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确保模板牢固性以及钢筋清理和混凝土施工密实度,这样才能防止出现裂缝。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技术要点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后浇带工程以及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文章先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某工程为例,就其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研究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结构为整个建筑的重要基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以及使用强度。混凝土后浇带部分可以对结构收缩应力进行分化,继而有效控制裂缝问题的出现,促进外墙结构及地下室底板的抗渗漏水平。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防止相关不良问题的产生,影响整个结构的质量。
1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
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技术分为三种:一是后浇沉降带,指的是地层裙房和高层主体之间的沉降问题;二是后浇收缩带,它的作用是抑制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变形;三是后浇温度带,建筑施工中有时候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后浇温度带来解决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哪种后浇带。后浇带有多种形式的功能,但是在建筑施工中只需要突出后浇带的一种具体功能,其他功能可以起到辅助施工的作用。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做法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是将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主楼基础梁和上层结构梁连接在一起,但要注意在连接过程中,必须要预留出后浇带的位置,等主楼施工完成后,再采用膨胀度较低的混凝土将浇筑施工进一步完善,这能够使板梁以及地梁密切连接。这种技巧有利于对沉降现象的控制,在高层主楼施工完成后就能够确定整个施工沉降量的80%,其余20% 的部分一般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之后将混凝土添置在后浇带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够缩小差量,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后浇带的设置,应该在主体施工完成以后的2 个月以内,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利用好这个时机,能够使混凝土的收缩量达到一半,甚至是一半以上。
3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3.1 后浇带摆放及其布置
建筑后浇带静置后一般会出现微变现象,后浇带摆放时需注意间距和所在位置。实践中根据规范要求,后浇带间距应当保持在30~40 m,其宽度不小于800 m,布置在柱距三等分距离以内。实践中还应当对后浇带所在的位置严格管控,通常后浇带施工时需对建筑结构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且根据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进度进行合理选择。
3.2 模板支设技术要点
基于分块图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层并支设模板,多利用一些钢丝网模板对其支设,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作业。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根据工况条件以及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手段,以此来确保拟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模板支护是后浇带施工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好施工方案后应先使垫层标高降低,一般以50~100 mm为宜;同时,其间隔控制在0~50 m的距离。并且对清除雨水、养护涌水积坑以及后浇带垃圾科学规划。
3.3 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方案,以免因厚度过大而导致模板侧压力增大或者模板外突。垂直施工缝施工作业时,混凝土振捣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当对振捣器以及模板和浇筑的厚度、距离等严格控制。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泥浆流失现象,应当严格控制振捣器、模板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3.4 垂直施工缝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钢丝网模板施工作业时,初凝后利用压力水对其进行冲洗,并且将碎片、浮浆等理干净。同时,冲洗钢丝网片,当其终凝时可拆除钢丝网,并且用高压水枪对缝面再次就行冲洗。木模板施工操作时,应当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毛处理,并且结合现场情况以及时规范要求进行拆模,人工凿毛,待其表面硬化以后,利用凿毛机处理,如果孔洞严重,需及时进行修补。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利用喷枪对其表面进行清理。
3.5 后浇带保护要点
就底板后浇带来说,在两侧墙处临时增设挡水砖墙,其高度不低于底板高度,并且在两侧墙壁上均匀涂抹一定的防水砂浆。实践中为避免后浇带流入大量的积水,在两侧宽约50 cm处用砂浆制成高、宽分别为10 cm、5 cm挡水带。在施工缝施工操作完成后,应当对其先清洗,再用铁皮对其顶部进行封盖,用砂浆制成挡水带。周围临时安装一些栏杆,以免应用时垃圾堆积而对钢筋等材料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预留基础承台后浇带,然后做好保护工作,以免垃圾进入后浇带。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浇筑时间是不同的,伸缩后浇带根据收缩来确定浇筑时间,通常以施工后60 d为宜。沉降后浇带是在工程项目沉降后进行的,具体工程项目建设时,需预留时间。后浇带浇筑前,冲洗施工缝,持续湿润24 h,而且对混凝土的表面积水应当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后浇带浇筑之前,应当先铺设水泥砂浆,而且水泥砂浆成分应当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
4 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及其质量控制
4.1 工况概述
某建筑工程项目Ⅱ标段施工建设过程中,地上部分共计22层,有一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达到了43 470 m2,其中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为9 260 m2,整个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为4 980 m2。对于该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东西方向上的长度为128.94 m,南北方向的宽度为72.20 m,建筑总高度达到了80 m,其中主楼有22层,裙房有4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现浇框剪结构形式,其中部分采用的是核心筒体结构,建筑模板采用的是组合扣件式钢管支撑以及多层板和竹胶板组合形式。本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所用到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不同,其中基础承台以及地下室的顶板和底板均采用的是C40混凝土。对于裙房而言,其地下室顶板以及房屋面采用的混凝土等级为C35,而且主楼的地下室顶板采用的混凝土等级为C40,其中7~12层采用C35混凝土,12~17层采用的是C30混凝土,17层以上采用的是C25混凝土。裙房立面采用的是干挂石材形式,主楼立面采用的是铝板幕墙以及玻璃幕墙。就本工程中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而言,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应当加强各环节质量管控。
4.2 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4.2.1 后浇带止水构造位置提前设置
基于对本工程项目特点分析,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应当与设计人员以及业主单位技术人员加强交流与协作,获得业主以及工程设计单位的认同。在建筑后浇带迎水面以及素混凝土垫层表面将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粘贴好。对于卷材的厚度,地下室底部后浇带为0.8 mm,侧墙后浇带为1.2 mm,搭接的卷材宽度不小于120 mm,同时还要利用专用的黏结剂进行接缝处理。在钢筋砼缓冲层设置过程中,其厚以300 mm为宜,而且砼标号应当与底板以及侧墙保持一致。在中缝位置布设橡胶止水带,然后用规格为Φ10@150的钢筋骨架对其进行固定。在后浇带的两侧位置布设止水钢板,并且利用钢筋骨架对其进行焊牢以及加固处理,而且在后浇带的两侧位置固定密目以及双层钢丝网。
4.2.2 严把材料验收关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当对防水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进场材料的质量验收。每批材料入场时均应当由现场施工材料员选定,对照颜色、型号和质量认定证书进行初验,抽样检查后才能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复合防水卷材以及橡胶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等材料,进场以后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验收,抽取样品并送至专门的试验机构进行指标检测。后浇带砼浇筑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补偿收缩砼,其中内掺一定的UEA,其比例以10%~12%为宜,标号较之于原底板砼标号应当高一个等级,抗渗等级以S8为宜。通过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控,对进场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结果全部合格。
4.2.3 编制技术交底方案,组织技术交底工作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工序进行详细编写,并且对技术方案进行有效交底,让每个操作人员能够理解掌握,各QC小组成员均应当掌握其要领,加强施工现场督促以及指导。从实施效果来看,作业人员非常熟悉后浇带施工技术以及质量要求,对地下室底板以及侧墙位置的后浇带结构混凝土全面检查,未发现渗漏问题。
5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5.1时间的选择
理论上来说,混凝土结构在2 个月左右会进行收缩,而高层建筑必须要在沉降完全结束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浇筑施工。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楼一般是同时进行施工的,但是由于主楼的工程量大于裙楼,所以当裙楼完成施工之后,主楼总是仍在继续。这就造成主楼和裙楼所产生的荷载沉降时间不同,通常情况下须等到主楼完成沉降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工作。
5.2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材料的选择,首先需要全面仔细地清理裂缝,然后检查排水系统,完成排水工作。除此之外,更要使后浇带两侧保持湿润的状态。更重要的一点是,选择材料的时候要用无收缩的混凝土,因为无收缩混凝土能够很好地保持后浇带的强度,以保证施工的质量。早强减水剂是很必要的东西,它的适量加入是为了使混凝土的浇捣质量更好。
5.3 模板预设
在后浇带工程的前期,需要做好模板预设的工作。在这项工程中,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图纸的规定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对钢丝网模板进行预设,预设的同时要保证钢丝网的均匀程度,只有做好了这些前期的工作,才能保证预设模板的质量,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4浇筑混凝土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方案的规定严格地进行浇筑混凝土的工作。比如在进行水平后浇带施工时,注意控制两侧的压力。而在进行垂直后浇带施工时,要合理运用振捣。如果在振捣时出现了钢丝网损坏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修复。另外,要合理设置模板和振捣器之间的距离,防止造成浆体的损失现象。
5.5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观察其初凝时间,初凝时需要用压力水进行冲洗,直到骨料出现后停止,然后再将钢丝网冲洗干净。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过冲洗时间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要使用专人进行检查,根据施工图纸对时间进行预设。
5.6 温度选择
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后浇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浇筑温度。当然这个温度是有明确的规定的,10℃是最合适的温度,因为此温度完全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概念。在浇筑工作完成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收关,这个时间不是确定的,但是必须在浇筑完成2 d 之后,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晚上的时间点,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其出现干裂现象。
5.7 后浇带的保护
后浇带的保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在在后浇带缝的两侧安装防水砖,或者是在内壁上涂抹一定量的防水砂浆,使用木质模板和铁质盖子将其封盖,然后设置挡水带,为周围设置临时护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后浇带工程施工时,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工况特点,针对拟建工程项目特点和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与要求,对其严格管控。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涉及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加强质量管控,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国松,刘慧娟.试述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39):28-29.
[2]赵士智.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工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159-160.
论文作者:刘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的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主楼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