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各地经济在 10 多年来实现的高速增长,工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用电量也大大增加,对各地的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系统是各地电网系统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有效提高了电网的运营自动化程度和数据传输能力,而配网调控一体化是电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在结合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措施,为推进电网配网调度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提高各地电网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效率提供参考,对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同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电网;智能系统;源端维护
1 引言
随着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行的实施,一体化电网的统一协调控制需要在多个调控或多级调控中心之间实现电网图形的一体化维护,对大电网的图形浏览及标准化、智能化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目前,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大电网一体化安全稳定优质运行为目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IT 技术开展调控云建设,打通调度各专业数据壁垒,整合电网各类数据资源,实现电网数据充分共享,逐步形成“资源虚拟化、数据标准化、应用服务化”的调控技术支撑体系。电网图形一体化维护作为电力系统图形管理类业务部署在调控云平台上,调控云的快速发展及WEB前端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应用,给Browser/Server(B/S)架构下图形一体化维护的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图2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
2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技术
2.1源端的全景技术
源端的全景技术是源维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分布在公共区域(PUBLIC),应用程序区域(APPLICATION)和扩展区域(EX-TENSION)中。在运行过程中,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和运行模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在技术形式应用过程中,功率模型的构建和设计过程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在运行该技术的过程中,它还具有某些关联的属性。
2.2厂站源端技术
厂站的源端技术是使用IEC 61850系统标准构建功率模型,并针对该功率系统中的结构,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和其他系统全面构建功率模型,从而形成相关文档 和电源操作系统。进行全面描述。但是,在构建功率模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构建。
使用模型工具将SCD文件转换为CIM文件,并使用SCL描述语音将SCD文件转换为CIM描述语言。转换文件后,可以通过服务器传输功能将文件传输到主站。主站的接收系统将及时接收文件。并自动生成与集成电网运营智能系统相匹配的数据模型,使整个主站的功能更加便捷。达到免维护的目标,从而有效减少主站的工作量,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应当注意,在模型源处执行的维护不是强制性的文件转换。文件转换的目的仍然是建立模型。但是,该模型的便利性与系统功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同时,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不会影响终端的响应。目前,在计算机自动化软件的应用下,运行智能系统数据源的集成电网主站系统可以完成矢量图形的输入输出。该文件的格式通常为SVG格式,非常方便。这类文件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图形对象的详细描述中,包括样式,图形元素等。SVG文件本身具有某些优点,主要是与CIM文件结合使用。由于兼容性和相互识别,可以将两个文件同时导入到主站中,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图形的具体情况,并方便后续工作。集成的电网运营智能系统终端涉及多种类型的图形。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在主接线图中通过服务站的传输功能将SVG文件传输到主站。同时,根据主站的图形转换功能,也可以形成主接线图,源端维护技术标识见表1。这种相互转换有利于改善拓扑连接结构,有效提高主站图形的维护效率。
表1 源端维护技术标识
2.3控制技术
电网系统中主网主要连接输电线路系统网络与变电系统网络。配电网主要根据用电部门所在区域的用电情况为其配送电能,如果系统运行出现故障会影响其配电范围内用电部门的正常用电,但是不会对电网系统整体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性要弱于主网,在电网系统配网调度一体化建设中,需要更加重视主网安全性与稳定性运行。同时,配网调度一体化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电力调度能力的基础上,在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各区域用电部门的用电信息能够较为及时地传输至配电、调度部门,但是一些电网单位由于调度系统及电力调度设备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现电力在区域范围内的调度,如果能够提高其电力调度管理能力,将有效促进配电调度一体化的推广应用进程。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为电力的生产、输送、配网等工作环节都提供了信息支持。但是电网监测与用电信息的增加也提升了电网软件系统的工作量,对于软件系统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多数电网单位使用的软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大数据处理及机器学习等高级算法的应用还比较少,一些核心数据的处理算法设计还较为落后,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过低,无法满足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作业要求,因此对于电网的软件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也是推进电网配网调度一体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2.4技术的关联性
在电力配送调度一体化建设中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与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使用最常使用的 2 个系统,在这 2 个系统的共同参与下,电网系统在配电、调度、监测等环节的工作效率的得以有效提高。但是目前这个 2 个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实现信息的直接交互访问与关联功能之间的联动,在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配电调度一体化的建设中,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对信息传输与处理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GIS系统与SCADA系统的相互独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电调度一体化的自动化程度,增加了配送调度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工作业量。因此,为了有效推进配电调度一体化工作,电网软件技术人员可以从实现 GIS 系统与 SCADA 系统之间数据的交互访问为切入点,提高 2 个系统之间的联动性,从而提高配电调度工作的一体化、自动化程度。
3 结束语
我国电力事业在近些年取得的长足的发展,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建设也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提高了电网系统信息传输的能力,为提升电网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配网调度一体化是我国电网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向,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提高调度管理能力、提高系统的兼容性、提升电网软件系统智能化程度 3 个方面入手,推进电网配网调度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提高我国电网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坚.浅谈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11):191.
[2]黄凯. 大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王颀,于涛.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技术[J].通讯世界,2016(12):189-190.
[4]黄凯,杨骥,顾全.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71-75.
[5]江伟奇. 面向电网智能调度的信息统一建模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
论文作者:黄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图形论文; 主站论文; 数据论文; 《河南电力》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