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36~68岁,平均52.3岁,随机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微创组)和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随访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接骨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共4次随访。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切口大小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4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但仅术后1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四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次随访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末次随访微创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关键字:微创手术,开放,TLIF ,腰椎退行性变,单节段
1.引言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常见术式之一。传统的开放TLIF能充分的减压及植骨,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开放TLIF需广泛剥离椎旁肌而达到充分显露,术中创伤大、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影响疗效。随着微创器械的发展,微创TLIF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逐步开始应用于临床,其早期临床疗效已获得国外学者的认可。本文将报道微创与开放TLIF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伴或不伴有明显的腰痛,或单纯腰痛症状者。(2)经6个月的系统保守治疗无效。(3)有临床症状的脊椎滑脱(Ⅰ度),或为获得足够的减压关节突关节需要切除超过50%和退变的椎间盘切除术后需要重建椎间隙高度以获得足够的神经根孔减压。(4)单一节段手术。(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柱序列异常需手术处理。(2)严重骨质疏松或其他骨代谢疾病。(3)脊柱骨折、峡部裂引起的脊椎滑脱超过Ⅰ度或其他骨结构异常。(4)椎间隙或其他部位的感染。
3.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均完成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共4次随访。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切口大小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4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但仅术后1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四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次随访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末次随访微创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参数比较(?x ± 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讨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目前,开放TLIF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的开放TLIF手术仍需将椎旁肌从棘突及椎板上剥离直至小关节突的外侧。为了减少术中椎旁肌的损伤,近年来采用多裂肌与竖脊肌天然间隙入路的MIS-TLIF开始应用于临床。
由于微创器械有自身的局限性,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手术适应证较开放手术狭窄,应严格把握MIS-TLIF的手术适应证:(1)无神经症状或仅有单侧神经症状的Ⅰ、Ⅱ度腰椎滑脱症;(2)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3)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4)伴有腰椎不稳定的椎间盘突出;(5)椎体间的假关节形成[2]。
术后6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面,微创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微创TLIF能在创伤更小的情况获得相当的疗效。术后早期的VAS评分对比显示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微创组患者的术后即刻恢复较好,另一面也说明对照组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在长期随访过程中,2组无明显差异。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随访时间较短,有待更进一步的跟踪随访。
参 考 文 献
[1] Karikari I.O., Isaacs R.E. and outcomes[J]. Spine 2010; 35(26 Suppl): S294-301.
[2] Ahn J., Tabaraee E., Interbody Fusion[J]. 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 2015; 28(6): 222-225.
论文作者:王之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术后论文; 微创论文; 腰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