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阵地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农村文化礼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阵地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农村文化礼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阵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礼堂论文,阵地论文,农村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文化礼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浙江省东阳市紧紧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五有三型”标准,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向农民广泛开展主流价值宣传、理论政策宣讲、乡土文化展示、乡风文明弘扬、文明礼仪教化、文化知识传授等活动,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承载乡愁、展现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庄客厅”。

      一是完善设施,建设文化地标。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阵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成集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娱乐设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主要包括200平方米以上的礼堂,50平方米左右的讲堂,以及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群众体育活动设施等文体活动场所。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礼堂50家,在建23家。同时,要求每个文化礼堂设置展示展览场所,通过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内容。

      二是挖掘内涵,传承乡村记忆。充分发掘东阳丰富的乡土人情和非遗文化,建设一批既融合民俗文化、又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如单良村的农耕文化——乡愁记忆馆、北后周村的传统竹编文化馆等,都生动诠释了家乡的山水人文之美,唤起人们乡土记忆的回归,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同时,注重以“堂”为“形”,以“礼”为“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陆续开展了开蒙礼、重阳敬老礼、国庆成人礼等礼仪活动以及各种乡风民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公民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组织活动,繁荣群众文化。在加大送文化进礼堂的同时,加强农村内在文化培育,加快文体队伍组建,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各文化礼堂办好一台“村晚”、建好一支以上文艺队伍,每季度到其他文化礼堂开展一次“文化漂流”活动,邀请各级专业和民间文化人才到文化礼堂开展小型文化演出,使村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大餐”。同时,经常性地开展科学、法律、网络、健康生活等知识的培训教育,增进了农民科学素养,提高了农民的现代生活质量;积极开展实用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

      四是大力宣传,构筑道德高地。依托文化礼堂,建立专家、道德模范、百姓、村官等四支乡音宣讲团,把“大道理”转化为当地“方言”,宣传社会主流价值。开展了“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等187场形势政策宣传,参与人数达5万多人次。组织开展“最美东阳人”“道德模范”“好邻里”“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和乡风评议等活动,并在各文化礼堂进行宣传展示,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广泛开展“去陋扬善”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和道德文化制度,设立“陋习改正进度榜”,建立核心价值观宣传劝导队和督查队,引导督促群众查找自身存在的陋习,积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五是强化管理,健全保障机制。制定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意见,配备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员67名、志愿者217名、管理员50名,动员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爱好者等70余人积极投身其中。东阳作为县级市,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同时,动员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发动各级文明单位支援结对共建村,形成资金投入多元化长效扶持机制,保证了文化礼堂建设资金的需要。

      东阳市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年多来,已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认同和参与,有力地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乡风文明和社会正气,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下一步,东阳市计划再用3年时间,努力实现文化礼堂建设中心村全覆盖,不断拓展文化礼堂的辐射力与影响面,使之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场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标签:;  ;  ;  ;  

农村文化礼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阵地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