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书写心灵论文_崔海涛

张扬个性,书写心灵论文_崔海涛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266609

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体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正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张扬个性,书写心灵,自主探究,是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寻找写作最佳兴奋点,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我们应以“我”为先,使学生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敞开心扉,尽力寻找写作的最佳兴奋点,使学生维持心理兴奋期。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我发现,即把探索的视线对着自己的内部,发现作为脱离其它一切事物的一个世界——主观意识。多年来我采用“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体裁不限,自己命题,以每天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为内容,持之以恒地练习。自由式作文实际上在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是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成为一种本能。

二、广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取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可广泛开展“每日一读”、阅读登记等活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的积极性。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师评、自评、互评,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1.师评。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要尽量当堂面批。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因此,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读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明等。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决不是把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时引导和指点。

3.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1)同桌互改互评。(2)四人小组讨论后由四人小组组长执笔评改。(3)两队同桌前后互改互评,两人一起执笔评改。(4)全班前后桌大循环式评改,由两人一起执笔评改。(5)7-8人的小组再讨论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组长(各组中最优秀的班干部担任)一人执笔评改。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

4.因材施评。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5.成果展览。为了鼓励学生,可以把优秀的作文让学生抄工整,然后贴出去班级展览。贴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收集起来装订成优秀作文选。那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更浓了。

论文作者:崔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30

标签:;  ;  ;  ;  ;  ;  ;  ;  

张扬个性,书写心灵论文_崔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