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论文_万小洁

湖南省胸科医院 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对照组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显示,治疗后血小板参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有效进行病情鉴别,判断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小板平均体积、大血小板比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为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与免疫异常、自身细胞等相关,形成了抗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自身抗体,形成II型超敏反应,导致血小板受到损伤,巨核细胞损伤,发育成熟受阻碍[1]。临床诊断ITP时,大多只关注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情况,未重视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价值。本组研究对IPT患者分别进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血小板指标的动态变化,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均符合《血液疾病诊疗指南》[2]中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8.2±6.6)岁;病程2~35d,平均病程(12.6±4.6)d;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男性65例,女性59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7.9±6.5)岁;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小板参数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取静脉血2ml,经EDTA-K2抗凝后,使用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经快速尿素酶实验及尿素呼气实验。使用全血质控物、检测试剂盒,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检测。

1.2.2治疗方法

对ITP患者采取激素方案治疗,强的松1mg/kg口服,血小板计数至200×109/L后,将强的松剂量逐渐减少,维持2个月后停止用药。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s)表示,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ITP是常见的免疫介导获得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出血征象,以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及增多,大多有成熟障碍,血小板持续性下降等为特征,经骨髓穿刺后,可以进行准确鉴别。虽然骨髓穿刺能够获得鉴别诊断效果,但是具有较大的痛苦,大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反复穿刺,判断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等,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均难以接受。有学者发现[3],在ITP患者患病期间,其血小板相关参数也会随之发现变化,可将血小板参数作为判断ITP病情的主要指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快速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其检查准确性高,相较于骨髓检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减少患者痛苦,被家属及患者所接受。在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与健康对照组呈明显差异(P<0.05),可见,血小板参数检测对ITP病情具有显著的鉴别价值。MPV为观察血小板大小参数,ITP患者主要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机体中血小板减少会对骨髓反应性增生造成刺激,出现新血小板,其血小板细胞增大,出现功能活性增强,导致MPV水平也随之上升,MPV与Plt间呈负相关性。出现骨髓病变后,MPV水平会下降,骨髓抑制越严重,其Plt水平越低,MPV下降越明显。本组研究中表示,MPV与Plt为负相关性,则表示骨髓造血未出现抑制,外周血小板减少,会引发MPV水平随之上升,经治疗后,MPV水平相应下降。PDW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而P-LCR在出现骨髓代偿功能良好时,会代偿性出现更大血小板,出现血小板血液循混合循环,致使P-LCR及PDW水平也会随之上升。有学者研究认为[4],TIP患者的MPV、P-LCR与PDW为正相关性,而与血小板数目是负相关性。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有文献显示[5],血小板参数的数值可作为判断ITP病情及预后的指标。经本组研究显示,ITP患者治疗后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出现明显变化,与以上研究结果无差异。

综合上述,ITP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过程中,进行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检测具有较高可行性及科学性,能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童华波,庭永君,王亚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临床价值探讨[J].重庆医学,2014,38(32):4365-4367.

[2]李杨,曲道炜,林庶如等.紫癜汤及其拆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74(6):53-56.

[3]刘景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6):858-860,864.

[4]何学鹏,杨凯,陈鹏等.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价值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4,37(3):216-218.

[5]席壮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72-175.

论文作者:万小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论文_万小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