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教育方面的问题开始高度重视起来,以求能够在最大的程上培养好学生的各类综合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前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现今的教育提倡做好学生的理想教育,让学生自己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追求,人只有拥有了极高的理想追求,才会使自身去不断的为之奋斗。但是,现今的理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必不顺利,有得甚至会引导学生误入歧途,学校只知搞理想教育,却不去研究理想教育,不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得理想教育的发挥与实际相差甚远。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良好的理想教育方法,为学生的理想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理想教育;意义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267-0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开始出现了巨大的改革,教育侧重点也发生了偏移,学校不再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对于其的理想教育以及思想素养都进行了高度的关注。现今我们在教育学生方面需要提倡其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要有理想,做好学生的理想教育工作,将让他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改变,从而推升出一种追求渴望,有了追求就会有向上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理想教育的意义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都有显著的特点,即正处在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思想水平不断发展,知识基础逐渐充实,自我意识日益强烈。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将初步形成。这个时期是爱做梦的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正因为他们处于做梦的年龄阶段,所以才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0”点调查课题组的专家调查表明,约有62%以上的人生理想基本上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在此关键时期,由教育工作者去引导中学生是十分必要与及时的。另外,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纵观古今中外,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具有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才取得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可见,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理想教育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整个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过渡时期。自信与盲从,依赖与叛逆、自我与否定、幼稚与成熟,成长的种种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已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理想前途问题的心理隐患。加强和改进当前形势下中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培养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如何使学生确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中心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理想教育的方法
2.1结合实际,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中学生的理想具有形象具体、与兴趣爱好相联系、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帮助他们确立学生时代的奋斗目标。如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是正当的,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理想的火花。当兴趣、爱好、特长与志向趋于一致时,就会形成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理想。
2.2立足现实,鼓励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中学生对理想充满美好的憧憬,但对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和曲折,认识不足。因此家长在这方面应给予引导。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和桥梁。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2.3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远大理想
如可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阅读一些名人,如孙中山、周恩来等革命家从小立志报国的事迹和鲁迅、华罗庚等学者、科学家勤奋成才的故事,都能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增加自己学习的动力。另外,学校可适时地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2.4用主题班会进行理想教育
班主任可充分利用班会课,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习的意义在何?”等主题班会,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也可进行主题为“我的理想”等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从中有所感悟,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得到思想的升华。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迷蒙期,其正在由幼稚天真走向成熟稳重。这一阶段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时刻,他们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处,犹豫着该如何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为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崇高的人生理想教育,可以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选择提供积极的影响作用。当然,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渐渐培养他们拥有理想教育意识,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坚定自身的信念,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思考[J].许明奭.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
[2]社会实践对学生素质现状的研究报告(二)[J].孙栋.劳动保障世界.2019(06)
论文作者:甘丽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理想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学生论文; 人生论文; 为之论文; 孩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