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两种语言的关联与时间距离_美国时间论文

英汉语中的现时相关性与时间距离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现时论文,英汉论文,距离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问题的提出

      在时(tense)与体(aspect)研究领域,英语教学语法中的“时态”是时与体的混合物,如“过去将来时”中“过去”是时,“将来”是体。时具有“现在”指示性,体则没有。学界对汉语句尾助词“了”的时体表达功能的讨论涉及两个概念:“当时相关状态”(currently relevant state,CRS)(Li et al.1982;金立鑫、邵菁2010)和“现时相关性”(present relevance)(Binnick 1971;陈前瑞、王继红2012)。“当时相关状态”中“当时”指参照时间,“相关”指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有关联。“现时相关性”指参照时间与“现在”有关联,事件时间与“现在”无关。根据ERS时体理论①,“当时相关状态”与体有关,“现时相关性”与时有关,如:

      (1)a.下雨了。b.那时下雨了。c.(我)来了!来了!d.快要到(车站)了!

      (1a)的“当时”参照时间是说话时间(现在时),两者与事件时间重叠。(1b)的“当时”参照时间是“那时”,前于说话时间(过去时),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有关联。尽管(1a)和(1b)中参照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不同,但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的关系相同(R=E),均表“下雨”事件的开始(起始体),该意义由句尾“了”负载(金立鑫、邵菁2010:319)。陈前瑞、王继红(2012)将(1c)中“了”归为句尾“了”的最近将来时用法,是在“现时相关性”的促动下由完成体演变而来,认为该演化路径是世界语言时体将来时演化的一种罕见现象,却是汉语通用语和方言时体将来时演化的常见现象。若以同样思路,(1d)中“了”也表由完成体演变来的最近将来时。就是说,(1c-d)中句尾“了”表最近将来时和完成体。

      (1a)和(1c)时体意义不同,句尾“了”究竟表何种时体意义?现时相关性与时和体有何关系?现时相关性既然与“现在”关联,它表示现在时还是将来时?最近将来时中的“最近”是否说明汉语的时有“近时”和“远时”的时间距离划分?英语如何表达现时相关和时间距离?英汉在此问题上是否具有可比性?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2.现时相关性与时体表达

      Binnick(1971)和陈前瑞、王继红(2012)认为现时相关性是体概念,但依据ERS理论,现时相关性不表示体而表示时。“现在”是参照时间R和说话时间S关联的指示概念,与事件时间E无关。现时相关可与时点性或时段性的“现在”相关,如图1中时点“现在”(Rs=S)和时段“现在”(

间的时段):

      

      时点和时段是相对而言的,“五分钟”可被识解为时段,“这些天”亦可为时点。(现在时)进行体中时间状语的时点/时段性决定句子的合法性,时段性for some time被排斥,如:

      (2)a.*He is running for five minutes.b.He is studying German these days.

      本文只讨论将来和过去事件与时点现在相关时句子的时体意义。有两个问题需说明。首先,汉语中区分四个“了”符合语法分布事实(金立鑫1998):词尾时间助词“

”、句尾时间助词“

”、句尾语气助词“

”、词尾起补语作用的“

”。“

”与“

”的差异在于,删除“

”不改变体意义且句子仍合法,删除“

”要么改变体意义要么不合法。“他会杀了你/他会害了你”中的“了”是“

”(马希文1983),在前句中可替换为补语“掉”,后句中可替换为补语“死”。其次,英汉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影响句子体意义,Vendler(1967)和Smith(1991)所言的成就动词(achievement verb)可进一步分为累积性和非累积性两类,前者在发生前有累积过程(如“到达/赢”),后者则没有(如“看见/爆炸”)。

      2.1 将来事件与现时相关性

      2.1.1 汉语隐性现在时

      句尾时间助词“

”、时间副词以及助动词可隐性地表达时,仅依赖语感很容易误判。如:

      (3)

.He is winning.

.He is reaching the station.

      

.他快要赢了。

.他快要到达车站了。

      Rothstein(2004)认为(3

-

)表“进行成就情状”(progressive achievement)。其实句中动词不是累积成就动词的用法,而是达成动词(accomplishment verb)的用法,动词内在时点情状被说话者主观扩展为短暂时段情状。汉语部分累积成就动词也可用于进行体(“那匹马正慢慢死去”),但(3

-

)则不可以,而用“快要……了(

)”合法。陈前瑞(2005,2008)提出句尾“

”可用于将来时,(3

-

)表示“将来时+完成体”。我们认为该假设不符合事实。

      在不含其他时间词的简单句中,“快要”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示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之间的主观短暂时段,ERS关系为S=R<E,表示现在时。“快要”具有表“现实”意义的功能,强调参照时间上事件的状况。“现实”在ERS关系中可为过去时和现在时,但排斥将来时。“将要”表非现实或虚拟事件,其参照时间晚于说话时间,ERS关系为S<R=E,表示将来时。“快要”可接受表过去或现在的时间状语,但“将要”可接受度低(非现实与现实的冲突),如:

      (4)

.现在他快要赢了。

.当时他快要赢了。

      

.?现在他将要赢了。

.?当时他将要赢了。

      (4

-

)中“现在/当时”是“现实”范畴,此时“快要”指向行为本身,凸显“体”的属性。(4

-

)接受度低是因为“将要”与“现在/当时”不兼容。若将时间状语替换为将来时间,“快要”和“将要”的语义功能进一步显现:

      (5)

.明天他将要回国(了)。

.?明天他快要回国了。

      

.下周我们将要放假(了)。

.?下周我们快要放假了。

      很明显,“将要”与将来时间状语兼容,与过去/现在时间状语兼容度低,而“快要”与过去/现在时间状语兼容,与将来时间状语兼容度低。上述分析说明,简单句中“快要”不能与将来时间状语匹配,但含有时间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无此限制,因“快要”的辖域仅限于小句结构内,如:

      (6)a.(下周)和她分手时,她快要过生日了。

      b.(下学期)到我入学时,他快要毕业了。

      再看句尾“了”。例(5

-

)无论有没有句尾“了”都合法(删除句首时间状语也如此),原句与删除句尾“了”后的句子均表“将来时+将完成体”②,说明“了”是语气助词“

”。前文例(3

-

)的“了”是“

”,不可省略,如:

      (7)a.他快要赢*(了)。

      b.他快要到达车站*(了)。

      既然在不含其他时间词的简单句中,“快要”表现在时,但(7a-b)表“现在时+完成体”也不符合事实。金立鑫(2003)和王伟(2006)指出句尾“

”具有表起始体意义的功能,但陈前瑞、王继红(2012:166)认为起始义与最近将来时无明显区别,事件在参照时间之后很快发生是最近将来时的语义内容。这种观点混淆了体和时的概念,起始可以是“现在”起始,与最近将来时有别。事件时间在参照时间之后是体意义,不是时意义。(7a-b)表示“现在时+起始体”,事件在实现前有一短暂累积过程,“

”表示累积过程的“起始”,且“起始”发生在“现在”。

      同理,(1c)中“了”表最近将来时也不妥,它很可能是对“你怎么还不来”的回答,语境排除了词尾“

”。其中的“了”为“

”,不可省,强调事件实现前短暂累积过程的起始,表示“现在时+起始体”。说它是现在时是因“来了!”不能与将来时间状语兼容,但与“现在”则可以,如(8a-c):

      (8)a.*我五分钟后来了! b.*我一会儿来了! c.我现在来了!

      d.我马上来(了)! e.我这就来(了)!

      (8d-e)中“了”是语气助词“

”,省略后合法且体意义不变。含有“

”的(1c)指向说话时间上的动作行为,可从英汉对译中得到验证:

      (9)

.(我)来了!来了!

.I'm coming! I'm coming!

      

.我马上来(了)!

.I'll come right away!

      

.我将要/将会来!

.I'll come!

      (9a2)是(9a1)的最好译文。在时体意义方面,英语(9

)为“现在时+进行体”,汉语(9

)为“现在时+起始体”,分别与前文(3

-

)和(3

-

)的时体意义相同。“*我正(在)来”不合法,这也是(9

)起始体与(9

)进行体的差异所在。

      以往对助动词“要”和“会”颇有争论,有动词(朱德熙1982)、副词(吕叔湘1982)、单列词类如“能词”(高名凯1986)、“衡词”(陈望道1978)的说法。副词除少数(如“差不多/也许”)外一般不单独做谓语。“会”通常能单独做谓语,“要”一般不能,因而“会”更具动词属性,“要”更具副词属性,如例(10)。一般认为否定副词“没(有)”和“不”否定不同对象,“没(有)”用于客观陈述,否定过去和现在情状,不否定将来情状;“不”用于主观意愿,否定将来情状,如例(11):

      (10)a.你要去美国吗?*要(的)。b.天要下雨吗?*要(的)。

      c.你会去美国吗?会(的)。d.天会下雨吗?会(的)。

      (11)

.他要去美国。

.他没(有)要去美国。

.*他不要去美国。

      

.他会去美国。

.*他没(有)会去美国。

.他不会去美国。

      例(11

)中的“不要”不是副词“不要”,而是助动词“要”的否定形式。助动词“要”类似于“打算/想”,着眼现在情状,指向说话时间上的主观意愿,“会”相当于“将会”,着眼将来情状,指向说话时间之后的动作行为。因此“明天他要去美国”中的“明天”修饰“去美国”,“要”的定位时间是“现在”,表“现在时+将行体”;“明天他会去美国”中的“明天”修饰“会去美国”,表“将来时+将行体”。两者表达的时意义显然不同③。

      以上分析说明:1)在不含其他时间词的简单句中,时间副词“快要”与助动词“要”都表示现在时,“将会”与“会/将要”都表示将来时,因“将会”不能与表示“现在时+起始体”的句尾“

”共现,如“他将会赢(*了)。2)“

”不表“将来时+完成体”,将来时中的句尾“了”是语气助词“

”。3)当英语所谓“累积成就动词”用于“现在时+进行体”时,对应的汉语采用“现在时+起始体”,可刻画如下(Ei、Ec、Ed分别表示现实情状的起始点、进行段及终止点):

      

      英汉现在时均要求S=R,但汉语在体的ER关系上比英语更细致。英语没细分现实情状的起始点和进行段;汉语则着眼于已进入情状的起始。

      2.1.2 英语be-结构的现在时本质

      英语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表达有别,过去时用外部屈折(动词+后缀:walked)或内部屈折(借用元音变化:drove),现在时用零形态,将来时用助动词will/shall。将来时尚未完全语法化,因will/shall还具有过去时的内部屈折,并且其词汇意义并未消失④。那么我们为何将be going to do/be to do/be about to do(be为现在时)(以下简称be-结构)排除于将来时?以往对此问题也有争论。Declerck(2006:106)认为be-结构不是纯粹的将来时,而是“前瞻时”(futurish tense),前瞻时与will/shall表达的典型将来时不同,典型将来时具有“单一时间指称”(single time reference)特征,只指称将来,不指称现在,而前瞻时具有“双重时间指称”(double time reference)特征,是将“现在”与“情状在将来的实现”联系起来的概念,如:

      (12)a.[I have bought a computer because]I am going to write a novel.

      =I have the present intention of writing a novel in the future.

      b.[Look at those clouds!]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in a minute.

      =There are signs in the present that there will be a storm soon.

      c.[Look at her!]She is about to faint.

      =You can see now that she will faint in the very near future.

      d.The Queen is to leave for Canada tomorrow.

      =There is an official decision that the Queen will leave for Canada tomorrow.

      Declerck(2006:107)提出(12a-d)都是前瞻时,但声称其中的be going to有点特殊,可兼表前瞻时和将来时,表前瞻时可与be to do/be about to do互换,表将来时可与will/shall互换,在将来时用法上be going to比will/shall的语法化程度低。但Fleischman(1982)和Haegeman(1989)认为be going to就表将来时,与will/shall的将来时用法单从句子层面讲没有特别差异。这两种观点均有问题:1)前瞻时的概念欠妥,若说有双重时间特征,但任何人无法接受“现在-将来时”。Be going to的解释也较含混,前瞻时与将来时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2)Be going to表将来时也站不住脚,如:

      (13)a.I will be doing the housework at ten o'clock this morning.

      b.?I am going to be doing the housework at ten o'clock this morning.

      c.I will be reading this novel in the library this time tomorrow.

      d.?I am to be reading this novel in the library this time tomorrow.

      e.I will be leaving this afternoon.

      f.?I am about to be leaving this afternoon.

      上述will句都合法,而be-结构句不可接受,这与参照时间R有关。在(13a)、(13c)和(13e)中,will be doing要求参照时间R与事件时间E重叠,且位于说话时间S之后(S<R=E),S<R表将来时,R=E表进行体。而在(13b)、(13d)和(13f)中,be-结构要求说话时间S与参照时间R重叠,且事件时间E位于两者之后(S=R<E),但be doing要求参照时间R与事件时间E重叠(R=E),一句中出现两个不同的参照时间R,在时间位置上形成冲突,换言之,现在时S=R与进行体R=E在(13b)、(13d)和(13f)中不兼容。

      Fleischman(1982)和Haegeman(1989)所言的be-结构表将来时有误,“将来时”其实是体,即R<E表达的“将行体”。Declerck(2006)有关前瞻时具有双重时间指称的说法也没有区分时与体,在其“现在”与“情状在将来的实现”联系起来的观点中,“现在”才是“时”,“情状在将来的实现”是体。将来时和前瞻时都混淆了时与体。若区分时与体,很多关于时的疑惑可迎刃而解。

      2.2 过去事件与现时相关性

      英语教学语法中的现在完成时不能与表过去或将来的时间状语兼容,Klein(1992)称为“现在完成时谜团”。对于“(现在)完成”,Hornstein(1993)称为完成时,Comrie(1976)则称为完成体。Comrie(同上:52)认为(现在)完成体表过去情状与“现在”关联,其他体无此特征,完成体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不少学者怀疑完成体是否属于体。Comrie(同上:56-61)提出四种完成体:

      (14)a.John has gone to America.(结果完成)

      b.We have lived here for 10 years.(持续情状完成)

      c.John has been to America.(经历完成)

      d.Bill has just arrived.(近时过去完成)

      Comrie有关(现在)完成体能表示多种意义的观点值得肯定,但仍存在问题,(14d)的“近时过去完成”其实由just决定,所谓“近时”是主观概念,完成也可用于“远时”,如Adolf Hitler has died,因而“现在完成”其实与“近时/远时”无关。例(14a-d)很大程度上受不同情状动词的影响,go(to somewhere)是达成动词,live和be是状态动词,arrive是成就动词。因此有必要用不同情状动词来测试现在完成时,考察其所能表达的时体意义:

      (15)a.英汉:现在时+起始体

      He has fainted.(状态动词)他昏迷了。

      b.英汉:现在时+持续体

      I have lived here.(状态动词)我一直住在这儿。

      c.英:现在时+经历体;汉:过去时+经历体

      He has been there.(状态动词)他去过那儿。

      d.英:现在时+完成体;汉:过去时+完成体

      

.He has pushed the cart.(活动动词)他已推了车。

      

.He has knocked the door.(单活动动词)他已敲了门。

      

.He has built a house.(达成动词)他已建了一栋房子。

      

.He has reached the station.(成就动词)他已到达了车站。

      不同情状类型动词可影响句子的体意义,尤其在表示现在的部分状态动词上,英汉均可用于“现在时+起始体/持续体”。在经历体/完成体结构中,英语用现在时,汉语用过去时,此时英语不能添加表过去的时间状语,而汉语则可以:

      

      首先,

不合法在于,现在时显性标记要求参照时间与说话时间需有相交点(R∩S≠

),即现时相关性,但过去时间状语试图也充任参照时间,但该参照时间位于说话时间之前(R∩S=

),同一个简单句中两个不同的参照时间形成冲突。其次,英语“现在时+经历体/完成体”与汉语“过去时+经历体/完成体”在句义上分别对应,其实汉语也有“现在时+经历体/完成体”的表达手段,在不含其他时间词的简单句中可添加时间副词“刚刚”来实现,如:

      

      

解读为,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事件时间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前,且事件时间与参照时间之间的时段很短暂(由“刚刚”赋予)。“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即R=S,这是现在时,不是过去时。那么(17

)表“现在时+经历体”,(17

-

)表“现在时+完成体”。由此可见,在不含其他时间词的简单句中,时间副词“刚刚”表达的现在时是隐性的,仅靠语感极易做出表过去时的误判。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语法中的现在完成时可有“现在时+起始体/持续体/经历体/完成体”四种时与体的配置。“现在时+经历体/完成体”中的现在时在汉语中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对应,由于过去时不具现时相关性,英汉现在时与体配置的ERS关系刻画如下:

      

      3.客观/主观时间距离与时

      3.1 近时和远时

      时间可看作是事物发展的进程,时间距离本质上是映射到事物发展进程中的空间距离,因而时间距离体现为一个概念隐喻,空间距离是源域,事物发展进程是目标域。空间距离可从客观性和主观性来计量,时间距离表达也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征。客观时间距离指以自然时间周期为判断标准的参照时间与说话时间之间的距离,主观时间距离则依赖于说话者的主观认知或语境等来表达的参照时间与说话时间之间的距离。人类语言具有表客观和主观时间距离的语法手段,但这些手段在不同语言中的语法化程度有差异,在“多时”(multi-tense)的语言中,客观时间距离的表达通常语法化程度较高,已语法化为不同的过去时或将来时,即过去时或将来时有近时和远时的细分(现在时无此划分)。

      英汉语没有高度语法化的客观时间距离的表达,客观时间距离一般通过时间状语等手段来表达,英汉客观时间距离不会引发多个不同过去时,如例(18a-b)表过去时,没有区分远时和近时。英汉主观时间距离与远时/近时是否有关系?过去时(或将来时)是否有远时/近时的细分?请看例(19)和(20):

      (18)a.He arrived in Beijing yesterday.b.He arrived in Beijing last week.

      他昨天到了北京。 他上周到了北京。

      (19)a.He has arrived.b.He had arrived.c.He arrived.

      (20)a.他去了美国。 b.他去过美国。

      c.他养了一条京巴狗。 d.他养过一条京巴狗。

      英语例(19a-c)在教学语法中分别为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以及一般过去时,从时体意义上看,(19a)为“现在时+完成体”,而(19b-c)都表“过去时+完成体”,两者在时体上无法看出区别,若用ERS关系表示,差异显而易见,如图4:

      

      

      汉语例(20a-b)使用助词“了”和“过”表示不同的体意义,而在时的表达上,“他去了美国”可以是“去年去的”,ERS关系为E=R<S,“他去过美国”可以是“上个月去的”,ERS关系为E

R<S(“

”表示“真包含于”),两句没有区分近过去时和远过去时。由于受动词内在情状的影响(“养”为状态动词),(20c)表“现在时+持续体”(E=R=S),(20d)表“过去时+经历体”(E

R<S),两句的时虽不同,但仍没有区分近过去时和远过去时。

      若以相同思路考察英汉将来时,也会得出相同结论。英汉主观时间距离与近时/远时没有关系,英汉过去时或将来时没有必要区分近时和远时。

      3.2 过去时≠距离性

      很多学者认为英语是过去时-现在时(无将来时)的二分时对立语言,过去时-现在时是距离性-非距离性对立,即过去时=距离性(Joos 1964;Palmer 1974;Lyons 1977;Huddleston 1984;Yule 2004;易仲良1987)。该观点认为过去时的本质特征是距离性,表示时间、真实性及心理方面的距离,如:

      (21)a.He went to America yesterday.

      b.If I were you,I would help him.

      c.I was wondering if you were free now?

      d.Would you be able to help me tomorrow?

      按过去时是距离性时态的解释,(21a)表时间距离,(21b)表真实性距离,(21c-d)表委婉或礼貌,即心理距离。由于(21b-d)过去时的特殊用法,Leuschner(1977:99;转引自Declerck 1991:79)声称英语中时与时间之间无任何关系,不同形式动词只表距离性,这实际否认英语有“时”范畴。Yule(2004:58-59)提出,过去时表距离,现在时表非距离,将来时是用情态动词来表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质上表非真实性,将来时都是从说话时间来看待尚未发生的非真实事件,距离性和(非)真实性可用动词的不同形式表达,如表1:

      

      我们不支持“过去时=距离性”假设,用距离性解释过去时表达的一切意义有过度概括的嫌疑,也混淆了时和情态,不能因过去时的一些情态表达法而否认时的存在,理由如下:

      1)委婉礼貌表达可用现在时,如Can I help you等,若过去时=距离性,现在时表非距离性,那么现在时的委婉表达就是零距离,难道发话者用现在时是因为没有任何心理距离?没有任何心理距离表亲密,但现在时的委婉礼貌表达没有亲密义,心理距离依然存在,过去时并不是表心理距离的必要形式。

      2)易仲良(1987:16)认为教学语法将(21b)称为虚拟语气是变换术语的把戏。其实虚拟语气是一种情态,不能因虚拟语气用过去时形式就否认这种情态的存在。时-态-体(tense-mood-aspect)在很多语言中并非使用截然不同的标记,同一标记往往可负载两个或以上的意义。

      3)持“过去时=距离性”的学者认为英语没有将来时,表1第三行“用将来will形式表示非距离”有误。Yule(2004:58)声称“将来时都是从说话时间来看待尚未发生的非真实事件”,这一观点显然不妥。“从说话时间看待尚未发生的非真实事件”是将参照时间放在与说话时间重叠的位置(R=S),前文已证明,英语be-结构(be为现在时)属于此情况,表现在时,will是将参照时间放在说话时间之后的位置(S<R),表将来时,因此will应表“距离+非真实”。进一步讲,倘若距离性是过去时的本质特征,过去时应能表达“距离+非真实”的将来事件,但除了类似(21d)表委婉语气的情况外,英语中用过去语法形式表将来通常不合法。

      终上所述,用距离性来概括过去时表示的各种意义仍有问题,这归因于将英语当成是过去-现在的时对立而无将来时的语言,其依据是,只有过去时有屈折形态变化,非过去在概念上尽管包含现在和将来,但都采用现在时的零形标记。持类似观点的有Lyons(1977)、Comrie(1985)和Trask(1999)。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时和体的跨语言编码包括词缀、时体助动词、时体功能词、动词与非词缀语素的融合、逆被动态(antipassive)以及音调等方式(Dahl 1985;Dryer 1992)。时和体本质上属于语义范畴,不能将时体仅定义为某种语法手段,如屈折形态。我们认为英语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原因有三:

      首先,没有理由规定,无屈折变化或零形标记的表达只能是现在时而不能是将来时。即使英语现在时和将来时都没有屈折形态,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差异。很多语言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对立并非总是以屈折形态来区分,将来时用屈折形态表达的也不在少数。在Bybee(1985:155-156)的样本中,现在时和过去时用动词屈折形态来区分的语言仅占36%,而将来时用动词屈折形态来表达的占44%。在Dahl(1985)的样本中,绝大多数语言具有将来时和过去时两个范畴。

      其次,will/shall可承载将来时和情态两种意义。Dahl(1985)考察得出,人类语言的时-体-态之间在编码方式上没有明显界限,语法成分有原型(prototypical)意义和次要意义之分。如有些语言中完整体编码可能具有“完整性”和“过去时间指称”双重意义,但“完整性”是比“过去时间指称”更稳定的语义,完整体是比过去时更为原型的语义范畴。同理,will/shall可承载将来时和情态,但情态是次要意义。很多语言时和体可共享同一编码,如阿拉伯语的过去时和完整体。意大利语不同体的意义可用同一标记,如“过去时+进行体/惯常体”,iomangiavo可表达I was eating或I usually ate。有些语言的时体意义隐含在动词词汇语义中,如夏威夷语无标记动词通常表达“过去时+完整体/惯常体”。有些语言的无标记动态动词表达“完整体+过去时”,而无标记静态动词表达“非完整体+现在时”,如一些尼日尔-刚果语言(Bybee 2011:136,143)。

      最后,从世界语言的时体表达看,用助动词表达将来时也很常见,如德语werden、冰岛语munu挪威语vil、葡萄牙语ir等。

      既然英语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过去时为何可以表示现在或将来事件?Will/shall可负载将来时和情态两个意义,但情态是次要意义,同理,过去时形式也可负载过去时和情态两个意义,用过去时表虚拟语气或委婉礼貌等情态时,情态是主要意义,过去时是次要意义。为何偏用过去时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态?其实原因不复杂,这是语法标记的经济性原则驱动的。假如这种情态用将来时形式表达,必然与will/shall负载的次要情态相混淆,假如用现在时形式表达,因现在时用零形态,虚拟语气或委婉礼貌等情态无法得到凸显,那么具有屈折变化的过去时就成了最佳选择。

      英汉语中过去或将来事件的现时相关性都具有特定的语法表达手段。汉语中现时相关性与时的关系很隐蔽,英语be-结构(be为现在时)表示现在时说明英语的时表达也有隐蔽性。英汉句子体意义都会受到不同情状类型动词的影响。总体而言,英汉过去和将来事件与现时相关时对句子的时与体的认知较为接近,这其实是对客观世界本身认知的接近,但其认知角度和表征手段并不完全一致。英汉客观/主观时间距离均与远时和近时无关,英汉过去时或将来时没有必要区分远时和近时,决定时的是说话时间S与参照时间R的位置关系,而非距离关系。文末证伪了“距离性是过去时的本质特征”假设,该假设是由于认为英语没有将来时所致,用过去时形式表虚拟或委婉礼貌等情态很大程度上是受语法标记的经济性原则的驱动。

      ①句子的时和体定义建立在事件时间E(event time)、参照时间R(reference time)及说话时间S(speech time)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即SR关系表达时(R<S表过去时,R=S表现在时,S<R表将来时),RE关系表达体(R<E表未完成体,R=E表进行体,E<R表完成体),SE关系对时体没有贡献(Johnson 1981;Klein 1994;Olsen 1997;Guajardo 2010;金立鑫2008)(“<”表前于,“=”表重叠)。参照时间R相当于Smith(1991)有关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中的“视点”在时轴上的位置,本质上是“视点时间”。

      ②我们认为,英汉时体需遵守“将来时蕴涵非现实体”或其等值逆否命题“现实体蕴涵非将来时”的逻辑蕴涵关系,即现实体/非现实体是英汉语中体的最高对立范畴,起始体、进行体以及完成体是现实体的下位概念,将起始、将进行以及将完成则是非现实体的下位概念,因而完成体与将完成体是不同的概念。

      ③“要”的意义相当复杂,涉及心理动词和时体助动词,限于篇幅,我们另文讨论。

      ④感谢审稿专家的提示。需指出的是,与汉语相比,英语过去时和将来时均是语法化程度很高的语法范畴,其将来时助动词will/shall可移至句首形成一般疑问句,可直接跟否定词not形成否定句。而在汉语中,不论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不论是“快要”还是“将要”,均需借助词汇手段表达,而且“快要/将要”本身是词汇,不是屈折形式,在否定句中不能形成“不快要/不将要”。

标签:;  

英汉两种语言的关联与时间距离_美国时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