成的各个方面不适宜问题。尤其是对于气候环境以及文化特色,更是需要进行详细探索,力求所选择的植物能够在该地区长期生存,并且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气息,最终全面提升园林景观构建价值。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3.1、园林景观的生态种植
进行园林景观的生态种植项目完全符合生态规划理念的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尽可能的利用本土植物和具有自然再生条件的植被,如果必须要选择其他植物,必须要考虑适应性和存活率。园林景观的生态种植过程中,要综合利用本地植物和其他绿色植物的相互协调,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和生态建设功能,并且做好相应的管理、养护工作。绿化树木的树型,不能盲目的进行修剪,应该按照一定的美观程度和艺术设计进行操作,尽可能的做到树型疏密有致、重点突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相茂密的大树需要定期的进行修整,修剪不规则的树枝树杈,避免在雷雨天气或者大风天气因为树枝折断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安全事故。对于矮矬的灌木,因为和地面的接触比较近,在修剪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整体的协调,可以修剪成圆球状、蘑菇状、扇形等一些漂亮的图案,通过对于树型的管理,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美观和舒适程度。
3.2、园林景观的自然标准
城市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虽然是人为施工建设的,但是也要以绿色环保为前提,充分改善城市内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生态园林建设中,要充分展示自然景色,多进行花草树木的设计,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将生态规划理念完美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比如,在水体景观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对水资源达到净化的同时,美化水体景观,使整个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
3.3、园林景观的分散建设
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主要以公园形式为主,也有一些绿化带、植被护坡等形式。在城市中集中建设公园或造景,虽然借助绿化的公园能够为城市进行装饰,却无法发挥其生态作用。因此,建设生态园林时,应通过分散建设的形式,而且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空间关系,包括形状和大小的关系、密度和容量的关系、连接和隔断的关系以及区位和层序的关系等。生态景观的布局也要结合合理的要求进行,且建筑的空间也要保持疏密相间,人工建造的环境也要保持自然状态,合理增添多样景观。例如,运用原有水体建设景观,让水产生流动跌落的景象,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同的享受。而且对于这样的形式,也能增加空气湿度,更好地调节自然气温,提升环境美感。
3.4、坚持生态规划理念与园林艺术气息和谐统一
在进行生态规划理念与园林景观工作相融合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加持生态规划理念,而失去园林景观艺术性质的体现,更不应该在追求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两者应该是相互协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园林景观的设计人员是生态规划理念引入的关键一环,自身要有足够的生态规划理念和技术水平,确保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总之,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态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较为理性的体现,为了促使这种生态性能够在城市中得到较好实现,围绕园林景观工程项目进行优化布置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也是未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基于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运用,需要首先明确其基本原则,进而才能够采取较为合理的措施予以落实和体现,需要体现出全面性和协调性。
参考文献
[1]王敏敏.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67.
论文作者:吴永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生态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理念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植物论文; 自然论文; 绿色植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