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护生在儿科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乔秋萍

90后护生在儿科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乔秋萍

乔秋萍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儿科 045000)

【摘要】目的 探讨90后护生在儿科带教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采用分析500多名90后护生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探索。结果 根据护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了护生实习效果。结论 根据90后护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90后护生 儿科带教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92-02

临床实习是每一名护生的必修课,儿科又是护生必修的主要科室。我院每年有100多名护生在我科实习,护生都为“90后”。由于儿科的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面对的病人都是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很难配合治疗,其次还需做家长的工作,家长也多数是独生子女,使多数为独生子女的“90后”护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在这个90后”凸显的时代,做好带教工作,笔者对近5年来500多名护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90后”护生的在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生畏难情绪大:由于社会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个性突出,心智不太成熟,任性、偏激承受能力差、受不得委屈,当她们面对挫折时易焦虑、紧张。有的护生在工作中遇到歧视、辱骂时有的和患者发生冲突,有的一蹶不振。家长对儿科医护人员的要求又特别高,使不少“90后”护生入科前就有畏难情绪。

1.2主动性差,对护理工作片面理解:“90后”的护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动手能力差。调查表明约40%的学生报考护理专业是为了好就业,30%是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是父母的意愿被动的接受这个工作。只有20%是热爱护理专业,认为它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剩下的就是服从了专业的调配。所以工作时被动、缺乏热情,在实习中相比“70”后“80”后相差甚远,绝大多数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在工作中缩手缩脚怕脏、怕累,积极主动性差。

1.3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差:“90后”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但不能较好的适应儿科工作环境。现今家庭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所以病房中常常是一个患儿、多个家属陪护的情况,环境十分嘈杂。实习护生不能适应儿科环境及自身角色转变,这种情况下易使护生和患儿家长双方心情烦躁,在面临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家长时,不知道如何交流,不注重说话技巧,仍把自己当作学生,自我放任,单纯进行护理操作而忽略护患沟通,而引起家长不满和不信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带教老师方法不当:以往选择带教老师是选年资高的老师担任带教工作,而不是通过考评选出真正具备带教资格的护士来担任。[1]有的带教老师不能满足护生的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的老师不注意护生的特点,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做到“放手不放眼”的方法,大胆放手让护生去尝试,严重影响了 护生实习的积极性。

1.5法律意识淡薄:在我们“三甲”医院中,大部分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实习的护生更为淡薄,不能意识到尊重患儿各项权力的重要性。

2 对策

2.1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要求带教老师既要有老师的义务,又要担任长辈的角色,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 入科时主动询问护生目前感受到的压力有哪些,向护生讲解实习压力存在的普遍性和护士应具备的心里素质。让已在科室实习了一段时间的学生与之交流并表示理解与同情,向护生介绍她们的经验,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安排工作时由易到难,让护生逐渐建立自信心,消除畏难的情绪。

2.2护生初次步入社会,思想还不成熟,带教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工作观念。教师可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寻找和解决某些护生的厌学问题,力求使每个护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开始儿科的护理学实习。调节护生的情绪,让护生了解做父母的不易,给护生讲解护理工作的神圣和重要。同时,当护生的付出得到患儿及家属的肯定时,当临床实践中有了小小的成功时,要积极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她们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习主动性。

2.3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护生不能与患儿及家属良好的沟通,为了传授良好护患沟通技巧,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及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学中可以通过个案讨论、角色互换扮演来巩固专业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扮演家长来感受如何讲话更能让家长接受,例如,有的护生给病人肌肉注射说你“把裤子脱了”,有的学生学生说在前面加个“请”字,不知道先沟通,再提出要求,有的学生讲的比较好:“某某大姐,要给孩子打针了,请把裤子拉下来配合一下好吗?”这时学生自己会切身感受到这话怎么说让人听得更舒服,使患儿及家长愿意配合治疗。注意灌输关心、体贴病人的意识,在儿科尤其要注意爱心教育,告知学生应当学会去接纳、理解患儿及家长的一些不友好行为,如拒绝治疗等。鼓励护生主动与患儿及家长的交流,教给护生用游戏的方式作为首次接触患儿的方法使家长开心,患儿不哭闹,护生愉快,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2]。

2.4在带教方面我们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针对护生渴望自由,想要尊重、不喜欢管束的特点人性化管理,更新带教观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护生为中心”给她们应有的尊严,不使用生硬的批评教育方法,鼓励护生大胆的进行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出科时让护生对临床的带教老师从对学生的关心程度、耐心程度、与护生沟通和工作方法、带教过程中“放手不放眼”、尊重护生和保护自尊心等各几方面来进行进行评价,促使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5对护生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每人发一本科室自制《安全警示读本》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带教过程中老师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始终,使护生知道患者的权力与义务,护士的权力与义务,使她们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 小结

总之,针对90后护生的特点充分了解护生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护生面临的困难,做好相应教学设计,才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护生在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晓英,对80、90后临床护生带教的感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第2期:341.

[2]雷美容,柯笑燕,张琴,护理本科生首次儿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探索[J].《护理研究》,2007,第21卷,第5期中旬版:1303-1304.

论文作者:乔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90后护生在儿科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乔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