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检查的“望、闻、问、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金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望
中医“望诊”主要是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在“小金库”检查时,“望”同样很重要。一是观察被检查单位楼堂馆所建设及车辆建设购置情况,如存在新近购置情况,则需进一步关注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使用“小金库”资金情况,进而发现“小金库”。二是观察其干部职工私人车辆、服饰等情况,如与同地其他机关部门存在较大差别,需要进一步关注该部门福利待遇等问题,看是否存在利用“小金库”发放干部职工福利问题。三是观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观察该单位干部职工执行各种法规制度的态度,进而评价该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存在哪些缺陷,哪些缺陷可能造成“小金库”的存在和蔓延。四是观察该单位内设机构及坐落位置,进而发现是否存在下属机构乱收培训费等问题或者门面房房租不入账情况。五是观察该单位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业务流程,结合单位内控制度和社会上对相关收费的反映,判断是否存在未入账收入。
二、闻
中医“闻诊”是指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进而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在“小金库”检查时,“闻”查主要有:一是听取被检查单位汇报,特别应该关注近年来的发展改革、社会职能、培训教育等诸多情况,进而判断是否有存在“小金库”的可能性;二是注意搜集社会各界对该单位、部门的反映,筛选出最可靠、最相近的线索以发现“小金库”;三是公开“小金库”检查信息,畅通举报渠道,多方面利用举报线索,进而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实施检查工作时,还要结合被查单位业务工作内容进行。往往通过业务部门工作总结或工作会议记录资料,了解被查单位是否有举办培训班、发行书籍等工作内容,然后顺藤摸瓜了解是否有收取费用的行为。
三、问
中医“问诊”是指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小金库”检查时,“问”是要善于谈问,就是通过谈话和询问了解线索。谈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直白去问,以闲谈、唠家常的方式,消除对方戒备心理,从对方“失误”或“主动交待”中掌握所要了解的情况。
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向相关知情人或部门就特定事项谈话询问,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依据、账面情况等书证资料进行核对,搜寻蛛丝马迹,注重外围突破,对检查“小金库”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切
中医“切诊”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在检查单位“小金库”时,“切”就是指具体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一)对库存现金的检查
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是直接发现“小金库”的一个最基本方法。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要领:一要注意保密,掌握时机,实施突击性检查。由于对某一单位的审计,一般都提前通知了被审单位,尽管进点后第一件工作就是盘点库存现金,也难以发现问题。但如果改变一下盘库的时间,采取一点强硬的审计手段,在审计即将结束时,根据审计中掌握的线索对其盘点库存;或者在检查结束后若干天内杀个“回马枪”实施第二次盘点,或者对有关人员办公桌抽屉、文件柜、保险柜进行突击检查,将会取得明显的检查效果。二要做好检查前的询问工作。如近期有无短款、长款的事项,有无未记账的借款和个人垫款的情况等,防止查出问题后对方编造理由,掩盖事实真相。三要工作细致,不放过任何物证。对保险柜内存放的物品进行认真检查,哪怕一张纸片、一个记事本、支票存根等都不要放过。四是在实施检查过程中,不仅只关注财务会计部门,还要检查其他业务部门的“保险柜”。
对财务、业务等财、物保管人员保管的现金、存折和有价证券等进行突击盘点,再与调整后的现金、存款账面数据核对。如果调整后的账面现金余额小于或大于实际库存现金时,数额较大的盘盈和盘亏均可能是单位私设“小金库”所为。因为现金保管人员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为单位垫付大额支出。而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还是个人户,一般应是“小金库”存款。
(二)对银行存款的检查
首先,查看企业银行存款开户情况,检查是否已全部纳入单位银行日记账。同时熟知企业内部往来经常使用的银行账号,对有疑问的账号实施追踪检查。在查账的过程中,要关注与下属单位的往来账号,尤其是往来频繁的账号,看这些账号是否已经纳入财务账簿。其次,查看被审单位银行对账单,尤其要对银行已记账、单位未入账的未达账项进行详查。这样,不但可以查出被审单位转移正常经营收入,私设“小金库”的违纪行为,还可查出被审单位短时期内将银行存款转借或转储,资金收回后仅将本金重新打入账内,而将获利部分转入账外的违纪违法问题。
个别单位乱设账户,除基本支出、专用账户外,通过基建支出账户或临时开设账户乱列支出。因此,在专项治理“小金库”工作中还要把各单位基建账户的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资金去向作为检查重点,追根溯源。尤其要了解资金支出内容,要聘请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对施工预决算进行评估测算,便于了解整体工程造价与实际支出的差额,防止通过“基建支出”科目列支一些不属于基建内容的支出,成为变相的“小金库”或账外资产。
(三)对往来账项的检查
有些单位,为了达到设置“小金库”的目的,往往将经营收入、成本支出挂列到“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内部往来”、“预收账款”等科目,待时机成熟便将款项转出。对往来款项的审计,要把握住三关:一是往来账项结转关,查看应付款项的“结转下年”和“上年结转”内容是否一致,应付单位名称是否相符,有无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蓄意销户及合并账户,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二是查看往来资金的形成过程是否合规,有无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虚假挂列问题。三是查看资金的去向是否真实,有无乱支乱用、转移资金设置“小金库”问题。
(四)对固定资产的检查
检查时首先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对,查看残值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存在无账面资产的残值收入,对固定资产购入无相关经手人或资金来源难以说清的现象应予以重点关注。其次要对被检查单位若干年度的各项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尤其是对长期不用或下马项目的资产,即报废资产的处理去向要进行追踪。同时查看是否存在房屋出租未公开,租金明显偏低及租金收入、水电费等收入体外循环等现象。
(五)对收入票据的检查
对收入票据的查证,要具体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检查收入票据存根是否齐全,是否有缺本的现象。查看票据存根序号是否连贯,作废的票据张数是否齐全。二是对开出的票据进行核实,是否与入账的金额相符。三是对单位内部自行印制的票据,在印制总量、使用范围、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无乱印、乱发、乱用等情况。四是发票、收据的开具是否弄虚作假,是否有无套开收据、发票的情况。
(六)对支出凭证的检查
对支出凭证的检查,一般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验证凭证自身的合法性,检查是否由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合法票据,有无索取、购买假发票用于报销,套取现金的行为。二是查看票据的填制是否合规,有无涂改的现象,并从票据开具的时间、地点、内容、数量、金额等方面验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三是查看报销的票据有无多张编号相连或相近问题,开具票据的单位与付款票据存根的单位是否一致。四是检查自制凭证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可靠,与预算、合同、协议等附件的内容是否一致等。
对支出凭证的查证,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抽查的方法:一是根据支出明细账反映的情况进行抽查,对那些大项支出、异常支出的原始凭证进行抽查,尤其关注那些本应以银行存款支付却用现金支票或现金支付的款项。二是根据支出的月份、季度,对原始凭证进行抽查。这样可大大减少检查工作量,提高检查效率,一旦发现问题便转入详查。
(七)对存货的检查
对存货的检查,要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存货账、卡、物是否相符,存货有无大量短缺的问题;关注与存货款额等同的大收大支经济事项,核实单位确有所购物品并被所用,有无以材料转账虚列成本费用,转移资金的行为;关注积压、废旧物品的处理,所取得的变价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财务核算,有无擅自处理,自行收支问题。
(八)票据核对
票据核对是指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以发现问题的检查方法。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收费票据的领用、缴销和使用管理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日常监督工作也不断加强,利用票据截留国家、单位收入的问题大为减少。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自制票据、外购票据或者收费不开票的情况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收费票据进行核实也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检查时,先扎死一定期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标签:小金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