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7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杨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400

摘要:目的:探究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成功接收的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干扰素α-1b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保肝法进行治疗。分析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HBeAg血清、HBV-DNA转阴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BeAg、HBeAg血清、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干扰素治疗,不仅可降低血清病毒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虽然不良反应率较高,但对于临床治疗利大于弊。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干扰素;传统保肝法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72 Cases of Viral Hepatiti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fer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who were successfull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6 cases each.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lpha-1b;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liver protection. The HBeAg, HBeAg serum, HBV-DNA negative r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ere analyzed and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BeAg, HBeAg serum and HBV-DNA nega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Conclusion: Interfer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can not only reduce serum virus levels, but also improve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Although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is higher, the advantag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Keywords: viral hepatitis; interferon; traditional liver protection

病毒性肝炎指的是检测乙肝病毒呈阳性,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是不明确发病时间的慢性肝炎患者[1]。病毒性肝炎一旦未能及时接受诊治,病情在反复发作下,容易出现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干扰素在临床中主要常用于抗病毒治疗。故此,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成功接收的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其中,研究组(n=36),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20-59岁,平均(38.11±5.10)岁。对照组(n=36),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8.25±5.13)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肝进行治疗,即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胺基酸钾镁等。研究组患者则实施干扰素α-1b治疗,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5mu/支,1支/次,持续治疗半个月;随后间隔1d,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5mu/支,1支/次,持续治疗90d。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水平、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治疗后HBeAg、HBeAg血清、HBV-DNA转阴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资料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n=36)经治疗后HBeAg、HBeAg血清、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干扰素a-1b治疗后,出现头痛、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现象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1.5亿,其中15%左右的感染者能够发病,病情严重的患者的还能够发展成为肝硬化或是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所以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而干扰素正具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干扰素属于一种光谱的抗病毒剂,能够对病毒起到抑制或是直接杀伤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促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达到抑制肝炎病毒复制的目的;除以上之外,干扰素还能够增强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活力,能够对机体的免疫进行调节,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在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已经得到良好的改善,并且改善程度在对照组患者以上,可见干扰素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当前阶段,如何有效防止出现肝硬化、肝癌等慢性疾病、彻底清除病毒成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重点难题。根据研究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大约超过1.2亿,其中约1/4患者有明显典型症状[2]。如前所述,干扰素在临床中主要常用于抗病毒治疗,并且据临床实践指出,干扰素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3]。该药物结合同细胞表面受体,促进细胞合成,分泌出多种抗病毒蛋白,有效抑制胞内病毒繁殖,增强淋巴细胞杀伤力,进而提高免疫功能。干扰素还能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有利于延缓病情恶性发展。而传统保肝法通常是采用药物治疗来达到改善肝功能的目的,降低病毒水平。相比于干扰素治疗,其临床疗效欠佳。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BeAg、HBeAg血清、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表明与传统保肝法进行比较,干扰素应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能充分发挥抗病毒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干扰素治疗,不仅可降低血清病毒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慧 传染病专科护士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调查[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

[2]梅花,史改,孙青等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相关症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6

[3]施中凯,胡晓丽,赵宏伟等 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

论文作者:杨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7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杨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