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 730299
摘 要:针对历史学科而言,思辨能力是一种具有学科特点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开展教学的自觉行为。文章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思辨能力
为了实现我国高中生的素质教育,教育部门针对教育理论和方式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希望能够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学生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缺失的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面向我国社会的重大发展目标,全面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人才储备的基础力量,成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有用人才。因此,学校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各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高中历史学科在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各校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要注重高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社会性以及实用性,一定要加强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间的联系,要尽最大的可能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热点话题,把教学内容和热点话题相互融合,把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融合,再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和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就有兴趣,也会主动参与。总之,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性,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巧设问题,强调思辨
随着时代的发展,巧妙地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思维,发挥主体地位,这样就能在历史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然而谈到创新、发展、进步,我们就要敢于问为什么,敢于说“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孩童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不断追问“为什么,哪去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常被一个叫“面子”的东西束缚着;被一种叫“规矩”的东西约束着;被一种叫“传统”的东西制约着。所以,教师要敢于创新,要跟传统与规矩较量。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提问。对那些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鼓励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这些学生的观点与想法是错误的,教师也要表扬其勇敢的精神。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研究,在轻松的环境下,使学生不断进步,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1.树立发展变化理念。历史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在这种发展变化中了解以及掌握相关的历史,才可以真正了解历史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动向,所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树立发展变化的理念,不要静止地看待历史知识,不仅要了解它的过去,还要对它的现在与未来进行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分析开辟新航线内容的时候,不只是要看到其对外残酷掠夺的事实,还要看到其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贡献,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变化的理念,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思辨能力。
2.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的发展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并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分析历史现象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全面辩证的观点,不仅要看到历史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主张一分为二的观点,但是也一定要掌握住事物发展的主流,对其予以一定的肯定或者否定。比如,在分析中国古代分裂割据现象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其混战破坏的现象,还要看到在分裂割据局面下的发展形势,如人们急切渴望和平统一、民族融合趋势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等情况,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可以全面分析问题,进而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目前,由于学校对学生历史思辨能力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案,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无法运用变相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思辨能力迫在眉睫,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要敢于质疑,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继军 批判性思维: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人格特征[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07):39-40。
[2]解玉荣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51-52。
[3]庞晓晴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66-67。
论文作者:马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思辨论文; 历史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