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整合的趋势_战略管理论文

21世纪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整合的趋势_战略管理论文

二十一世纪企业全球生产网络一体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趋势论文,全球论文,企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外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启示

当前世界级的经济集团“大三角”,即美国为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德国为核心欧共体和尚未成型的日本为核心的亚洲经济圈,今后八年,美、日、德三国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45%。其本质是核心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地缘优势向周边国家渗透,加强各该地区的经济纽带的结果,促进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协调一致,追求的目标不局限于子公司的最大利润,而是总公司的最大整体的利润。

日本企业之所以战胜美国企业,最主要关键性的原因在于两国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上有所不同。日本企业抢占了发展中国家的广阔市场。日本企业在经营上提出四个阶段战略:第一阶段,日本企业间接获得技术转移,从事本国生产产品,并出口国外;第二阶段,日本企业在全球内直接获得技术转移,并将此技术消化,改良、创新、制造出比原来引进技术更先进产品,并以廉价与美国销往发展中国家相竞争;第三阶段,日本企业利用第三国(销售国)开拓国际市场;第四阶段,日本企业为减少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直接在发达国家建厂生产制成品,当地销售。可见日本企业走的是一条:发展中国家销售→发展中国家生产→发达国家生产销售的经营战略。而美国企业分为三个阶段战略:第一阶段,以国内市场所得高消费为开发新产品的目标,制造高技术与节省劳力的产品,高价高利润导入国内市场,当产品进入成长期,扩大外销,开始在发达国家生产出口产品;第二阶段,由于各国对美产品倾销策略,美国企业为了确保市场占有率,向发达国家转移技术,当地生产,并回销美国,外销他国。同时研究高品质同类产品,逐步在发展中国家设点;第三阶段,为逃避发展中国家的高关税,将投在发达国家的技术移到开发中国家生产,新研制的技术则向发达国家生产,随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进行下一轮的新产品研制,生产出发展中国家标准化产品,以及发达国家有据点销售产品。美国企业按一条:发达国家销售→发达国家生产→发展中国家生产经营的战略。

二、全球性生产经营网络一体化战略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跨国公司是以全球作为战略规划和重点,着眼于全世界,按商品经济的规律办事,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理的生产分工和布局,并不把眼光只盯在某个地区和国家。目前,国际分工已从垂直分工进展到水平分工,从整机分工到零部件分工、工序分工甚至到工位分工,实现了车间与流水线的国际化。世界汽车工业中最大的跨国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M),在美国的25个州的90个城市设有149个工厂,在加拿大设有13个工厂,共有雇员69.1万人;而GM 在北美以外的32个国家有汽车制造、装配和销售业务,雇佣员工约20 万人。GM1994年以1530亿美元的销售额连续5年排列在全球300家最大公司榜首。

又如:美国波音747喷气飞机,由450万个零部件组成,是在八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型企业协作生产出来的。 在航空业拥有巨大竞争优势,它正在加强与调整它在全球长远战略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以保其在全球飞机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

90年代至21世纪,将是跨国经营的全盛时期,一切高水平、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活动,都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或载体进行的。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是战略联盟,它将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市场的新结构,海外市场约有2/3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垄断。 国际性战略联盟现已数以万计,它是当代跨国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新技术大公司之间,发挥各自的优势,盛行结盟活动,结成战略巨型联盟或“垄断组织”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垄断的战略联盟发挥以下作用:研究与发展协作化,产业与技术一体化,新产品换代快捷化,人才配置高层化,高技术研究全球化,新领域竞争白热化,传统产业现代化。合伙人通过垂直、横向的结合,共同发展。许多跨国公司把资金投向重点放在高新技术领域上。把企业自身同全球本行业生产联在一体,各自发挥技术先进优势。如:日本电气业东芝、日立和索尼公司同诸如太阳微电子系统公司、米普斯计算机系统公司和惠普公司等美国芯片制造公司结成了几十个战略联盟,以生产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芯片,来同复杂指令集计算机芯片进行竞争。

世界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生产上国际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跨国公司在国际兼并、合作经济、股权国际化掀起了新的浪潮。为了成为全球网络的巨型企业,跨国公司许多已不属于哪个国家,而是属于跨国性的集团,其国籍、国界完全模糊。如传统的500 家大制造业已不再真正属于美国。在新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下,资金、资产、设备的流动畅行无阻。如有一个美国商人,买下通用公司出产的汽车,付给通用公司的1万美元中,有3000美元付韩国装备工人,1750 美元付给制零件的日本厂商,750美元付给德国的设计工程师,400美元买下新加坡、台湾和日本的无线电设备、车身薄板等各式零件,250 美元用来支付英国的广告行销服务,剩下3850美元才是付给美国的底特律汽车策略家、纽约律师与银行家、华盛顿的说客、各地保险公司及通用公司的股东。由此可见,“通用”这个过去纯美国招牌的企业所含有的美国部分愈来愈少,它已经进入了全球调整产业的复杂关系之中。总之,战略巨型联盟在海外市场2/3成为垄断权,投资活动主宰者, 国际贸易主要承担者。

三、跨国公司向高新科技领域的方向发展

1994年3.7万家跨国公司在国外拥有20多万家分支机构雇用7300 万人,占全球劳工总数3%。占非农业行为就业的10%~20%, 全球销售额4.8万亿美元,大于世界贸易总额。 跨国公司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1/3,它控制的国际贸易的2/3。控制全球1/3私营生产资料和40 %的世界生产,对外直接投资的90%,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21250 亿美元和国际技术转让的70%,80%工艺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3/4 是靠科技实现的。跨国公司经营范围很广,从航空航天,电脑、电子、化工、金属到纺织、服装、食品、烟草以至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其中特别是高新科技领域已成为跨国公司相互竞争投资的重点,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中,不断提高研究与开发效率的运动,加快调整研究开发战略步伐。如美国施乐公司组织了跨国设计小组,从构思到画出设计图的全过程,减少产品进入市场总时间,共同设计5100台新型复印机,节省产品开发费用1千多万美金。据有关专家精密计算, 产品开发时间每缩短一天,可增加0.3%商业利润,缩短10天可增加3.5%的商业利润。如德国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获取10亿美金的纯利润。在全球安排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及售后服务,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将高温超导研究在瑞典,以获不同地区的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新科技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在美国计算机、软件和半导体制造商控制市场的情况下,美国跨国公司在多媒体、高清晰度电视和手持电子通讯装置等方面,正在赢得技术领先地位的情况下,欧洲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公司意大利的工业复兴公司和法国的汤姆森公司拥有的SGS —汤姆森电子公司和日本三泽电机公司,于1993年6 月宣布联合研制和销售能用于交互式光盘电子产品,提供逼真的视频图象的数据压缩芯片和供传真机和个人计算机使用的传真调解制品芯片;日本同美国、西欧合作开发第六代计算机,计划十年,将开发具有人的图像认识功能的计算机。美国米普斯技术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日本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芯片,这种芯片将利用米普斯公司开发的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结构,并将专门用于使用微软件公司的Windo-ws NT软件及Dnix操作系统的高级个人计算机, 韩国三星公司已研制出64兆位芯片,并开始向冲电气工业公司出售这种技术,一年后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计和生产约25万台个人计算机,它还推出一种可在45秒内把电视屏幕上的图象印到纸上的彩色电视图象复印机和一种取代盒式录像机的数字录像机,并在其实验室内制成一种图像质量极好的高清晰度电视。它还为美国大陆石油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批能防止触礁后漏油的双层船体油船。为普拉特——惠特尼飞机制造公司的4000号发动机制造精密部件。

跨国公司的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无价的战略资源。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需要,高新技术人才已成为跨国公司吸引人才,取人之材,为我所用。如西欧一家电子跨国公司以年薪200 万美元的重金聘用美国“硅谷”一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遭拒绝后,干脆用3000万美金连企业带工程师一起收购下来。表现出跨国公司求才心切。据美国科学基金会预计,到2006年美国将缺少67.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日本技术厅宣布,到2005年支撑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将缺51万名。德国今后10年缺少6万名电脑技术人员。 美国太阳微电子公司在俄罗斯利用其高级科学家,在1991年搞了一个俄罗斯实验室。1992年又雇用了原苏联超高速计算之父鲍里斯·巴巴扬在莫斯科成立了一个技术中心,现在该公司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新西伯利亚等地,拥有大约100 名技术高超的科学家,其中有一半人在象简氏太阳公司工作,编译程序软件的短期项目,另一半人从事未来科研项目。跨国公司积极向高等学院中选择网罗人材,飞利浦电子设备公司除自己设实验室进行研究开发外,还把边缘科学的研究工作包给发达经济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部门,以利用大学、科研所的高科技人才的智力为我所用。总之,全球性科技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

四、跨国公司争取全球利润最大为最终目标

跨国公司在境外形成经济活动中心,既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跨国公司掌握资本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少数人手中,资本的集中与输出,使其在海外的资产及所获得收益,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凝聚经济效果,把其最大利益放在争取全球利润最大,获得最大利润是推动跨国企业超过国界的重要动力。

购买力高、市场活力大的地区,有获取最大利润的可能,所以也有力于吸取跨国公司资金在亚洲,尤其是对我国产生强大的潜力。如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 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大跨国公司300家, 大约占全世界生产性资方的25 %,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销售额将整个西方世界国家生产总值的3/4。 全世界各国对华投资,按合同额计算,到1994年末,已注册的外资企业达20.6万户,比同期增加4万户。 “八五”期间投入我国的外国实际使用资本额达1500亿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二倍多)。实际直接投资占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由“七五”同期的34.9%上升到69%。预计“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将利用外资1.5倍。 全球最大500 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设厂有152家,总额为160亿美元,涉及26个行业,上百家企业。

我国被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正式认定跨国公司(TNC)至今近四十家。我国跨国公司是以资源和生产力的优化配置为目标,以争取全球利润最大为目的,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优化生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向专业化、集约化、多角化、外向化,规模经济模式方向发展。

综合我国国情,实行专业化经营,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原则:首钢在海外建立314家合资企业和商业网点。总投资800多万美元。1988年7月首钢购买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份,控股金额为340万美元。首钢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司的850份图纸和微缩胶片,46 个软件包,41项技术和2个注册商标。首钢战略目标在2000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国际性跨国企业集团,1993年创汇达5亿美元,1995年达10亿美元, 预计2000年达50亿美元,国内外销售各占一半。

跨国公司在资源配置最优原则下,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产力,按价值规律市场原则,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业务网络化,外贸公司向实业化多种经营的战略上发展。中国外运总公司是我国是我国最大的货运代理公司,是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经验。拥有百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企业百余家,其中各类成员企业600家,员工7万名,国内设有82个子公司,500家独立核算单位。开辟了远近海航线40多条, 集装箱船等多用处的船80多艘,250万载重吨,同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 多家有货运业务,以运为主,储运结合,多种经营的巨大型跨国公司。中国外运总公司在新西兰成立了威尼达林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9400万美金,购买了两万多公顷的森林采伐权,可开采70年以上。以上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实力问题,即资源、生产力、高科技、资金、人才、信誉、经济组织程序,企业经营机制,都具有企业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的自主权,尤其是在国外综合运筹外汇的自主权,在国际资本市场借款权,产品开发权,筹资权,以取得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

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利用跨国公司制定内部价格,也有获取最大利润的可能,因此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由于有廉价的劳动力,也很容易吸引外商投资。印度班加罗尔市,由于宜人气候和工资低廉,劳动力受良好教育而吸引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许多高科技公司。过去日本和韩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贸易同时,主要是寻求廉价劳动力。如韩国三星集团已制定了以10年为期投资100亿美金在河内、海防、 金兰湾和岘港建立工业区规划,将开办电子造船,农、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造纸等。跨国公司体现了现代化和致富的前景(技术方面,拥有资本,能创造大批熟练工人的就业机会)。

内部价格,又称会计价格,转移实价,划拨价格,记帐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或关联企业间销售和采购商品、劳务、技术的一种内部价格。所谓跨国公司内部价格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有形的产品的内部价格,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相互提供设备、零配件的价格;其二是无形产品的内部价格,如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技术使用权、商标使用权等价格,子公司付给母公司的贷款利息、佣金和管理费。日本跨国公司利用价格转移,每年美国向日本转移利润300亿美元。

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均衡价格与内部价格不同,它是由需求和供给二者共同决定的,需求者总是力求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进自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供给者总是力求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售出自己拥有的商品和劳务。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和供给量正好相等。而内部价格只服从跨国公司在全球获取最大利润的战略目标的需要,是跨国公司内部定价策略的集中表现。

目前我国跨国企业经营的对外投资目标是开发利用外国自然资源,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最佳配置,以优势产业为依托,走“资源和市场导向型”战略,当跨国企业经营发展成熟时,走效率导向型战略和资产导向型战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合理分布在世界各国,实行跨国公司为获某种产品的国际技术垄断和市场优势或稳固原料供应地,不惜巨资对现有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进行跨国、跨地区的兼并,实行多样化经营战略,功能多样化,行业多样化,产品多样化。我国逐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规划中长期产业开发战略,以实业化投资效益型战略为发展方面,在决策产品和销售,讲求经济效益战略,实施企业规模发展战略,实行多元发展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化,以经营国际化为目标,由经营业务直接关联生产企业、外贸、科研、金融为一体的经济联合体,以全体范围内计划、组织管理、指导、调节在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以全球作为活动舞台,实行我国跨国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是:提高产品占有率、扩大营销规模、推销高新科技产品、争取绝对或相对市场优势,以垄断价格高额盈利,永久垄断为目的。以跨国界、跨民族和全球为特点,其经营目的的具体方向化分为:获取本国短缺的矿产、能源、农产品、资源、绕过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扩大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国际收益,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保险、运输、法律、会计等方面的服务获取更多的劳务收入;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内部运行体制、资金内部调拨体系等。贸工农商金研联营,跨国企业集团作为我国跨国经营的战略模式。具体讲跨国公司以主导优化创汇部门为基础的金字塔型,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开发型集团,可发挥我国绝对优势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其产品战略:实行出口产品多元化、多角化,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加快产品外形和包装设计不断更新,按国际标准和国际统一规模型号进行生产。其目标市场战略:跨国公司投向高新科技领域的生产,产品先打入发达国家,再进入发展中国家。资金投向高新科技领域,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待技术产品在发达国家趋于淘汰时,再转给发展中国家,以发挥“夕阳技术”的余热。在地区战略及销售战略方向:要在欧洲、北美地区利用合资方式在此地区建立轻工、食品类贸易,在独联体、东欧地区工贸集团发挥轻工业优势,就地生产和销售;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建工业基础,利用当地优质价廉的原料进行生产,就地销售;在亚太地区;利用韩国资金和日本技术合资开办高新技术开发机构,把研究成果变为现实产品;周边国家,利用劳力资源优势,发展国际建筑承包业。使其更加符合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建立与完善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相配套宏观金融政策,建立和健全我国跨国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灵活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保证我国企业经营总体战略市场多元化、综合化、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目标实现。

标签:;  ;  ;  ;  ;  ;  ;  ;  

21世纪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整合的趋势_战略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