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WTO确保信息产业健康发展_wto论文

积极应对WTO确保信息产业健康发展_wto论文

积极应对WTO 确保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发展论文,信息产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加入WTO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加入WTO和参加ITA协议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在近期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是我国拥有自主、可控、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我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档信息产品加工能力很强,形成世界信息产品制造中心的潜力很大。有不少实力较强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康佳、TCL等企业已经走向世界,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是在外资进入方面,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对外开放多年,目前外资已经全方位进入,我国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经受了锻炼。不少企业已与外国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共同寻求发展。可以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已经与世界信息产业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加入WTO后,将能较快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这些年经过几次自主降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已经不高,保留进口配额限制的产品已经为数很少,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对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的依赖程度已经不大。加入WTO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开放环境,更有利于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引入先进的观念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

四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基站、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信息产品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有相当大的规模,2001年出口达到65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24.4%。加入WTO以后,由于关税降低,关键电子元器件进口成本下降,还可以为进一步扩大整机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但是,加入WTO也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严峻的冲击和挑战:

一是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中所享受优惠政策保护的“幼稚”产品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对特定产品的保护程度也将大大降低。由于我们的核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数量不多,尤其是最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大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我国80%的集成电路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只能满足20%左右的市场需求。在软件产业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上,对于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生产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很大差距。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但我国只是处于初创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因此,我们以往想通过采取特殊政策保护和扶持的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

二是多数企业对加入WTO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由于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许多企业原来认为有5年的过渡期,可以慢慢适应。但是根据我国参加信息技术协议正式公布的关税减让时间表来看,绝大多数产品在今年就要实现零关税,特别是涉及高技术含量的信息技术产品,如移动通信基站、手机产品、计算机产品、软件产品、集成电路等,在今年初就要实现零关税。而另一个不利因素就是关税减让表中形成了整机与配套元器件关税倒挂的问题,高技术含量的整机过早实现零关税,而不少配套元器件仍保留一定关税,这种情况将造成同类产品在国内生产成本有可能高于进口整机,这对国内IT企业冲击是很大的。

三是降低关税和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后,在信息产业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方面,对外商在国内的直接投资将会产生一些影响,对外资企业向我转移技术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原来准备到我国投资的企业,可能改为直接对我出口产品和技术。我国原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将不能继续实行,技术转让将受到很大影响。某些技术落后、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同时,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内外销比例限制和本地化率的有关要求后,将对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和国内电子基础元器件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弱势产业发展的难度,对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会进一步巩固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地位,使国内企业的技术成本支出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全国开放我国信息产品市场,将更加受制于发达国家对我国核心技术的控制,对我国国防、经济、信息和文化安全构成新的威胁,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加入WTO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提出的新课题。

2、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应对措施

(1)我国IT产业加入WTO,既有零关税的巨大冲击,也有难得的新机遇。我们应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角度,来把握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把我国IT产业纳入全球IT产业格局中考虑,进而在全球IT产业分工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在战略规划上,要与全球IT产业链的分工布局、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相吻合。在技术路线上,要进一步坚持与由“引进”向“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的重心转移,走技术自主化、应用多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结构上,要依托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集中精力发展竞争能力强和基础性的关键产品门类,促进新兴产业的兴起。同时要积极研究措施,向国际市场进军。在产业组织结构上,要以扩大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为出发点,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地位、有份额、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竞争力的企业及企业集团,同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技术研发和生产体系。

(2)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在一些优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加快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在鼓励外商投资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对具有市场前景的自主开发的信息技术产品,必须采取扶植与保护措施,对高新技术产品,要鼓励外方与中方合资合作开发与经营。国内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3)要利用好加入WTO的过渡期,大约用5年时间,在国内建成世界级的信息产品制造中心(或叫IT产品世界工厂)。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将依托我国已经拥有的居全球总规模第三位的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产业基础,抓住发达国家将生产加工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充分利用入世和申办奥运会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已具备的有利条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和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采取进一步的开放政策,大力吸收国际资本,争取到2005年将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工、生产和开发基地,实现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由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行销的转移,力争在中国生产移动通讯设备、终端接入设备、数字视频、网络设备、高增值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信息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这样可扩大在我国境内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大量税收、带动就业、带动消费、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等。

(4)充分利用ITA协议零关税的平等机遇和我们已经形成的相对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在中低档产品上不仅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而且产品质量和性能价格比也很有竞争优势。应让我们的大企业主动出击,更大范围地把我国优势电子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5)要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加入WTO后,国家要重点支持国内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发展,这不仅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我国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要按照国家“十五”规划的要求,提升核心技术和适应性技术的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与设计业,加快发展以中文环境为平台的各类应用软件、基础软件、系统软件以及中间件等软件技术。要促进新一代通信技术和装备的研制生产,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设备。同时要加快发展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及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技术,为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6)加快研究具体的应对措施。对于进口关税减让条款中,元器件税率高于整机的问题,以及移动通信等重点产品关税减让幅度太大和无过渡期等问题。现在就必须抓紧研究重点信息产品的标准制定和信息化领域市场准入的技术条件等非关税措施,以寻求在国际通行的规则下,积极支持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7)加强对世界贸易规划的学习和人才培养。

标签:;  ;  ;  

积极应对WTO确保信息产业健康发展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