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

对目前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

郭炳颜[1]2003年在《对目前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是足球运动员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对身体素质水平进行科学的测试、监控和分析,确立适合足球运动项目特点和供能规律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有助于实现运动员从现实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渡,对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2年,中国足球协会借鉴欧足联技术委员会成员、前南斯拉夫青少部总教练柯柯维奇先生提供的欧足联青少年运动员测试指标(20米折返节奏跑、30米*7折线跑、20米冲刺、5*5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纵跳和极限耐力),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少年足球运动员。本文在对我国U17优秀少年运动员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主观评定法、对比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指标及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制订相应的身体素质评价百分表,结果认为: 1 现应用于我国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即欧足联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含信息量较大,对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均可进行评定,测试内容符合足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和供能特征; 2 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与欧洲同年龄段运动员在耐力、力量素质方面基本处于同等水平,在起动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柔韧、灵敏和协调性远远落后于欧洲同龄运动员; 3 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位置特征,但总体发展情况较为均衡,符合现代足球发展特点; 4 由专家主观评定的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与客观验证基本相符,速度、柔韧、灵敏和协调能力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加强我国少年足球运动员灵敏、柔韧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将对我国足球运动员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5.1.5 身体素质评价百分表的制定合理、可行,将对我国U17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评价起到积极作用。

陈翀[2]2016年在《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标准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U17是衔接国家少年队和成年队的中间枢纽,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体能评价能够诊断U17足球运动员体能现状,评估体能训练效果,对提高U17足球运动员体能效果非常重要,也很有研究价值。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场地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体能和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足球体能和评价的定义以及足球体能的结构要素。筛选和确定U17足球运动员形态学、运动素质和机能指标体系,并最终形成体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等级标准,研制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数据库系统,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提供借鉴。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是指以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以形态和身体功能保障条件,以运动素质为核心要素,维持足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所需的一种能力。从动作模式的理念分析,柔韧素质和核心力量是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基础,运动素质是最高层表现,形态学和机能是体能的保障条件。足球体能评价是指结合足球专项特点,根据足球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从足球训练实践出发,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综合能力做出诊断和评价,从而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目的价值判断过程。2.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在结构上有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叁部分组成。在程序上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制定评价等级标准3个步骤。最终构建了3个1级指标、11个2级指标和13个3级指标;生成了5级等级评价标准。通过回代检验,证实了本研究构建的体能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本研究利用JAVA语言中J2EE平台研制了《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系统》,该系统功能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报表输出、系统维护四个模块组成。可以实现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体能各项指标测试数据的录入功能,对体能各项指标和综合体能分别进行进行评分评价和等级评价,对评价结果以评分报表和评价报表的形式打印。该评价系统的研制也为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帮助。4.建立形态学、运动素质和机能测试指标体系,通过形态学、运动素质和机能测试和分析,揭示了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形态学、运动素质和机能特点。对运动素质和机能运用离差法建立评价等级标准,为今后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和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何志强[3]2008年在《大连市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与全国U-17少年队身体形态及素质对比分析》文中认为大连市作为中国的足球城,经历了从学校足球队—专业足球队—学校足球队这样一个回归的过程,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大连市足球运动今天的辉煌。本文通过在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大连市第八中学,大连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等学校选拔的一些优秀足球运动员(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进行与足球专项相关的身体素质测试。选择的测试指标为我国目前采用的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即欧足联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含对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进行评定测试内容,符合足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和供能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照2004年我国U-17少年足球集训队队员的相关测试成绩,分析与研究大连市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与我国U-17年龄段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对大连市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有一个量化的评价,为未来的追踪和选拔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一些相关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监控,可以帮助确立大连市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科学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大连市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身体素质水平进行科学的测试、监控和分析,有助于实现大连市中学生运动员从现实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度,对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连市中学生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有关部门实施大连市“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大连市中学生足球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研究,大连市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与我国2004年U-17集训队队员相比:身高方面,在前卫、后卫位置上的运动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前锋位置上大连运动员高于U-17集训队队员;体重方面,在前锋、后卫位置上的运动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前卫位置上大连运动员重于U-17集训队队员;在速度能力方面、在速度耐力能力方面、在爆发力能力方面、在有氧耐力能力方面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距。大连市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总体表现为后卫>前锋>前卫;速度耐力素质总体表现为后卫>前锋>前卫;纵跳摸高表现为后卫>前锋>前卫;立定跳远表现为前卫>后卫>前锋;有氧耐力素质总体表现为后卫>前卫>前锋。极限脉搏总体表现为后卫>前卫>前锋。根据大连市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各个指标的原始成绩,建立5%间隔的百分位数评价表,对原始成绩进行量化。实现了定量分析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状况并统一进行评价。

张志刚[4]2006年在《我国部分U-17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冬训期训练安排研究》文中提出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临场观察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现场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2004—2005年全国U—17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冬训期训练内容及方法手段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参加2004—2005年冬训营U—17年龄段男子足球队中,叁分之二的队伍训练计划制订的不完整,但总体上都能按照《训练大纲》对此年龄的要求来制订训练计划,基本符合U—17年龄段训练训练思想和目标。2、在准备阶段,U—17队的技战术训练主要以非对抗体条件下的基本技战术训练为主,对抗性训练的比重占到整个技战术训练的四分之一左右;体能训练以速度、力量以及灵敏协调性训练为主,比重分别占到46.51%和42.64%;但作为赛前准备期训练安排来说,有氧耐力比重太低,只占到了体能训练的10.85%。3、各队叁周的训练总负荷趋势变化是按照先加量后加强度,赛前半周逐渐降低负荷量,负荷变化基本符合训练学赛前短期负荷排变化要求。各队冬训周负荷量度变化趋势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高峰式,一种是叁高峰式,符合运动训练学中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4、通过与92—93年,93—94年同年龄段队伍冬训大运动量训练课负荷比较,2004—2005年冬训U—17队伍训练课的质量及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训练课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达到了160次/分,练习密度达到了75.77%,符合此年龄段训练符合要求。5、各队训练课的结构基本一致,训练形式单一,课的基本部分练习时间较长但练习形式的变化方式较少,易使队员失去兴趣。大部分队伍的训练课的时间明显超出《训练大纲》规定的该年龄段训练时间要求。6、U—17年龄段队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技术类及战术类训练效果达到了技战术训练手段训练标准的70%左右(6—7分),但对抗类训练效果较差,只达到对抗类练习训练手段标准要求的30%—40%(3—4分),训练效果不理想。

田志琦[5]2005年在《天津市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一般素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体育历来是世界各国体育的战略重点,随着我国运动训练体制及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校足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技、战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使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足球人才培养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其“金字塔”模式的根基业已有所动摇。发展市场经济,深化体制改革,其根本宗旨是富国强民,是促进各项事业的更大发展。而在大学中培养优秀运动员符合运动训练学、人才学、教育学等客观规律。目前,关于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分析评价的经验已经积累很多,但我国的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起步较晚,在训练、竞赛和管理体制上均不成熟。尤其是训练,盲目性较大,科学性不强。而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是足球运动员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对身体素质水平进行科学的测试、监控和分析,确立适合足球运动项目特点和供能规律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有助于实现运动员从现实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渡,对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足球运动中的身体训练理论为基础,结合生理生化学知识,以测试为手段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检验,将天津市现有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我国职业男子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析,探索高校足球训练中关于运动员身体素质、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到指导天津市现有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及原则。2002年,中国足球协会借鉴欧足联技术委员会成员、前南斯拉夫青少部总教练柯柯维奇先生提供的欧足联青少年运动员测试指标,(20米折返节奏跑、30米*7折线跑、20米冲刺、5*5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纵跳和极限耐力)并将其应用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本文在对天津市现有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认为:1、现应用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均可进行评定,测试内容符合足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和供能特征,测试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2、天津市现有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我国同年龄段职业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诸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也可以说明天津市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在某些身体素质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3、速度素质与我国职业运动员差距最小,应该发挥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制定适合自己的战术打法,带动其它素质同步发展。4、天津市现有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队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佳,其根本原因是训练水平不高造成的。5、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力量方面的素质训练应引起足够重视。6、近几年来我国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所提高,但距离满足高水平足球比赛的需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高校应将提高有氧能力作为高校体能训练的重点。

李俊[6]2009年在《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指标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能、技能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其中体能是完成技术和战术配合,全面发挥训练水平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在现代足球比赛中,身体的对抗愈来愈向全面的方向发展,成为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的全面对抗,这对运动员的形态、素质、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女子足球队为代表的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也随着这项运动的发展而得到了开展和进步。这一过程中她们的整体表现从辉煌走向了衰退。通过实践证明,她们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与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女子足球队2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的指标有:形态指标(身高、座高、大腿长、小腿长、脚长等长度指标;腰围、胸围、大腿围、小腿围等围度指标和脚宽、肩宽等宽度指标);素质指标(5*25米折返跑、叁角跑、体前屈、12分钟跑、2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机能生化指标(BUN、CK、T、C、T/C、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通过分析研究目前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现状的特点,建立了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形态、体能与机能水平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得出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在形态指标上远低于中国女子足球队,即使,与相近年龄段的国内其他优秀青年女足运动员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下肢一些指标的差距更明显。应在今后的选材过程中加强此方面的要求,以适应当今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2、通过研究得出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关键在于训练质量问题,应加强管理的同时遵循科学化训练原则,强化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通过研究发现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机能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通过训练机能生化指标基本未产生显着性差异。表明在训练量与强度的把握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4、运用离散法和累进计分制,制定了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为及时准确地评定各项指标提供了科学、直观的评价体系。

肖辉[7]2012年在《我国部分青少年足球队员专项位移速度能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足球朝着全攻全守的方向发展,比赛的攻防节奏不断加快,对于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速度素质已成为衡量运动员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速度素质方面,无论对速度素质的研究还是训练理念与方法仍与国外存在着差距。青少年时期专项速度的训练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多数青少年教练员忽视了对青少年队员在有球与无球状态下专项位移速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目前我国部分青少年足球队员的专项位移速度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揭示了一些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专项位移速度方面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在有球与无球状态下专项位移速度能力的区别,为我国青少年队员在速度素质训练方面提供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5.1.1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位移速度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结合有球技术忙和无球技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是运动员在有球和无球状态下完成直线、斜线、曲折线和综合状态位移过程中的表现能力;是在比赛中有球与无球状态下,以反应速度为前提,动作速度为基础的综合表现形式。5.1.2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青少年足球队员在有球状态下的专项位移速度能力明显弱于在无球状态下的专项位移速度能力。并且.随着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能力的发展,在U-15和U-17年龄段,队员表现出专项技术能力对有球状态下位移速度的影响作用逐步加大的规律性特点。5.1.3U-13年龄段队员在有球状态下的位移速度受到专项技术的影响较小,速度快的队员,带球和运球变向的速度同样快;与国外相比,该年龄段队员在有球状态下的专项位移速度,达到了国外同年龄段测评标准的优秀水平。5.1.4目前我国青少年队员在有球状态下的专项位移速度能力不均衡,不同队员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队员在位移过程中结合球专项技术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5.1.5我国青少年足球队员专项位移速度在有球与无球状态下的差值呈现出在不同年龄阶段基本一致的特点。原因在于青少年队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能力的同时,有球与无球状态下的专项位移速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刘剑[8]2010年在《太原理工大学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质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具有对抗激烈,战术多变,运动量大等特点,运动员除了具有一流的技战术外,对运动员的体质也有很高的要求。良好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是足球运动员发挥技术、战术和赢取比赛胜利的基础和保证。原联邦德国学者G.罗尔夫在《足球运动员素质评定》译文中指出,在足球运动中,许多因素都对发展和维持高水平竞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从目前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体质所起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可以看出,体质是足球运动员技战术的基础。目前,全国多所高校建立了自己的高水平足球队,招收和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高校可以成为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世界各国都已将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去认识和研究.足球运动员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了解太原理工大学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质的发展现状,以太原理工大学男子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质与本校后备力量足球运动员体质做比较,从中发现差距所在。为我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选材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

姚天奇[9]2017年在《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损伤特征》文中指出足球运动在我国近几年来开展地越来越好,在国家对足球的大力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了足球运动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伤病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前针对青少年足球损伤预防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问卷调查的层面,定量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选择中国中学生足球联队作为观察对象,测试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用直观的数据来描述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结合已知的风险因素对一般身体素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可能造成伤病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改善中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损伤预防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通过汇总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数据,为U17年龄段足球运动员康复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研究通过系统性测试的方式对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相关数据。测试包含10方面,共11项测试,通过分析速度、灵敏、耐力、功能动作、核心稳定性、下肢爆发力、核心肌肉力量、下肢肌肉力量、下肢稳定性、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来总结中国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为U17年龄段的足球运动员康复提供依据。第二部分研究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发现,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表现出一些问题,通过对损伤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损伤的建议来帮助运动员避免非意外伤害。研究结论: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腘绳肌向心力比股四头肌向心力量弱,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之比(Q/H)为1:0.72,存在腘绳肌损伤和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小腿优势侧比非优势侧向心力量强,优势侧比非优势侧多10%;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股四头肌向心力比腘绳肌离心力大,股四头肌向心肌力和腘绳肌离心肌力比(QC/HE)为1:0.65,存在腘绳肌损伤风险;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

施烜[10]2008年在《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个国家足球运动水平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青少年足球运动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足球运动发展的水平,重视青少年足球工作,是扩大足球人口,提高足球水平,促进足球运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足球运动发展到今天,足球竞技场上不仅是技术、战术、体能的综合体现,更重要的还依赖于运动员临场适应比赛的能力,特别是运动员的自信心、注意力和意志力等重要的心理素质,这些因素对技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重大足球比赛的实践一再表明,即使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较高,但如果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在比赛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极难取胜。因此,要想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足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能滞后,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训练就显的尤为重要。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是我国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的重点年龄段,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人心理发展的重要的转变期,这个时期直接关系到他们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U-15足球运动员无论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处于一个发展快、变化大、影响深的时期,而且其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它的特殊性,此时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把握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有针对的训练显的更加重要。因此,本文对我国U-15男子足球队教练员及我国U-15男子足球队员心理训练的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U-15男子足球队心理训练的现状,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我国U-15年龄组男子足球队,整体上对心理训练不够重视。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无法全面把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规律以及正确的训练方法。其学历偏低导致教练员的理论知识不系统,跟不上当今足球教学、训练、科研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少年球员的心理训练在低水平层次上重复,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这种现状制约了心理训练水平的提高,成为提高心理训练水平的最大的障碍。2.我国U-15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心理训练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心理训练时间不足,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U-15年龄组男子足球运动员心理水平的提高,限制了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速度。3.我国U-15年龄组男子足球教练员队伍的人员配备结构单一,没有一只球队配备专职的心理训练教练员,心理训练主要还是依靠教练员的经验进行,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全面发展。4.我国U-15年龄组男子足球教练员虽然对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心理训练理论的知识掌握不足,对正确应用心理训练的方法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正确的认识,不利于U-15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的提高。5.我国U-15年龄组男子足球教练员,心理训练的理念落后,训练方法和手段滞后,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中最为重要的自信心、意志、注意力叁项心理品质的训练,概念模糊,没有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6.我国U-15年龄组男子足球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掌握不正确。在心理训练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如心理训练课时期的选择、心理训练时间的选择、对球员从事足球运动动机的了解、赛前队员兴奋度的控制、与队员的日常交往方式等。

参考文献:

[1]. 对目前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D]. 郭炳颜. 北京体育大学. 2003

[2]. 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标准的建立[D]. 陈翀.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3]. 大连市优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与全国U-17少年队身体形态及素质对比分析[D]. 何志强. 太原理工大学. 2008

[4]. 我国部分U-17年龄组男子足球队冬训期训练安排研究[D]. 张志刚. 北京体育大学. 2006

[5]. 天津市普通高校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一般素质现状研究[D]. 田志琦. 北京体育大学. 2005

[6]. 蒙古族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指标的评价研究[D]. 李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7]. 我国部分青少年足球队员专项位移速度能力研究[D]. 肖辉. 北京体育大学. 2012

[8]. 太原理工大学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质的现状研究[D]. 刘剑. 太原理工大学. 2010

[9]. 中学生足球联队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损伤特征[D]. 姚天奇. 北京体育大学. 2017

[10]. 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分析研究[D]. 施烜.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对目前我国U-17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