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新思路_足球论文

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新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耐力论文,素质论文,足球运动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04)01-0054-02

1 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构成要素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也可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相对专项特点而言,耐力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而一般耐力是相对于专项特点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它是由多种机能和其它耐力因素所构成的。在平常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往往根据不同耐力所从属的供能性质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耐力素质由生理和心理、专项技术等多种素质构成。

1.1 工作能量保证系统的能力

人体运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糖、脂肪)的有氧氧化。ATP分别由3种不同的能源供给,首先起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其次起动乳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功能系统。

足球运动员每一次带有专门技、战术动作的大强度短距离的跑动时间一般不超过8s,故尚未进入乳酸系统供能阶段跑动即已结束,在间歇中有充分的时间偿还非乳酸氧债,使ATP-CP系统得以恢复,马上重新工作。此外足球比赛往往由于球出界(掷界外球、角球、球门球)、队员犯规(任意球)、重新开球、越位、换人、队员受伤等因素使比赛处于“停顿”状态,这也为运动员ATP-CP系统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也不能排除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连续无间歇大强度快速跑的可能性,这时起动乳酸系统供能,血乳酸值可高达108mg%以上,但在比赛间歇中,在有氧系统的作用下,其浓度会下降。足球运动员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基本上是非乳酸性的,属于非乳酸系统供能。由此分析,一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所需能量来源于3种不同的能量输出,其中磷酸原供能系统(非乳酸能供能系统)在整个比赛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是乳酸原供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并不特别重要。

表1 足球运动员比赛后的血乳酸浓度

表2 部分径赛运动员赛后的血乳酸值

项目100m 400m 800m 1.500m 5000m 10000m

血乳酸

 85.1 106  136.7 120.5  114

107.1

表1和表2表明,足球运动员比赛后的血乳酸浓度不高正是与足球运动本身的特点相吻合。因此,要提高足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足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被理解为在对抗条件下的,特别是在非周期性运动过程中克服因疲劳造成的速度下降的能力),就要特别加强以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无氧代谢身体训练。

1.2 工作能力的节省化和利用技能潜力的效果

工作效果的优劣与运动员训练的许多方面密切关联,如有氧能力的水平;氧的吸收能力;血液把氧输送至工作肌的能力;发挥呼吸氧的能力;肌肉间和肌肉内协调的能力;动作技术利用身体素质的效果;完成动作时肌肉的放松程度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训练中许多任务的完成才能得到解决。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熟练掌握技术则是解决的根本途径,而有氧能力是保证工作节省化的基础。

1.3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即使有良好技能能力和完善专项技术的运动员,欲在足球比赛中有上佳表现,必须对比赛中出现的困难和身体内部不平衡所产生的不适感有充分的预计及准备,它是提高运动员耐力素质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具备“吃苦精神”、“有奋斗毅力”且对机体内环境所产生的障碍(如有氧代谢产生的不充分分解的产物会使运动员产生“拒绝”工作的念头)及疲劳运动后不舒适感承受能力强的人,才能较好地完成比赛与训练任务。虽然很难把这种精神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但精神因素确实在比赛和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更应激励运动员树立取胜的信念,使之在奔跑及完成技术动作时带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将耐力素质与良好的作风、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2 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

2.1 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原则

第一,发展ATP-CP供能系统的训练原则。通过非乳酸耐力的训练,可使肌纤维肥大,磷酸能贮量增加,肌肉中氧化酶活性提高,从而更利于ATP的释放与还原。要采用最大强度,运动时间宜在10s左右,每次间歇25~30s。

第二,发展有氧供能系统的训练原则。有氧代谢能力训练原则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提高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使心血管系统超负荷工作,以刺激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二是提高肌肉有氧代谢能力,使肌肉能从血液循环中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酶的活性,改善代谢调节能力,以保证长时间运动时能量的充分供应。

2.2 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第一,提高无氧耐力——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中要考虑练习时间和间歇(休息)时间的匹配,凡20s以内的练习血乳酸维持低水平。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主要发展磷酸能供能系统,提高速度素质。例如在30~60m疾跑时,身体内能量供应靠ATP-CP保证,运动训练能提高ATP供能和恢复的速度,同时也增加CP的含量。所以,当运动员速度素质提高后,跑30~60m时乳酸会相对减少。若要发展无氧耐力素质需设法达到高乳酸水平,增加练习时间(30s以上)及休息时间适当缩短。

第二,提高有氧耐力的最优化——AT训练法。AT是指人体在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由有氧代谢供能向无氧代谢供能过渡,这个过渡点(临界值)即为AT。可以根据AT,结合无氧非乳酸、无氧乳酸和有氧氧化功能的特点,安排运动训练。在发展绝对速度,提高非乳酸系统的能力时,采用10s最大强度跑,间歇30s为佳;在提高乳酸供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时,采用最大强度跑1min,间歇2~3min为宜;在发展有氧供能能力时,采用无氧阈值强度的80%,跑3~5min,间歇3~5min为好。而以较短时间(10s左右)有力量和速度的高强度训练,造成一个酸的环境,能较快地提高肌肉的耐酸能力。鉴于足球比赛的时间长,是一种间断性的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又是建立在ATP-CP系统无氧代谢和有氧系统有氧再合成供能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足球运动员应发展以ATP-CP系统的非乳酸耐力为主的无氧耐力。而发展乳酸性的无氧耐力,只可作为次要的辅助手段。

2.3 耐力素质训练要紧密地与足球技、战术相结合

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不仅要符合训练原则,而且也要符合足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完全采用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手段来训练足球运动员是不可取的。例如采用反复的30m冲刺跑来发展ATP-CP系统能力,就不如采用6m×5往返跑的效果好,因为后者由于有制动、转身,多次加速,且参与工作的肌肉多,更接近于足球比赛实际。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重点放在爆发式的快速冲刺(20m左右)、冲顶、堵截等方面。无氧耐力等素质训练应与足球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在吸取其它项目训练方法精华的同时,要把足球的特点、规律和要求结合进去。不仅训练耐力素质,更要求使合理的跑位巧妙地同起动、急停、转身以及变向等相结合,使身体训练效果不只是体现在提高内脏、运动器官的功能上,更应体现在实战水平的提高上。对足球运动员来说,应将集体配合以及技术、战术的合理运用、足球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同时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在足球比赛中,没有技术的保障,就谈不上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耐力素质训练应更多地结合技术训练进行。

标签:;  ;  ;  ;  ;  ;  ;  

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新思路_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