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指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群众利益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益是社会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动力,也是社会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目标。任何价值观念的价值由文本状态向现实转化,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这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本质上必然深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广泛性与真实性。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价值指向。

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

从价值的自身内涵分析,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价值”概念中的“外界物”,首先是物质资料,也就是与经济基础相关联的并通过人与自然关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目标;然后是精神资料,它是与上层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以物质资料为支撑的、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反映出来的价值旨趣。无论是外界的物质资料,还是精神资料,价值活动都是以追求利益为出发点并以享受利益为目标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以利益追求为动力的价值实现与创造的历史。所以,在价值关系中,特别是在物质性的外界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中,利益是价值生成的关键环节和促动力。

从价值的社会属性分析,利益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定表现,是形成社会价值的一种内在动力。这是因为,首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结合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上层建筑,以维系生产关系与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在生产关系中,利益主要体现的是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谁的占有及其占有的程度。这种占有关系不仅反映了物质资料、精神资料的分配方式,还深刻反映了对各种资料进行配置的分配制度。在不同的分配方式与制度下,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与利益分配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从而造成不同性质的利益矛盾。当利益矛盾不断发展,价值冲突就会凸显,社会价值体系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崩溃。所以,利益不仅是价值体系价值存在的基础,也是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重大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人类一切社会实践一样,都重视利益。但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以及价值活动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逻辑起点的,并在实践中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体的利益需要。

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动因

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成的必然要求。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各种利益需要的矛盾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就需要社会形成一个具有主导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其原因在于:四个“深刻”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利益“异化”问题。这种利益“异化”问题在经济领域表现得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社会贫富悬殊的拉大、收入分配的扭曲、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腐败现象的蔓延等方面。这些利益“异化”问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在社会政治、文化领域中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需要的漠视或侵犯。

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绝大多数社会个体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整体性与公共性的价值体系。它在社会整体价值上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协调互动的科学发展和人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和谐理念,在社会个体价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以人为本作为其价值核心,把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价值追求、精神需要都有机融合到实实在在的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风貌与社会行为规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形成的开始就与社会主义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必然在价值生成的内在诉求与导向上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立论的基石,并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体现了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价值所在。

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发展中的实践生活的必然结果,它始终是以“人的内在尺度”为依据,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因而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本质是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基础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的核心体现及其价值旨趣就在于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一点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核心动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旨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价值体系通过调整上层建筑实现利益需要。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统治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工具。当一个社会处在稳定发展阶段时,价值体系一般是通过指导上层建筑来确立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力以及分配权力的主体,并使全社会的利益格局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当社会处在动荡时期,价值体系对社会发展一般会产生两种历史性作用。一种是落后的价值观念对旧制度的“调整”与“保卫”,另一种是先进的价值观念对旧制度的攻击与摧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义形态的本质体现,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上层建筑进行导向作用和对社会主义意识上层建筑进行约束作用,发挥它作为本质属性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导向、辐射与统摄作用,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起到重大的保障作用。

价值体系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利益需要。社会价值体系一方面通过对国家机器的反馈,特别是对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与政府机关的反馈来促进国家统治者通过完善国家机关的职能来排解这些矛盾,另一方面,社会价值体系还通过教育部门来引导不同利益群体追求利益的方式与行为。同时,社会价值体系也通过对社会理想、道德、伦理、信仰、品德等进行整合,以形成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规范体系,约束人们在经济行为中的异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就是要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以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

价值体系通过提升价值主体实现利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价值主体是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来教育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利益观,并促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公共性的核心价值与核心利益”。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可以这么认为,社会的发展关键是在利益的实现,而利益的实现关键在于人。在很大程度上,人不仅能决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多少,也能决定分配财富的方式,更能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但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其原因在于人的发展片面性。这种片面性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是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人的能力的有限性;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主要是人的道德伦理的有限性、人性的片面性、人格的片面性等。在资源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客观背景下,只有提升价值主体的能力、素质以及道德伦理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需要,特别是保证社会成员的利益获得的公平性与正义性。社会价值体系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并极力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人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价值体系在形成的一开始,就以人为中心来实现它本旨的。但是,价值体系的这种提升价值主体的现象不是普遍的,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是复杂多样的,真正能够起到对价值主体提升的价值观念,必然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另外,由于价值体系的阶级性特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引导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标签:;  ;  ;  ;  

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