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中的教育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口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口号,常常以其独特的鼓动性指导着行动,使人热情而执着,甚至是一种盲目的热情和执着。但教育孩子,不能仅仅是靠口号,而更重要的是靠理智和爱心。
口号1: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知是何时流行起来的,并着实鼓动着很多家长的心。
●现实状况——累了父母
从宝宝尚在妈妈的肚子中,妈妈就开始了胎教计划;从宝宝刚开始说话起,父母就开始了潜能开发。父母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总是为宝宝请最好的钢琴教师、请最资深的算术老师、进最好的幼儿园,读最热的兴趣班……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孩子一出生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现在的父母也真难啊!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别人的孩子都在努力,一不小心自己的孩子就落在别人的后面了。这可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线,如果现在就输了,日后就难有出头之日了。为了孩子发展好,父母不得不陪着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忙碌。
●理性的分析——不要太着急
有很多心急的父母带孩子去看心理门诊,而孩子出现的问题却很普遍,而又发人深省。例如有一个女学生的妈妈很得意地赞扬女儿的钢琴已考过8级,然而女儿却悄悄地对医生说,她从未喜欢过弹琴,只是为了妈妈而当作任务。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在幼儿园、小学时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中学的时候常常因缺乏学习动力而厌学,产生一些心理失调,并通过躯体问题和行为异常表现出来,如检查不出躯体原因的呕吐、躯体不适、书写困难、注意分散、容易发脾气等。
所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未必就是真理。人的一生是马拉松长跑。孩提时代的表现不过是热身和一场短跑。长跑取胜的技巧是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精力、冲刺的进发,以及逐渐加速的步伐。胜利的长跑者,绝对不会一起跑就全力以赴地冲在前面,而会积聚力量,保持信念,以终点前的冲刺来迎接人们的掌声。
●应对的准则——积聚力量
让孩子在人生的起点上就全力以赴,无异于透支孩子,与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如“让孩子充满信心地跑向终点。”
口号2:学习外语从娃娃抓起
“学习外语从娃娃抓起”,一些民办幼儿园不论实际的师资如何,只要挂上双语的牌子便不愁生源。
●现实状况——缺少师资
调查显示,上海市80%以上的幼儿园开设外语,60%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教授英语,约半数儿童每周学习外语时间2~3小时。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没有开英语课的幼儿园则是很落伍了。然而师资水平堪忧,尤其是缺乏正规幼儿英语老师。虽然教学内容简单,很多教师尽可能业余充电,以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但是娃娃们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句纯外语呢?
●理性的分析——受大脑发育影响
在儿童期,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外语相对比较容易,发音也更准确,但并非是年龄越小越好。
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有类似之处,母语为学习第二语言奠定了基础。当儿童的大脑逐渐成熟,思维逐渐抽象化,他借助于母语发展而逐渐获得了语言规则,并在学习第二语言(外语)时利用其中一些规则,使学习更加容易。而且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学习外语的效率也会获得很大提高。
语言发展初期,如果接触的语种较多(包括方言的种类),便会干扰儿童对语言信息的处理,一般超过2种就可能会令婴幼儿的语言发展速度放慢,因为幼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各种语言信号,直到最终理解并说出。在儿科临床中经常遇到开口晚的幼儿,其家庭方言就有3、4种。
外语的学习需要以母语作为一种转换桥梁,在母语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幼儿学习外语的敏感期应在7—8岁或者10岁之前。在此阶段学习外语,可以很容易地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在过了敏感期之后,如果学习外语的目的明确,方法正确、环境适宜,也仍能获得好的外语能力。
●应对准则——注重成效
与其“学英语从娃娃抓起”,何不营造环境,激发动机,使“学习英语要注重成效”?
口号3:给孩子读最好的学校
“就这一个孩子,怎么也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幼儿园、让他读名牌重点的学校”,很多父母都这样踌躇满志。可是,总有一部分家长在把孩子送进去之后,后悔不迭。
●现实状况——注重牌子
每年孩子入园、升学前,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找一个最好的幼儿园,找一所名牌重点学校,以为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学校就一定能学习好,好的前程就得到保证。为此,他们不惜动用所有能够利用的关系,不惜花费辛苦的积累交付昂贵的赞助费,甚至不惜调换住房到幼儿园、学校旁。但是孩子进去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理性的分析——符合个体发展
一所好的幼儿园或学校,有自己优势的教育特色与能力,但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当父母不考虑孩子的自身特点而把他送入一个最好的幼儿园、学校之后,他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缺乏与周围同辈人的竞争与交流,逐渐失去自信和学习的动机,逐渐变得情绪低落、厌学孤僻等。甚至名校中有一些智能中等、但适应能力偏低的孩子,被老师当作智力有问题,而带到医院检查智商。
从孩子自身心理特点出发,符合孩子个体的发展,父母可以为他选择最适合的学习环境。这一学习环境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最近发展的区域”,也就是最接近他们的发展现状、智能强项和发展水平以及气质特点、个性能力,更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的学习环境,使他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信心达到这种高出现状的要求。只有这种环境才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和能力都能处于最好的状态,潜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个体发展的理想环境,但是父母修正原有的一些口号,改变片面的观念,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和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就是一种适合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
●应对准则——适合自身
毕竟“给孩子读最好的学校”未必是真爱孩子,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