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苏美莉,王俊璎,杨 晨,莫志虹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摘 要: 目前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存在实践教育薄弱、教育教学课程设置衔接不合理等问题。其原因的追溯既有师范生个人因素,也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缺陷。地方高校应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锻炼。把握新时代方向,敢于探索,创新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基础教育也完成“普九”任务进入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促进内含发展的阶段,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也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在此阶段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育质量及教育任务的发展进度。作为未来教师的摇篮,地方高校应当要培育新时代的师范生,把握时代的方向以及结合高校师范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有效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多方面技能的能力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这个体系由公共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两大部分构成。所谓公共基本技能是指所有教师都必须能掌握并加以运用、带有普遍意义、从师任教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分为表达技能、教学技能、管理技能、教育科研技能。其中教师的表达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以及教师的体态表达能力;教学技能包括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利用,还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能力、教学内容组织和讲解能力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等;教师的管理技能包括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教育科研技能是教师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较强的教育科研技能是教师解决问题和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专业基本技能则是指特定专业的教育特点,适应本专业的要求的主要教育技能。

二、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指由专业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它在其内在的结构不断更新和完善,渐渐变得丰富起来。在演变的进程中,意味着教师在专业的发展上要不断的成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达到一个教师应该有的教学水平。这包括对科研知识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发展等。具体涉及自我发展意识、态度与动机、技能的专项培养等。所以,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单是师范生走上教学岗位上的起点,还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阶段的第一任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主体是师范生,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与个人的认知水平、发展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有关。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师范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积累、自我体验以及受到的实践教学教育。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明确的从事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具有有意识地认识实践和作用实践的主动性,具有提炼实践活动升华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师范生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外还要掌握在具体教学实践情境下的教学基本技能。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来切实有效的研究发展,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师范生在未来教师岗位上更加快速的成熟。

1)通过2个不同开灌比区域的单位注灰量对比分析,单位注灰量采用2∶1开灌的孔段在前2个次序灌注中明显大于1∶1开灌的孔段,前者单位注灰量为403kg/m,后者为364kg/m。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与信用管理机构的合作,能更加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可以使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的整体效果发挥到最大,提高企业货款回收的效率及预防风险的能力。

三、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2.开设课程设置衔接不合理。在与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相关的课程中,教育理论课课程包括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这些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师范生能够理解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规律,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教学的能力。查阅玉林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物理学专业为例,2016级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上通识教育平台占总学分比例的27.7%,专业教育平台占总学时比例为41.9%,实践教育平台占总学分比例的30.4%,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含有能力方面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合理恰当。但经过反馈,仍有师范生认为课程设置衔接编排不合理,主要反映在专业技能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联系缺乏沟通,例如:某些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和理论课超前或滞后现象;理论课程的开设顺序不合理,例如某些专业课知识要在另一门专业课学习过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感到较为吃力;教育实践选修课开设时间与专业实践课开设时间出现时间脱节。

3.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培训不足。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是关键的,师范生要具有的相应的技能才能上一堂课。师范生应该要掌握“三字一话”、多媒体的使用等基本能力。据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问卷调查,超过70%的人认为自己能写好钢笔字,有27.31%的人认为自己能写好毛笔字。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能过二甲的人所占比例小,甚至还有人没能过二乙。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是增加教学的效果,使得课堂质量更上一层楼的新兴手段。在使用多媒体情况的调查中表示,一半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基本熟练使用备课软件,超过三成认为自己运用多媒体备课软件的能力很差。根据平时的交谈中,发现师范生大多数也不会主动地去学习ppt以外的其他附属软件,只停留在能够直接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软件运用的层面上。

1.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职业规划不明确。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主要是指他们是否有展开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意愿。对于大多数的师范生规划走向,除了学习专业课程,还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往后的就业面更加广泛而分散注意力去备考其他非本专业的证书,导致本专业的学习以及对自身相应技能掌握情况的思考忽略。除此之外,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教师资格证以及其他资格证书的某专一考试上分配过多的时间,或者是准备考研科目,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对学习和实践形势的情况,过多的凸显某一方面。有些师范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分配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练习,对于在培养方案上的“三笔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技能的学习敷衍了事,只是觉得凑够学分就可以了。某些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停留在成为一名教师只要有文化和专业知识就好,没有必要去接受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观念。少数师范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持有旁观消极态度,且个人发展能力差,不进行自我思考,也不愿意去提升自我。在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了解程度调查中有超过11%认为自己不了解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

今年红顶奖,格兰仕在微、蒸、烤三个品类均可圈可点,也显示出了其在微蒸烤系列产品方面全面的突破。目前,格兰仕不仅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微波炉、电蒸炉自动化生产线,更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微、蒸、烤全产业链制造的家电品牌。

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1.增强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范生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地方高校应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成为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一个明确的目标,避免师范生在专业方向上的盲目性。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强对师范生的学习引导,从新生入学开始,首先要激励学生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其次要对新生明确好师范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让学生经过自主的评定思考,达到自我分析并能够自发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升。开设相关的教育讲座或者课程,对将来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另一方面,突出培养师范生公共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将师范生向专业的领域靠近,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感,进而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自觉性。此外,师范生也应该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发展的信念,积极转变角色,多培养自己在师范生的专业上的兴趣与爱好,用一颗发展的心去跟随学校的引导。

2.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它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的安排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科学的课程体系应该处理好三种关系:a.必修与选修的关系;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基础与专业的关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是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系统性。地方高校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为架构的师范生课程体系结构体。通识教育课程目的是在素质方面上培养师范生的道德修养和科学修养。专业课程的目的是知识方面上帮助师范生能够具有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实践教育课程目的是在能力方面上让师范生具有本专业初步的教研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和了解相应类型的课程设置目的,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利于学生相应能力的提升。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时。今天的知识更新速度加速,导致师范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很快,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育课程更加丰富。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在有限的课时中,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在某两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寻找重叠部分,如果在教学内容上出现较多的重叠内容,可以将两门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在有性质相同度较高的任课老师之间要进行教学探讨,教基础的要注重抓基础,在其基础上开设课程的老师不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再进行复习,在有必要的时候对某些课程没有必要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构建新的专业知识结构,让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达到整体最优化效果。

最后,表现课程的实用性。根据本专业能力要求,把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课程设置为必修,适当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的比重,注重多媒体教学课程等设置。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计算机基础与实训、微课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培养强化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

3.加强实践锻炼,增强角色意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培养,还需要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a.地方高校应增加师范生在课堂教学的模拟训练。地方高校在分层次进行实践培训,构建有特色的教学实践平台。第一个层次,对大一阶段的师范生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按学号请同学上讲台作演讲或讲解课程题目,锻炼发言胆量。第二个层次,对大二、大三阶段的师范生进行说课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每位成员选择本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说课视频录制,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同时到当地中小学进行见习教育,激发师范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兴趣及热爱。除了培养基本能力外,还要加强对理论技术、智力技能的培养。第三层次,进行实习阶段,帮助师范生将学到的教育教学知识运用起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玉林师范学院,有开设微格教室供学生使用。微格教室安装了摄像头,对师范生的讲课情况进行记录,可以让师范生根据自我的情况进行自我改进。但是,微格教室数量较少,需要申请程序,在一定情况下降低了师范生的积极性,且供不应求。b.地方高校应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给师范生提供实践园地。其一,利用大创项目、互联网+项目等平台,鼓励师范生大胆尝试,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其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竞赛活动,创造条件,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例如:教师技能大赛、“三字一话”比赛、教案比赛等。其三、丰富社团活动,通过让师范生参加或举办各种活动,拓宽师范生的眼界,积累经验,加深认识,锻炼师范生的组织和统筹能力,完善师范生的个性,发展自我。c.地方高校应注重社会实践,以提高师范生适应能力、扩大知识面进行关爱教育活动、社会调查、科普宣传、家教等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师范生对当下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不同年龄层次的交流,让师范生对社会有初步的接触。师范生在实践活动中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d.地方高校应创建校外资源平台,与地方中小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促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引导与管理师范生,双方要构建起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在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做出指导与建议,为师范生提供资源丰富的实践教学环境,以持续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令未来教师们能够学以致用,应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结合。此外,地方高校应多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其他高校教师与有过一些教学经历的师范生召开座谈会,主要针对师范生个体差异进行进一步的答疑解惑,从而使得师范生能够清楚的定位自身的优缺点,引导师范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特长投入教学,结合自身所长去开展实践教学。e.地方高校应开设实践周。在实践周中暂时停止理论课,安排实践计划(地方高校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实践周的时长及实践的方向)。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学年中的第十二周设置为实践周,针对师范生的专业开设不同的实践训练与指导。以物理学专业为例,第一天为教育见习,由责任老师带队去中学观摩教师教学课堂,感受当代中学生的思考方向与真实中的师生互动,思考当代可以运用哪些信息技术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师范生切身体会在自己平时模拟练习中与实际教师教学之间出现的问题与差距。接下来的两天为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与教具制作,把学生分组,每位老师带一组学生指导训练,后面两天为实践考核。提高物理学师范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的熟悉程度。实践周中要大体意识的培养为基础去展开各项子活动。根据该学校对实践周的设置,基本每个师范专业都安排有见习这一项活动,加之技能训练,但基本为大二以上的年级开展,大一的师范生更加注重于对零散的知识技能进行训练。学校应该注意先对学生的大体意识的培养,逐步让学生懂得安排的意图,让学生了解进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思考,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主的对自己各项能力的完善。f.地方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评价系统。针对实践的目的,学校组成各师范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研究小组,共同商讨实践评价公用评价内容,各专业老师再根据学院专业培养情况的不同,添加或删减成具有专业表象性的评价体系,将该体系中的核心置入培养方案前言。实行导师跟进制度,由导师对师范生在实践过程的表现与态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师范生进行成果公开展示期间,保证至少有两名导师在场考核,一是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二是保证考核的公平性,最后将评价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提高师范生和导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将教学的成效最大化。

五、结束语

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相互交织的过程,此过程与自我发展意识、教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先进合理的培养方式是重要保证。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才能有效推进教师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波,柳和生.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

[2]徐国财,张晓梅,吉小利,等.教师实践能力的特征及其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汪春阳.新课标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

[4]张雳,黄丽玉,马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研究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

[5]伍小梅,吴阳,刘晓芳.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素质拓展,2018:50-51.

[6]李织兰,杨起群.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实践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90-91.

[7]张红兵.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措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8]尤胜.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95-196.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unreasonable connection of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cours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educational practice 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asons are not only the personal factors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the defects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perfec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grasp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 era,and being brave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ability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normal colleg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educate train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9)07-0142-03

*基金项目: 玉林师范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编号:201810606246)的研究成果;2015年玉林师范学院校级一般项目“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德教育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编号:2015YJYB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苏美莉(1983-),女,汉族,广西玉林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标签:;  ;  ;  ;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