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厂铜氨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论文_陈志辉

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 510663

摘要:本文对某线路板厂的铜氨废水进行分阶段小试试验,对原处理系统氨氮去除效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逐步优化工艺,确定增加用硫酸亚铁破络除铜作为前处理,降低铜离子对磷酸铵镁(MAP)沉淀法除氨氮的影响,提高了氨氮去除率,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后续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

关键词:铜氨废水;破络;磷酸铵镁(MAP)沉淀法;

该线路板厂原铜氨废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作为预处理,沉淀后出水排到综合废水混合作二次处理。在运行当中发现,采用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后的废水氨氮仍然较高,且综合废水出水总铜也不稳定,经常出现超标。通过本次阶段性试验,探讨出处理效果更佳的工艺,为处理系统改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一、第一阶段试验:

本阶段试验采用原处理系统工艺流程进行。

1、工艺处理流程:铜氨废水→pH调节(pH:4~5)→反应(投加20%MgCL2•6H2O量为40L/T,8%Na3PO4•12H2O量为40L/T)→pH调节(pH:8.5~9)→混凝(10%PAC投加量为:2L/T)→微滤膜系统过滤

2、处理前后水质对比:

图1-1 氨氮对比曲线

图1-2 总铜对比曲线

3、阶段结论

铜氨废水在酸性条件下投加镁盐与磷酸盐,调节pH至8.5~9,通过微滤膜过滤,废水中总铜去除率稳定在96%以上,氨氮去除率20%-40%,波动较大。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分析水质数据得出结论为:

(1)由于磷酸铜【Cu3(PO4)2】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4×10-37(25℃),磷酸铵镁【MgNH4P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2.5×10-13(25℃),前者的溶度积远小于后者,因此铜离子【Cu2+】优先与磷酸根离子【PO43-】反应,生成磷酸铜【Cu3(PO4)2】沉淀。这就造成了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废水中的铜离子优先消耗大量磷酸根离子【PO43-】,以致与铵离子【NH4+】和镁离子【Mg2+】反应的磷酸根离子【PO43-】不足,使得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但氨氮的去除率仅有20%-40%。

(2)由于大量投加氯化镁,废水硬度高,pH电极结垢严重,容易影响pH检测准确度,膜系统产水通量下降较快,因此微滤膜不适合在磷酸铵镁反应工序后作为过滤单元使用。

二、第二阶段试验

针对上一阶段试验出现的问题,对工艺流程及试验条件作了相应修改。

1、提高磷酸盐用量,改用高磷酸根含量的2水磷酸二氢钠。

2、用絮凝沉淀代替易堵塞的微滤膜过滤。

本阶段试验工艺流程用沉淀代替膜过滤,提高磷酸盐用量。

1、工艺处理流程:铜氨废水→pH调节(pH:4~5,投加26.7%MgCL2•6H2O量为15L/T)→反应(投加13.3%NaH2PO4•2H2O量为30L/T)→pH调节(pH:8.5~9)→混凝(10%PAC投加量为:2L/T)→絮凝(0.5%PAM投加量为:1L/T)→沉淀

2、处理前后水质对比:

图2-1 氨氮对比曲线

图2-2 总铜对比曲线

3、阶段结论

第二阶段试验更换了2水磷酸二氢钠作为磷酸盐,使得磷酸盐有效含量得到提高,出水总铜仍然保持98%以上的高去除率,氨氮去除率为20%-50%,氨氮去除率不稳定,处理效果未有明显改善。

三、第三阶段试验

针对第二阶段试验的结果,总铜去除率高,但氨氮去除率低、波动大,分析判断铜离子的存在除了消耗磷酸根离子外,可能还对磷酸铵镁沉淀反应有干扰。因此,对第三阶段试验工艺流程作出优化,拟先将废水中铜除去,再进行磷酸铵镁沉淀反应。

1、工艺处理流程:铜氨废水→pH调节(pH:4~5,投加20%FeSO4)→pH调节(pH:9~10)→混凝→微滤膜系统过滤→pH调节(pH:4~5,投加26.7%MgCL2•6H2O量为20L/T)→反应(投加13.3%NaH2PO4•2H2O量为40L/T)→pH调节(pH:8.5~9)→混凝(10%PAC投加量为:2L/T)→絮凝(0.5%PAM投加量为:1L/T)→沉淀

2、处理前后水质对比:

图3-1 氨氮对比曲线

图3-2 总铜对比曲线

3、阶段结论

(1)酸性条件下向废水中投加硫酸亚铁对铜氨络合离子【Cu(NH3)42+】进行破络,然后调节pH至9~10使铜离子形成氢氧化铜沉淀去除,通过微滤膜系统进行过滤,膜产水总铜基本保持在2mg/L以内。

(2)膜产水调节pH至偏酸性,投加6水氯化镁和2水磷酸二氢钠,调节pH至8.5~9,反应形成磷酸铵镁沉淀,少量残余的铜离子继续生成磷酸铜沉淀,经混凝沉淀后,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70%-80%,总铜稳定低于0.3mg/l。

(3)出水经过调节pH至中性后,可以达到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处理的要求。(氨氮60mg/L左右,总铜0.3mg/L以下。)

四、磷酸铵镁反应的药剂投加量试验

表4-1 加药量与氨氮去除率关系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到,随着加药量的增加,氨氮去除率也随着提高。由于废水经预处理后还需进入生化处理系统,从微生物对N元素的需求以及节省药剂两方面因素考虑,按现有废水的原水水质情况,建议氨氮去除率设定在80%左右较为适宜。

根据上表数据,每吨废水(氨氮含量以250mg/l计算),氨氮去除率80%左右,约需投加4公斤6水氯化镁及4公斤2水磷酸二氢钠。由于本文重点不在探讨加药量问题,实际加药量还有节省空间,运行当中还需进一步试验更经济的加药量。

五、结论

通过三个阶段优化工艺的试验,对该线路板厂铜氨废水的处理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为下一步工艺改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处理铜氨废水,为避免铜离子的干扰影响,有必要增加用硫酸亚铁破络除铜工序,大大减少磷酸盐消耗量,节省成本。

(2)由于水量较少,建议原水水质尽量调节均匀,批次进行处理。处理前对原水总铜和氨氮含量进行检测,计算药剂的投加量,减少药剂浪费。

(3)由于加入了大量镁盐,废水硬度升高,导致pH电极很容易结垢,故应经常清洗电极,避免电极结垢影响pH测量准确度。

(4)处理后的废水的氨氮含量和铜含量均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调节pH后进入生化系统处理。应避免与综合废水混合作二次处理,防止氨氮再次与铜离子生成络合物导致综合废水出水铜超标。

参考文献:

[1]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应用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 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污染防治技术.2006(06)

[2]铜氨络离子废水的处理[J].罗耀宗.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7(02)

[3]铜氨废水处理与废铜液回收[J].宫本涛.袁浩.李永德.左洪泽.唐基禄.电镀与精饰.2002.(01)

[4]铜氨制药废水除铜脱氨预处理[J].辛秉清.任洪强.丁丽丽.吴吉春.杨虹.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04)

论文作者:陈志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线路板厂铜氨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论文_陈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