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政治成就研究述评_为人民服务论文

如何看待政治成就研究述评_为人民服务论文

研究述要 如何看待政绩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政绩论文,如何看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看待政绩”是本文阐述的主题。现就当今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概述如

下,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1、政绩乃干部从政勤政的成绩。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政绩突出”、“

政绩平平”这样的字眼来评价一个干部的才干和能力。有人认为,政绩是选拔干

部的“筛选器”,有人认为,政绩是区别庸官与公仆的分水岭。

然而,不管把政绩说得如何神圣或如何神秘,人们都能够揭开它的面纱,区

分它的大小和真假。应该说,我们的干部大多数是好的,许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苦干实干,造福百姓,把政绩的丰碑建立在群众中,深

受人民爱戴和称赞。可也有些干部恰恰相反,为了个人的名利地位,不惜损害群

众利益,乱铺摊子,追求轰动效应,跑上头,瞒下头,把所谓的政绩加深在上级

领导的印象中:有的人作风漂浮,好大喜功;有的上级部门考察干部政绩只看报

告不听群众意见,只看数字不重视实际效果;让一些追求急功近利甚至造假政绩

的干部钻了空子。

政绩的本来面目应是人民公朴为人民办实事的成绩,不知从何时起,却被一

些“假公朴”们偷梁换柱成了价值取向和追求荣华的心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应该对那些扭曲了“政绩”本意的人大声疾呼:还政绩本来面目吧!

2、为政者都希望有政绩。政绩为何物?古人常把修路筑桥、兴善除恶当作

为政之绩。但深究起来,它包蕴着更深层次的涵义,一出古戏中表现兴善除恶的

台词道出了真谛: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来,为民作主、为民办

事在古代就是为政者政绩的重要内容。星移斗转,时代变迁,今日从政者乃是人

民的公朴。公仆者则是人民的服务员。所以,今日公仆之政绩,绝不只是考察其

如何为民作主、如何为百姓的衣食父母了,而应是考察其怎样为人民服务。我们

众多的党政机关都在醒目之处大书“为人民服务”也佐证了这一点。既然今日之

为政者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监督、考察其政绩,就要考察其诸多服务的目的

、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果等方面。

有一种观点认为,服务本来就是好事,难道还会有不好的目的?报载,有的

厂长经理勤勤恳恳地“服务”,大得民心,忽一日,人们却发现其或贪污受贿或

席卷公款外逃。这能说他昔日“服务”的目的纯正?前已说到,古人常把修路筑

桥、兴修水利、兴善除恶等当作政绩,今人也并非不是这样认为。但我认为,诸

如修路筑桥等类举动要看其是否是着眼于人民的福祉、社会的进步。是,则是政

绩。如若这类举动是着眼于收买、笼络人心,以利于其更有效地统治百姓,那就

很难说是什么政绩了。其实,有的人服务是为了奉献,有的人服务是为了索取,

因此,考察政绩要考察服务,考察服务就要考察服务的目的。

一提起服务态度,人们自然就会想起服务态度不好的那些单位。假如为政者

叫人忿忿然而又无奈,其服务态度就大成问题了。服务态度看似小问题,实则关

系重大。据报载,上海浦东精干高效的“小政府”由于服务态度好,使中外客商

乐于在此投资。可见,服务态度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和一系列契机。政府机关工作

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发展契机,并成为巨

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繁荣。

为政者要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取得较好的政绩。高质量的服务来

自高素质的人才,来自竞争机制。现在,“公务员制”、“考试录用”、“聘任

制”等等,为政府机关录用高素质人才,内部形成竞争机制、真正提高服务质量

奠定了基础。然而,基础毕竟仅仅是基础,“基础”要变为现实的高质量服务,

还需要先进的目标管理和制度保证。就制度而言,制度的保证,关键在于“制度

”的实施是否严肃。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礼义之邦,人们办事往往重感情。但是

,一而再,再而三地感情用事,“制度”便会形同虚设。没有了制度的保证,亦

难有高质量的服务。诸多事实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

公仆为人民服务不能不讲究效果。怎样看待服务的效果?有的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际关系,以此来推动工作。有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注重工作的进度、工

作目标的实现。就政绩而言,不能由其受人欢迎的程度而决定。现实中常可以看

到人的因素干扰政绩考核的情况。克服人的因素成了考察服务效果的重要一环。

克服人的因素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量化考核”。“量化考核”中难免有人邀

功心切而作假,对此,只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就可以了,不能因此而否定“

量化考核”的科学性。

总而言之,公仆的政绩来自服务。热诚服务,人民不会忘记你;目的不纯、

好大喜功,人民不会承认你。因此,为官要有政绩,就要摆正一种关系——公仆

3、政绩有真有假,古今亦然。

从司马光《涑马记闻》文中,知滕子京谪守巴陵之前便有贪污的前科;巴陵

任上又借重修岳阳楼之机中饱私囊。但他却请同年进士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政绩”来掩饰他的贪污劣迹。这是史例。

据报载:河南省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建邦得知乡镇企业产值名次将由全

省第六位降至第10位,就在全县统计年报会上公开要求各乡镇“找产值”。最

后“找回”产值四五亿元。后来上级对虚报乡镇企业统计数字负有领导责任的王

建邦撤销县委副书记和行政降级的处分。这是近例。

又报载:曾入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江西省新余市水泥厂厂长傅志高是

个冒牌货。无独有偶,1995年11月21日中宣部、公安部、全国见义勇为

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表彰的90位英雄中的河北省沧县曹庄村戴秀芬原来也是贪

别人之功的假见义勇为的英雄。看到这样的新闻,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假得令人

瞠目,假得令人震惊。现在看来,打假不仅局限于商品中,在政绩中更要防止假

冒伪劣的贪功者。

在评价干部问题上,广大学者已经形成一定共识。这就是:评价干部,不能

光听他说得怎样,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做得怎样,这就必须坚持有政绩的原则。实

行干部任期责任制,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尤其应注重自身的政绩。所谓

自身的政绩,当是各级领导干部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出为社

会为人民公认的劳动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对每个干部政绩都要具体分析,全面

把握,既要注意干部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实绩,也注意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

面的实绩;既要看干部眼前取得的成果,又要看长远的影响;既要看干部的主观

努力,又要看客观环境的影响;既要看个人的作用,又要看集体的力量。

事实是,近些年来,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为出“政绩”,不是把心思用在干

实事上,而是用在搞“花架子”上,群众极其不满。少数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政

绩”的“进步”,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指标,不顾财

力物力人力,不讲时间地点条件,甚至不惜损害群众的利益,滥铺摊子,大上项

目,以致劳民伤财,遗患无穷。一些地方,让热衷于“吹牛”的干部得到提拔重

用,则助长了干部的“造假”风。

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干部搞虚假政绩的现象,一是宗旨观淡化,缺少为人

民服务的感情。服务弱化,是宗旨观淡化的结果,宗旨观淡化,深层原因是缺乏

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虽然都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真

正掂量出了这句话的份量和责任。某些干部由于缺少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所

谓联系群众、为人民做点好事没有什么内在的驱动力。因而,他们所讲的服务是

被动的。二是权力观倾斜,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机制。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执政为民

,而是执政为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私的工具或与民争利的工具。面对

新的形势,领导干部如何搞好服务,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服务机制,存在服务

职能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同时,领导干部是否服务了,服务效果如何?则又缺

乏全面科学的检验和考核。

4、有的学者指出,现在一谈到干部的政绩,似乎就是高速公路、经济开发

区、高层建筑、建筑项目、引进外资等等。这些无疑是政绩的重要体现,但这只

是政绩“显性”的体现。我们的各级官员更要关注那些与平头百姓衣食住行密切

相关、表面看起似乎很小、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隐性”方面的政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地区修了环城路、高速公路

,但在该地区的百姓住宅区内,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行人经过时是晴天一

身土、雨天一脚泥,居民怨言颇多并曾多方投诉,但就是被有关部门“踢皮球”

,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某地区建了不少豪华商城,但由于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

,中小商店欠缺,当地百姓买日常生活用品仍感不便;某经济开发区引进不少外

资,建成不少高楼大厦,但该地偷盗成风、黄毒漫流、生存环境恶化……

于是,谈到政绩,有的学者特别推崇烟台市推行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即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公开办事内容、标准、

程序和时限,交由群众监督,并辅之以经济制裁的措施,使得推诿扯皮之风无处

藏身,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干实事、干好事。他们所做的事说大也不大,就是当出

现“停水断电、煤气不足、屋顶漏雨、下水道堵塞”等问题时,有人在认认真真

地及时负责地解决。但他们所做的事说小也绝对“不小”,它涉及百姓的衣食住

行,不及时解决必然影响群众情绪、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形象。

我们认为,从上述意义上讲,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希望各级官员:勿

以“绩小”而不为!

5、有的学者指出,理解和把握政绩的要义,要考虑和处理好工作中常遇到

的几个关系问题:一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前工作和长远目标是统一的。既要

做好当前工作,又要考虑长远目标。长远目标体现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

切忌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竭泽而渔,搞掠夺性经营。不能只重视抓在短期内能

见到效果、看得见成绩的事情,而不重视打基础、增后劲、关系长远发展的事情

。看政绩,不仅要看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且也要看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工作。

二是上项目和抓生产的关系。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搞一些基本建

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但要处理好基本建设和生产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要从省情、区情、县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财力物力的可能,

做好规划,逐步实施。不可头脑过热,盲目追求上了多少项工程,摊子铺得过大

,导致资金短缺,工期拖长,造成严重损失浪费。以往有不少项目建成投产即开

始亏损,贷款无法还,债务越背越重,成了当地的沉重负担。因此,看政绩,不

仅要看工程项目搞得如何,更要看整个经济工作的成绩和经济效益。

三是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人民

生活才能改善得快一些。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代价换取

经济的快速增长。重政绩,不仅要重经济发展的实绩,同时还要看保护环境和生

态的成效。

四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为党政领导,不仅要把经济建

设搞上去,同时要加强教育、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风民风

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管理,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看政绩,要看是否真

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认为,上述几种关系,无论是党政干部自己考虑政绩问题,还是组织上

考察检验干部的政绩,都应该力求客观全面、公正、辩证地看问题,抓住事物的

本质,注重全面工作实绩和效果,防止被急功近利的表面现象所左右。一个干部

政绩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他周围的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这是根本

的标准。真正为人民办了实事好事,其政绩就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历史的考验

。那些人一走、群众就骂的干部,不妨冷静思考一番:什么是政绩的真谛。

6、为官,必求政绩。但是,为官者若无一颗高尚心,上无为国分忧之心,

下无为民造福之志,那很可能会求虚绩,甚至造歪绩,轻则延误一地一单位的发

展,重则给一地一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心存高尚,有极国之心、济世之志的人做官后,必会殚精竭虑、励精图志创

造政绩。在他们心目中,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因此,他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

一荣一辱,一得一失,而是为国为民做好事、做大事。

心存高尚者创出政绩,不会沾沾自喜;受到褒扬,不会得意忘形;得到提拔

,不会趾高气扬。有时,他可能会被上级或群众误解,甚至会被冷落或遭打击,

但他不会因此而泯灭报国心,失去济世志,至少能“独善其身”。

在当代,这样心境高尚的为官者不乏其人。焦裕禄、孔繁森……,正是因为

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们在创造赫赫政绩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至圣至善的精神风

我们的结论是,当今的每个为官者未必都有一颗高尚的心,但是,人们有理

由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具备一颗高尚的心,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力争创

佳绩,至少不能创歪绩。

本文责编:安计芳*

标签:;  ;  

如何看待政治成就研究述评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