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育娥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感染科 河南平顶山 467099)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焦虑与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其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294-02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因多种肝炎病毒所致,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特征,患者常表现出肝区痛、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乏力等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因此,需要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措施。人性化护理是通过传播、教育、干预的方式帮助个体、群体构建健康行为目标,以便达到健康目的一项护理方法。据报道,此方法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对我院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数字表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接诊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25例男,20例女;年龄为25~50岁。观察组45例,24例男,21例女;年龄为30~55岁。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课题研究,其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病例排除标准[2]:①存在意识、理解、表达、视听等障碍;②伴有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③因某种原因在研究中途主动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介绍院内环境、疾病病因、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安排舒适、安静的病房;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依照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益活动,如太极拳、散步等。

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针对初入院患者,由健康教育小组(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责任护士等成员组成)全面负责专题健康教育讲座、健康评估、心理干预等内容;通过模拟、示范的形式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至其完全掌握为止。②心理护理:以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和患者主动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掌握其心理状况,引导患者阐述内心想法,做好聆听角色,及时予以心理疏导,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重点讲述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③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在病房内、疗区走廊、护士站等摆放绿色盆景、粘贴健康保健知识的壁画等,促使患者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使其感受到温馨、舒适。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操作期间,将其看做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予以尊重、理解,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消除不良心理,帮助患者以健康的心理接受治疗、护理。④功能锻炼:督促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如在渐进式肌肉放松锻炼期间,以正确的方式指导患者以紧张、松弛形式锻炼肌肉群,包括头面部、前臂、胸腹部、肩部、腿部、手、颈部等,加以配合深呼吸,使其体会到紧张、放松的感觉,直至全身达到放松状态,30min/次,3次/d。⑤出院指导:针对确定出院的患者,叮嘱他们注意饮食搭配,合理安排运动量,与患者互留电话,保持联系,同时叮嘱患者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咨询,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焦虑、抑郁状况;分析两组生活质量。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50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等,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况(x-±s,分)

2.2 分析两组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临床上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疾病无法得到根治,进而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据报道,多数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精神负担[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得医学目的、健康概念在关注生存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长期生活质量,促使个体在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处于健康状态。人性化护理之所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是由于多数患者缺少对疾病传播、防护等知识的认识,再加上担心疾病治不好传染他人等问题致使其心理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因而直接影响到了疾病康复。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能够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时消除负性情绪,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问题的认知,增强治疗信心。我们常说的生活质量主要是指不同价值、文化体系内的个体对于自身目标、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生活状况的体验。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都会有生活质量较差的情况,但是在经人性化护理的有效实施后,能够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思想面对疾病与社会人群,从而提高其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充分说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使其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据此,人性化护理利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情绪的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施岑娟.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0):263-263.

[2]于洪博,朴顺梅,陈丽红,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5):609-612.

[3]吴玉贞.人性化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3):1588-1590.

[4]张艳梅,吴雯,刘淑丽,等.循证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65-66.

论文作者:徐育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徐育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