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全球视野下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野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04)02—0093—05
把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进程来研究,进而对这一进程中的不同现代化类型进行比较分 析,是宏观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意义在于:理论上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达 到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趋势和发展规律的把握;实践上可以使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明 确本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并据此确立可行的 发展战略。本文拟在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作为世界进程的现代化
现代化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传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就 纵向的历史发展而言,现代化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和转变的社会变 迁过程。如斯梅尔塞所说,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试图进行工业化时在各个部门发生的 一系列变化。爱森斯塔德在《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更明确地指出:“就历史的观点 而言,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现代社会是从各种 不同类型传统的前现代社会发展而来的。”[1]从横向的空间变化上看,现代化是指先 由西方国家开始并完成,继而非西方后发展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参照推进经济社会变 革和发展并努力赶超西方社会的过程。现代化理论家穆尔指出: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象 西方先进国家那样向经济富裕、政治稳定的社会的总体过渡。
现代化的核心是发展现代生产力,或者说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一个生产力的变革过程。 现代化就是要使社会生产从主要利用生物力(即人力和畜力)和简单工具,逐步过渡到主 要依靠非生物力,如机械力、电力等,并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化、自动化的工具。然而 ,现代化又并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现代生产力的过程,而是以生产力的变化为基础的社会 整体的文明发展,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人们在分析现 代化进程时着眼点不同,经济学家侧重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变量,政治学家更看重社会政 治方面的发展,社会学家则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但大多都是把现代化作为社会 生活的整体性变迁过程来对待的。美国政治学家塞谬尔.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 秩序》中强调说,“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活动的一切领 域。”[2]现代化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基本的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流动、专门化 、民主化、知识化,它是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社会整体变迁过程。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变迁过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社会变迁过程。学术界通常认为,人类 社会的现代化变迁以十八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工业革命为发端,到当代,现代化已成为世 界性的潮流,是人类文明的全球性变迁。另一方面,社会现代化又总是以民族国家为舞 台展开的。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或民族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并驾齐驱地开始和实现现代化的 ,而是有先有后;同时,由于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各国的现代化总是或多或少地 带有本国或本民族的特色。人类世界迄今为止的现代化历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可以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二战”以前,现代化基本上局限于西方世界;“二战”以后则 扩展到全球范围。前一个阶段的现代化,除苏联以外,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 而后一个阶段则出现了多种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尤其是有相当一批国家走上了与资本主 义现代化有重大区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二战”以前,西方国家无疑在现代化 的世界进程中处于中心和支配地位;“二战”以后人类现代化的重心则从西方转移到包 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结局如何,将影响到整个 人类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性质。
第二,现代化是一个革命性和渐进性相统一的社会变迁过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变迁 就其性质而言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是人类文明从旧质向新质的 飞跃,具有深刻的革命性。但无论是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民族国家的范围看,现代化变 迁都不是通过一、两次爆发式突变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变迁来实现,是一 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渐进性质变。
第三,现代化是一个主体性和客体性相统一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是以人为主 体展开的,社会的一切文明进步都有赖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文明发展;人的现代化既是社 会现代化的条件,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和结果。这正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性特征。另 一方面,社会现代化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 在从事社会现代化改造的活动中,必须适应和遵循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就要遭 到规律的惩罚。二十世纪后半期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受挫,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过 分强调了主观意志而忽视了客观规律。中国也有这方面的教训。同时,人的现代化也只 有在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实现,人类的主体能力和素质在整体上不能 超越客观物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所以,社会现代化既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 ,又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
第四,现代化是一个必然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现代化进程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逆转的,世界上的各个 国家或民族都会或早或迟地步入现代化的行列并最终实现现代化。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 ,谁对这种必然性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对历史的机遇把握得更好,谁就能更快地实现 现代化。但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是对旧的落后传统的根本性变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 个层面和多种因素,任务异常艰巨、复杂,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的调整变革,都需要作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并且会遭到传统势力顽强而全面的抵抗, 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因而现代化又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一系列的曲折和 反复才能最终实现。
二、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进程是由西方国家率先开始的,然后再扩展到西方以外的其他国 家。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由于“先行者 ”与“后来者”的差别,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也就会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方先发展国家和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最大不同是:对西方先发展国家来说, 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因素”,即以工业文明为 核心的现代因素是从社会内部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表 现为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而对非西方后发展国家尤其是当代建设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 来说,现代化则不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而是在受到外来挑战的情况下人为地有意识 地进行的,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改造利用过程。这一根本区别,导致非西方后发展国家 的现代化和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作为一个自然演化过程不可避免会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只 能在摸索中艰难而缓慢地发展,因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至今已花去了200多年的时间, 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世界上居于“发达”之列,但也只能说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转 变,还不能说现代化过程已经彻底完结。如果把正式踏上现代化进程之前的“过渡期” 也算上,西方国家建设现代化所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在这方面,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 现代化则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其一,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非西方后发展国家在 开始现代化建设时,已经有了别人走过的足迹作为参照,既可以借鉴西方先发展国家现 代化的成功经验,又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错 误,从而大大增加现代化的自觉因素,少走弯路。其二,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建 设毋需一切从头做起,而可以通过“借用技术”,把西方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其他具有普遍人类价值的现代文明成果“拿来”为己所用,走“引进—改造—创 新”之路,从而大大节省现代化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例如日本(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 ,日本也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在战后的1950—70年代,几乎掌握了世界半个世 纪以来所发明的全部重大技术,其中大部分是花很小的代价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其 三,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从而可 以大大缩短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本积累”过程,缓解现代化所需要的启动和发展资金不 足的矛盾。
上述三个方面的“后发优势”,使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有可能实现“跨越式” 发展,从而用比西方先发展国家更短的时间和更快的速度实现现代化。但另一方面,非 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现代化相比,又有两个不利因素,这两个 不利因素同样是由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后发性”所带来的。其一,非西方后发 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会出现比西方先发展国家更为剧烈的传统与现代性的对立和冲突 ,这在观念文化上表现得尤为尖锐。既然现代化是对传统的变革,那么,在现代化进程 中出现传统和现代性的对抗和冲突,无论是对后发展国家还是对先发展国家来说,都是 不可避免的。但对西方先发展国家来说,现代性是社会的“内生因素”,即使是在不同 的西方国家,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也仍然是在西方文明范围内的发展;并且,西方社会 现代因素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西方社会正式踏上现代化道路之前 ,现代观念已基本确立了对传统的优势,因而在随后的工业革命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相对来说很少表现为剧烈对抗的形式,社会现代化能够获得比较平 稳的发展。与此相反,对当代建设现代化的非西方后发展国家来说,产生于西方的现代 文明,是一种与本国文化“异质”的外来文明,因而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就不仅仅是新 旧两种文明的冲突,而且还表现为本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对立和冲突。换句话 说,在非西方后发展国家,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民族文化冲突的形 式。尤其是,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相对自觉的过程,现代观念 的引进(不是“内生”)与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开始几乎具有同期性,也就是说,非西方后 发展国家在正式踏上现代化征程之前,没有也不可能经历西方先发展国家那样一个比较 长的“过渡期”,现代因素不是从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是从西方引进的。这样 ,传统与现代性的对抗和冲突一开始就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因此,非西方后发展国 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传统与现代性的对抗与冲突远比在西方国家尖锐和激烈,所 引起的社会震荡也更大。这就大大增加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控制的难度,有时甚至会发 展到失去控制的程度,出现严重的社会动乱。其二,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在 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当代建设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 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管理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就必须面向国际社会, 投入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然而,当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是一个什 么样的地位呢?当作为现代化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现代化建设时,西方先发展国家 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其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远远超过了 发展中国家,竞争实力比发展中国家强大得多,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不可避 免地会长期处于劣势。更为严重的是,现存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 中心建立起来的,自然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 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无疑会增加发展中国家建 设现代化的困难,而要根本扭转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和不利局面,又有赖于现代化的发 展,增强竞争实力。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上述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不利因素,给非西方后发展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当代发展中国家只有认真解决好这两个难题,同时充分发挥“后发 优势”,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现代化。
三、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应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的产物。如果从人 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观点,伴随着人类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 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或者说我们今天所谓的现代化将在资本主义社会形 态下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继承物,则将在继承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 的全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发达更先进的文明形态,从而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推 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进程来看,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的却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相对不发达的落后国家,这些国家革命前的 社会形态大多属于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则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 世界社会主义的这种现实进程,是由人类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落后 国家超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固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又 使它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被置于一个较低的历史起点 上,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后,并不是一个已经现代化了的社 会,在经济和社会文明开发的程度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 义国家就不得不承担起本来应该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已完成的社会现代化的任务。这样, 人类世界的现代化运动就有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现实道路和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带有人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亦是从传统 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我们把当代世界的知识化和信息化趋势看成是工业文明的 自然延伸)的过渡和变迁。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都处于人 类文明转变的同一大的层次上,具有某些相同之处。这正是现代化的世界共同性的表现 。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现代化比 资本主义现代化具有更进步更文明的特性。
就资本主义现代化而言,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商品化摧毁了封闭、保守、落 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在政治上,资本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 铲除了封建专制和独裁,创立和发展了现代民主政治,民主和效率的结合为现代社会管 理提供了恰当的形式。在思想文化上,资本主义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以理性代替神性, 强调世俗化的人的价值和权利,并用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取代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使 人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过 程,文明与野蛮相伴,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不断滋生着腐朽。现代化的生产力成为少数有 产者获取巨额利润、成倍增长财富的手段;民主的政治形式成为了资产阶级实行阶级压 迫、巩固其政治统治的有效工具,现代文明的产物反过来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精神 上个性张扬的同时伴随着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泛滥。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则是与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野蛮掠夺分不开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则要吸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切积极因素,而尽可能剔除和避免其消极的非文 明的因素,以更文明的方式实现现代化。
从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也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程度上,中国和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迄今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因此,社会主 义国家的现代化也具有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所特有的“后发优势”。并且,社会主义国 家的现代化还具有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第一,以公有制 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和适应性,同 时又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只要能够善于适时地 进行体制改革和调整,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够推动现代生产力 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迅速而健康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 位,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以为社会和人民谋利益为己任,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 进程中能够做到“上层”与“下层”的统一,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从而使社会大众积 极主动自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无法做到的。第三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国家权力的统一,而不搞所谓的多党竞争和分权制 衡,从而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保证决策的连贯一致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现代 化持续而稳定发展。这些优势的存在,为社会主义国家以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速度实现 现代化并最终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历史可能性。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断言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会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具有后发展国家的“后发优势”,同时也就不可避免会存在后发展 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传统与现代性的严重对立和剧烈冲突、在国际竞 争中的不利地位,同样会困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国 家在现代化建设中还会面临下述两个特殊的难题。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花费巨大的精力来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 两种意识形态的尖锐冲突和斗争。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 着本质上的不相容性,但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又必须从 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其他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文明因素和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各种腐朽思想也难免会浸入到社会主义国家中 来。所以,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都不能丝毫放松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 方面的斗争。然而,由于人类的现代化首先是由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开始并实现 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现代文明因素与时俱尘,交互融合,往往难于把二者明显地区 分开来,何况资本主义思想又总是打着现代文明的旗号在社会主义国家登陆的。这就增 加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稍有不慎,就 有可能出现右的或“左”的错误,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现代化的 全面挫折。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是现代化的后来者,有“后发优势”,但以往的现代化都是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 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没有直接的经验和现存模式可供参考。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 国家的现代化又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处于相似的境地,只能在谨慎地探索中稳 步发展,出现失误和挫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何况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象资本主义现代 化那样实行毁灭性和掠夺性发展,而是要把人民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争取 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这就更增大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难度。
总之,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由于具有“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而充满成功的希 望,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是非常困难和艰巨的事业。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定信心 ,正视并克服困难,充分发挥优势,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把现代化不 断推向前进,最终赶超发达国家。
收稿日期:2004-05-08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冲突管理论文; 人类文明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现代文明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