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 321000
摘 要:以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角度架设从文学到影视的跨媒介阅读,以比较法、增删法、顺序置换颠倒等方法,分析并感受经典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文学有经典,影视也有经典,在这个读图时代,我们只有细细评味,慢慢咀嚼,才能对经典进行理性阅读和有效沉淀,才能在阅读的海洋里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关键词:比较 经典 影视
一、教学设计
节选宝黛相会至摔玉之前的片段,从细节(神态、动作、语言)看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以比较、增删、顺序置换颠倒等方法,分析并感受经典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导语:一朵玫瑰,我们以为,使它更美的是它的芳香。一个人,我们以为,使他更美的是他的灵魂,而一部经典,无论是文学的理性阅读抑或影视的感性阅读,都能以其丰富的内涵滋养我们的灵魂。今天,让我们走进经典、解读经典,向经典致敬。
2.细读文本
(1)梳理节选文字的写作内容:相识 问书 问名 问字 取字。
(2)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回归文本的时代背景,比较宝黛之间、宝黛与众人之间在神态、语言、动作上的不同。完成图表填空。思考这些不同之处的原因,进而分析宝黛的人物形象。宝玉神态:四笑。宝玉动作:看罢、走近、坐下、细细打量一番。宝玉语言:旧相识、(先)问书、问名、问字、取字。黛玉神态:无。黛玉动作:无。黛玉语言:“不曾读”、“黛玉”、“无字”。众人(贾府中人/一般人)神态:贾母笑、探春笑。众人语言:有礼。众人动作:客套。①宝玉多次“看”的动作(比较他与一般人的不同),体现他怎样的形象特点?答:直率外露、不拘礼教、与众个别的叛逆者。②黛玉的回答为什么如此前后矛盾?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答:小心谨慎、敏感多思、与众个别的个性者。③为什么给初见的黛玉取字?由父母长辈取字,是极严肃的一件事。名是由父母在正式场合用的,而字是同辈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相称用的,以明尊卑、以示尊重。贾宝玉自己无字。答:除了宝玉自身不拘礼教的叛逆性,更多的是宝玉对黛玉的欣赏和尊重,这是敏感自尊的黛玉最需要的;是宝玉对黛玉的关切与情愫;两个个性者、叛逆者,在这里相遇、相知,如此不同,又如此相同,涌动着一份心有灵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比较文本与影视
(1)语言细节改编:生活化。听一段音频,记录影视剧本的对话(直接在文本上修改),比较文本与影视在语言上,你更容易接受那个版本?音频播放。影视。“这个妹妹——我见过!”(做示例)“虽然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就算是旧相识,今天就当作远别重逢吧。”“妹妹读过书吗?”“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表字是?”“我送妹妹一个妙字,就叫‘颦颦’二字最妙。”“《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林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两个字是再妙不过了。”“除《四书》以外,杜撰的也太多了,我就不能杜撰一个!”
文本。“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妹妹可曾读书?”“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2)神情变化的演绎:丰富性。提问:看视频,请尝试描述影视剧中黛玉不同的神情表现,至少两处。视频播放。黛玉形象是抽象的,其形象描写是写意的,影视用镜头的推进和特写,将文本文字的神态外貌描写,转换成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这种精准的神情演绎,让我们可以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变化,又令我们窥见了黛玉的灵魂。
(3)动作细节的创造:掌心写字。①宝玉用双手捧。假设:一只手。体现:对女性的尊重、对世俗的叛逆。答:很显然,黛玉是在体察到宝玉的神情后,才于自己的掌心写了“黛”字,这一处,是她的体察入微,是她的细腻多思的形象体现,如果一开始就写,未免有轻视之意,更有轻浮之感,不符合黛玉的形象。因此,情节的增补也需恰到好处,正如文本的写作顺序,也是独具匠心的,在宝玉的问书问名一节,同样不能更改顺序,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宝玉那“愚顽怕读文章”的叛逆性。②假设:一开始就写字。体现:体察入微、细腻多思。回归文本:(顺序的置换颠倒)。思考:如果宝玉先问名再问书?如此有违常情常理,这“行为偏僻性乖张”,正可以体现人物的关切所在,正可见人物的真性情。答: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宝玉最怕“书”,因为世俗的书是进身之阶梯,是仕途经济;宝玉最爱书,爱的是“杂书”,非关仕途,只关性灵。这一问,问出了宝玉的性情、问出了他的灵气,也问出了他的叛逆。
经典的影视作品只有把握文学的灵魂,才会成就有益的改编和创造,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不论是何种形式的阅读,我们都要学会审视,学会评价,学会取舍。让我们阅读经典,致敬经典,做一个灵魂有芳香的人!
论文作者:孔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宝玉论文; 黛玉论文; 经典论文; 的是论文; 影视论文; 神态论文; 文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