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建筑设计院 250002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哟小的缓解患者因患有冠心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器质性阻塞或者是狭窄而引起的心肌梗死或者是心绞痛等心脏病[1]。随着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采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由于不同因素而产生的负性情绪逐渐重要起来。基于此,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了6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将详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4-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4±4.31)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为(7.86±2.1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将共选取的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解和评估,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
1.生活干预:应该对患者的睡眠和饮食进行干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且要求患者应该禁食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患者的家属应该为患者提供具有较为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同时,还应该叮嘱家属督促患者要按时用药。保障患者的睡眠,促使患者能够在精神上获得放松。
2.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对患者心理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宽慰和排解,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深刻了解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担忧以及相关的想法等,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情绪疏导。通过黑板报或者是讲座的方式想患者介绍冠心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有效患者患者的不安情绪,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3.亲情支持: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家属对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多鼓励患者,给予患者默默的支持,督促患者应该遵照医生的医嘱,减轻患者心理所产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等。
1.3临床效果判定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则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数据填写至SPSS软件之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理其所得结果,最后运用卡方检验,检验数据准确率,得出具体数值,数值运用P值表示,若P小于0.05,则说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为了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了6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冠心病在当前患者群体患病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心脏病类型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汗、心慌、胸闷或者是疼痛等[2]。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的升高,逐渐的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抑郁或者是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正常的治疗[3]。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减低患者对冠心病的恐慌。对患者的饮食方面进行控制,能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哟小的缓解患者因患有冠心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唐振旺.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5):3684-3685.
[2]袁红娟,张风雷,赵飞.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2):100-101.
[3]潘贤妃,王海英,童巧薇,方志红.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5,(33):135-137.
论文作者:刘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心理论文; 方法论文; 性情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