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与计算机网络_电脑论文

期刊编辑与计算机网络_电脑论文

学报编辑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编辑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计算机在文字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人员,正在逐渐领略其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对大学学报在传递高校科研与学术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未能得到同步重视。本文对此发表一些粗略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ABC

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人们还未普遍得知计算机网络为何物,有何用处。而在本世纪末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起来。

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一系列(两台以上)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按事先商定的规则相互进行高速而及时的数据通信。进网的计算机可以是巨型机、大型机、微型机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协同处理。

在这里,资源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要素,包括计算机处理能力、数据、应用程序、硬盘、打印机等等。资源共享也就是共享网络中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硬件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对一些昂贵的设备,如大型机、高分辨率打印机、大型绘图仪和大容量外存实行资源共享,可节省投资和便于集中管理。而对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可允许网上用户远程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及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可以进行远程终端仿真和远程文件传送服务,避免软件方面的重复投资。

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交换功能,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远程电子购物、电子金融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等。

协同处理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在网上各主机间均衡负荷,把在某时刻负荷较重的主机的任务传送给空闲的主机,或者利用多个主机协同工作来完成单靠一个主机难以完成的大型任务。

正因为计算机网络有如此强大和奇妙的功能,它在工业、农业、教育、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国防、科研等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就以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来说,这一最早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立的计算机网络,至1997年底为止,已经联系着175 个国家和地区、4万多个子网、500多万台电脑主机,目前,网络还在以165 %的年增长率向全球扩展。有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球的Internet用户将达到2亿户。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发展速度!Internet 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其原因在于在Internet上保存的信息资源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每一个方面,从菜谱到人造卫星的图像,从社区的通讯到政府的报告,从大学课程细节到股市行情,从文艺小说到计算机软件,从报刊文章到科学论文,等等,无所不包。而且,这些信息资源还在随着Internet的扩展而不断增长、不断更新。可以说,Internet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类可以共同享用的、永不关闭的全球图书馆。同时它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手段和工具,如:(1)信息查找,包括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 专题讨论(Usenet )、 菜单式信息查询服务(Gopher)、广域信息服务系统(WAIS)和电子公告栏(BBS)等;(2)电子邮件(E-mail);(3)远程登录(Telnet);(4 )文件传输(FTP)。 对计算机网络以及以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发和研究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件头等大事。

二、网络——架起一座连接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桥梁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应该说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作者需要自己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以求与读者交流;而编辑需要作者为自己的刊物提供高质量的稿件,以使自己的刊物在某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长期以来,学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松散的、若即若离的状态,而且范围也仅局限于本校。这其中原因种种,既有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报办刊目的上的限制。编辑不能广泛地加强与作者的联系,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是相当不利的。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对大学学报来说,只要有一台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将有关自己学报的信息,包括办刊宗旨、刊物特色、栏目介绍、来稿要求等等通过网络传递给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作者,如果编辑计划在某一领域或对某一学术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约稿,或使用Internet上的专题讨论(Usenet)。编辑可以将需要讨论的问题向Usenet提问,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在Usenet上读到几十篇有关此问题的探讨文章。这些文章来自世界各地,思路开阔,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同时,编辑也可以在Usenet上访问与学报内容有关的专题讨论组,获取相关信息,并依此信息展开与作者的联系和讨论,从中发掘具有一定质量的稿件。这样既能发挥编辑在组稿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又能充分调动作者进行充分发挥的积极性。相信如此组来的稿件绝大部分是具有作者自己独到看法的、充满生气与活力的。网络可以使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更加广泛与深入。

三、网络——编辑的资料库

编辑在对来稿进行审稿时,往往需对所述论题的意义及学科价值作一个大致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的依据便是编辑头脑中储存的、日常从各种渠道所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依靠编辑的记忆力加以保存的,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需要及时更新。虽然大脑的容量是极其庞大的,但由于受到人类记忆力、思维定势以及获取信息渠道局限性的限制,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出现某些偏差。如果编辑在审稿时所作的判断依据的是错误的或是过时的信息,那么出现判断失误就在所难免了。有些学报办得死气沉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编辑的学科信息获取不通畅有关,而网络恰恰在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编辑能经常从网络上获取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或在审稿过程中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有关的学术信息,那么就能大大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提高刊物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

四、网络——引导编辑工作朝着无纸化方向发展

自古至今,编辑一直是一项与纸张打交道的工作。由于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一观念开始受到冲击。有人预料,编辑业将向无纸化方向发展。最终,编辑将告别纸笔生涯,进入一个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为依托的、崭新的编辑时代。

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日益普及,许多作者已经习惯于用电脑写文章。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将为作者投稿带来极大的方便。只要学报的计算机联网,并有一个E-mail信箱, 作者就可以通过网络在一分钟内将论文传送到学报的计算机中,既不需要信纸、信封、邮票,也不需要邮递员,十分方便,且快捷、安全。而日益更新的文字处理软件为编辑在电脑上修改稿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样,编辑将处理好的稿件发排到印刷厂,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国际上,E-mail 正在成为今日信息社会十分重要的一种现代化通信手段。

五、网络——为学报走向世界提供崭新渠道

长期以来,学报一直是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境,甚至于仅仅只是教师们评职称时才派得上用场的一本刊物。因它无创收能力,近几年来尤为受到冷落,许多学报在刊物出版经费、编辑部的工作条件、人员待遇等等问题上至今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其实,学报是一个向社会传递高校学术成果学术信息的窗口,从它可以反观该校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学报搞得好,可以有助于提高学校在社会上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各大学学报在发行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这对扩大学报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报架起了一座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试想,如果能在计算机网络上专门为学报设立一个网站,或者在本校的网站上为学报设立一个栏目,将每期学报的目录、论文摘要等内容输入计算机网络,使之传遍全国以至世界各地,那么大学学报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仅是今天靠有限的赠送与订阅所能达到的。

标签:;  

期刊编辑与计算机网络_电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