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材料零部件缺陷焊接修复方法推荐论文_张开崇

铸铁材料零部件缺陷焊接修复方法推荐论文_张开崇

京能秦皇岛热电有限公司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根据多年经验,结合基础理论和相关资料,本文探讨了在铸件缺陷焊接修复中避免裂纹出现的集中焊接方法,阐述了在焊接方法中怎样避免裂纹的出现,推荐几种铸铁零部件的缺陷焊接修复方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铸铁材料;裂纹;热焊;冷焊;修复

引言: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要比碳钢低。虽然铸铁的机械性能不如钢,但由于石墨的存在,却赋予了铸铁许多为钢所不能及的性能。例如良好的耐磨性、高消振性、低缺口敏感性以及优良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且其成本的经济性和设计的灵活性,因此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于铸造工艺受到铸件尺寸、壁厚、气候、原材料和施工操作的种种制约,铸件会出现砂眼、气孔、裂纹、缩松、缩孔和夹杂物等各种铸造缺陷,尤以砂型铸造的合金钢铸件缺陷更多,因为钢中合金元素越多钢液的流动性越差,铸造缺陷就更易产生。因此,研究和利用先进的修理经验,合理地修复铸铁零件很有必要性。焊接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修复铸铁零件的方法。

铸铁碳、硅含量高、硫、磷杂质含量高,并具有强度低、塑性低、焊接性差、对冷却速度敏感等特性,焊补后容易在熔合位置出现白口组织,白口组织硬而脆,塑性接近于零。焊接时候,在没有采用正确方法和辅助措施的条件下,随着焊接内应力的不断增大,铸件表面很容易产生裂纹。因此正确的选择焊接方法,对铸件的焊接修复防止裂纹产生至关重要。常用的铸件修复焊接方法有热焊法、冷焊方和加热减应焊法。现根据现场焊接经验对各种焊接方法推荐并详述如下。

1热焊法

焊前将工件整体或局部预热到600~700℃,补焊过程中不低于400℃,焊后缓慢冷却至室温。采用热焊法可有效减小焊接接头的温差,从而减小应力,同时还可以改善铸件的塑性,防止出现白口组织和裂纹。

常用的焊接方法是气焊和焊条电弧焊。气焊常用铸铁气焊丝,如HS401或HS402,配用焊剂CJ201,以去除氧化物。气焊预热方法适于补焊中小型薄壁零件。焊条电弧焊选用铸铁芯铸铁焊条Z248或钢芯铸铁焊条Z208,此法主要用于补焊厚度较大(大于10mm)的铸铁零件。

热焊法的焊接设备主要有加热炉、焊炬、电炉(油炉或地炉)等,焊接工艺如下:

(1)焊前准备和预热:清除缺陷周围的油污和氧化皮,露出基体的金属光泽:开坡口,一般坡口深度为焊件壁厚的2/3,角度为70°~120°;将焊件放入炉中缓慢加热至600~700℃(不可超过700℃)。

(2)施焊:采用中性焰或弱碳化焰(施焊过程中不要使铁水流向一侧),待基体金属熔透后,再熔入焊条金属;发现熔池中出现白亮点时,停止填入焊条金属,加入适量焊剂,用焊条将杂物剔除后再继续施焊;为得到平整的焊缝,焊接后的焊缝应稍高出铸铁件表面,并将溢在焊缝外的熔渣重新熔化,待降温到半熔化状态时,用焊丝沿铸件表面将高出部分刮平。

(3)焊后冷却:一般应随炉缓慢冷却至室温(一般需48h以上),也可用石棉布(板)或炭灰覆盖,使焊缝形成均匀的组织,同时防止产生裂纹。

2冷焊法

冷焊法是在热焊法诸多实施不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焊接方法。其思路主要充分考虑铸件冷热应力因素导致裂纹,采用焊前不预热或预热温度不超过300℃,焊接过程中也不辅助加热,因此可以加速焊补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焊件因预热时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的变形和焊件已加工面的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冷焊法焊前虽然可不进行预热,在实际焊接修复中,建议根据现场环境温度和条件调整,本文方案推荐预热温度80-100℃仅供参考。常用焊条电弧焊进行铸铁冷焊,根据铸铁工件的要求,可选用不同的铸铁焊条。因为冷焊法极易产生裂纹,对于类似发电厂高温阀门和三通部件等一些造价高,失效危害大的铸件,推荐采用镍基焊丝焊接过渡层后再进行补焊。焊接工艺可参照以下描述进行:

(1)焊前准备:清除铸铁零部件表面的油污及杂质,使其露出基体的金属光泽。对缺陷进行打磨消除。如果是裂纹应考虑裂纹打磨的处理的延展特性,可以采用与前文所提相同方法进行处理和制备坡口形式,加工的坡口形状要保证便于焊补及减少焊件的熔化量。如果是大型铸件,还可以在焊缝处拧上一定数量的螺钉,使接头得到加强。螺钉直径一般不超过16mm(如果壁厚小于15mm,则螺钉直径应小于或等于6mm),螺钉的数量可按断面面积计算,即螺钉的总断面面积不大于铸件裂纹断面面积的25%,且这些螺钉应均匀分布在裂纹两边。

(2)过渡层焊接:先使用氩弧焊将整个补焊面上(包括坡口边缘两侧5mm范围内)敷焊一层3-5mm厚的过渡层。过渡敷焊层禁止锤击。

(3)正式焊接:待过渡层冷却后12—24小时进行渗透探伤检查,确认无裂纹等缺陷后,在室温进行(20℃左右)焊接修复,焊前将上道工序渗透剂清理干净。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控制不高于70℃(不烫手为宜)。填充层焊接推荐使用氩弧焊焊接。采用多层多道焊接,在确保熔合良好的情况下使用较小焊接电流、短弧施焊,特别注意填满弧坑,防止电流过大、操作不当产生弧坑裂纹。

(4)焊接过程中进行锤击消除应力。每层焊接后应使用锤子将整个焊道表面密集进行锤击(整个焊道表面出现密集的麻点状小坑,代表锤击效果良好)

(5)焊后24小时以后进行渗透探伤。

铸铁件冷焊法在焊接后因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很大,极易形成白口组织.此外因焊件受热不均匀,常形成极大的内应力,会造成裂纹,因此冷焊的选择因充分考虑焊接的目的和焊接过程的控制措施。

3加热减应焊法

加热减应焊法是在冷焊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焊接方法,其主要思路仍然依据铸件冷热应力因素导致裂纹问题,采用不事先加热焊件,而在施焊前和施焊中加热焊件的应力释放区域也即“加热减应区”,使其不阻碍焊缝的收缩,从而减少内应力,避免产生裂纹。

加热减应焊法可以参照冷焊法进行,焊前准备主要考虑缺陷消除、打磨和坡口制备,具体可参照前文要求进行,此处不再细说。焊接方法的选择需按照不同的铸铁特性和材质、强度等选择。

加热减应焊法主要难点在于加热减应区的选定,加热减应区可选取一处或多处,其选取可按照一下原则进行选择:

(1)加热减应区应是阻碍焊缝膨胀的部位。当该部位加热冷却时,使焊缝有获得自由热膨胀和冷收缩的可能。

(2)加热减应区应是与其它部位联系不多且强度较大的部位。

(3)加热减应区自身的变形对其它部位应无很大影响,不至于因它的变形而损坏其它部位。

加热减应焊法其优缺点十分明显,在具备冷焊法的优缺点的同时,其采用加热焊件的加热减应区,使其不阻碍焊缝的收缩,从而减少内应力,避免产生裂纹产生,且能促使焊接应力的释放。但其加热减应区的选择要求较高,需要理论和经验的支撑,加热减应区选择不合适,焊接修复工作将适得其反。

总结:

铸铁的焊接性极差,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焊接方法,需要充分的进行考虑。如果工艺不当,很容易导致裂纹扩展形成无法收拾的场面。尤其是发电厂高温高压用的阀门、三通等部件,建议发电厂高温高压用的阀门、三通等部件,尽量更换为锻造形式,其综合性能和经济性更好。

参考文献:

[1]赵顺利.铸铁零部件的一种焊接方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9):66-66.

[2]周文浩.铸铁零件冷焊修复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06(6):81-82.

[3]胡绵凯.铸铁焊接性能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9):149-149.

作者简介:张开崇,男,汉族,1978年2月份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从事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张开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铸铁材料零部件缺陷焊接修复方法推荐论文_张开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