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楔状缺损治疗中不同补牙材料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黄英

充填楔状缺损治疗中不同补牙材料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黄英

昭觉县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6150

【摘要】目的:探讨充填楔状缺损治疗中不同补牙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参考组(40例),两组均接受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流动树脂加3M树脂治疗,参考组采用3M玻璃离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2年后,观察组缺损最深处最大主应力值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采用流动树脂加3M树脂治疗楔状缺损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对牙周组织负面影响小于玻璃离子填充,可作为理想的填充材料使用。

【关键词】填充治疗;楔状缺损;流动树脂加3M树脂;玻璃离子;应用效果

楔状缺损为牙科最为常见的牙体应组织非龋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则楔状缺损的发病率相应增高,且严重程度加重[1],填充修复缺损部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牙齿缺损部位与龈缘比较接近甚至在龈缘之下,因此在填充修复时若材料选择不当可对牙周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同时导致填充效果不佳。虽然近年来,现代医学技术及生物材料不断改进与发展,优质的补牙材料不断出现,然而在对缺损牙齿进行修复中,我们发现有些填充材料虽然已经足够优质,然而仍然存在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并寻求更为合理的材料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近年来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作为楔状缺损填充修复治疗的新型材料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明确两种补牙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填充修复治疗的80例楔状缺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填充修复治疗的80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均接受填充材料过敏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3-66岁,平均(48.47±3.33)岁;楔状缺损程度[2]:Ⅰ度13例,Ⅱ度10例,Ⅲ度8例,N度:9例。参考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3-65岁,平均(48.50±3.33)岁;楔状缺损程度:Ⅰ度14例,Ⅱ度11例,Ⅲ度7例,N度:8例。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开始治疗的前7d,由同一位医生给予患牙常规洁治、比色处理,并将患牙表层的硬化牙本质去除,预备洞型依据龈沟深度植入合适的排龈线;按照光固化垫底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氢氧化钙护髓、三步法酸蚀粘结牙本质壁以及釉质壁,完成填充后,微调填充材料,保证材料与患牙间良好的契合度,同时去除填充体突出部分、排龈线以及咬合高点。填充治疗24h后,对填充体进行磨光,使其尽量光滑,在填充过程中,需注意缺损状态情况,若缺损部位呈沟形且深度至牙本质、范围较大,则在龈向斜面、缺损冠向斜面制备倒凹沟。如果缺损部位距离髓腔较近,则采用光凝氢氧化显性对近髓处做垫底处理。观察组填充材料:采用流动树脂复合3M树脂,Filtek™Z350XT通用型纳米树脂+3M通用型纳米树脂,填充治疗时,通过探针在患者窝洞龈壁、牙合壁衬一层薄层流动树脂,自牙冠方向将3M树脂进行逐步分层填充,填充剂量以窝洞深度﹥2mm为宜,依照窝洞实际深度及大小确定填充层数,填充完毕后给予光照固化。参考组采用3M玻璃离子进行填充,常规消毒,将粉液尽快调匀,并将粉液沿着患牙缺损边缘一侧均匀的压入洞内,直至完全填充缺损区,完成填充后立即给予外形修复,在修复完成后5min,追踪修正形态并进行抛光处理,最后涂抹适量凡士林保护填充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缺损部位应力分析:给予有限元模型对加载,获取牙颈部最大主应力等值线的分布图,对该部位最大主应力场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牙颈部应力场变化以等值线分布图直观表示,等值应力以不同颜色表示,拉应力值越大则颜色与红色越接近,压应力值越大则与蓝色越接近。在1张图上将楔状缺损最深处至牙髓腔壁、垂直于牙长轴的一条直线上(最大主应力分析线的各单元最大主应力值)标出,对缺损模拟填充后出现的应力集中改变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填充前楔状缺损牙颈部以及正常牙为对照进行比较。正常压应力值为3216MPa

1.4疗效判定

术后1年进行效果判定。成功标准:患牙外观正常,牙缘未见磨损、填充物无脱落、无继发龋齿、根尖周炎、继发牙髓炎等,患牙无疼痛;患牙边缘完整性良好,修复体未见边缘裂痕,修复体与牙体无或者出现轻微变色、本身色泽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修复体表面光滑。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失败[3]。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95%(38/40),参考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75%(30/40,其中边缘不密合1例,继发龋齿6例,边缘着色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

2.2两组缺损主应力值比较

观察组缺损最深处最大主应力值下降至(3589.46±230.37)MPa,参考组缺损最深处最大主应力值下降至(4198.00±221.68)MPa,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2.038,P=0.000)。

3.讨论

填充材料的牢固性与填充材料与牙体组织边缘密合度、粘结强度、咬合力积累所引起的填充材料疲劳有关,玻璃离子中的酸蚀等环节容易刺激牙髓磷酸,引起牙髓炎等系列并发症,尤其是在免疫力较差患者的治疗中易引起系列并发症;3M树脂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聚合体积收缩,在固体造模成功后修正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易出现边缘不密合等,导致填充不牢固。流动树脂内含超微颗粒,具有弹性好、粘度性低等优势,将其与3M树脂结合,可弥补3M树脂填充易引起填充体松动或脱落等问题,保证了材料紧密粘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缺损部位牙体应组织应力集中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虽然有所改善然而其缺损边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情况,因此可以看出从材料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微填料复合材料的效果要优于玻璃离子。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证明了流动树脂联合3M树脂在楔状缺损中的应用优势。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参考组修复体失败中主要以龋齿、边缘着色为主,而玻璃离子修复不易脱落,分析认为玻璃离子水门汀能够与牙体之间形成化学键结合,因此其结合情况优于复合树脂凸嵌入;此外,在研究中我们所运用的牙本质结构关系与实际可能存在差异。牙本质为各向异性、非均匀结构关系,因此靠近髓腔侧的牙本质弹性模量要明显低于靠近釉质侧的牙本质,楔状缺损朝向牙本质内部越深,则附近牙本质弹性模量越低,与玻璃离子水门汀更加接近,因此玻璃离子牢固性较好。

总之,流动树脂联合3M树脂在楔状缺损修复中使用能够提高牙齿密合度,提高修复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早霞, 李宁, 陈曦, et al. 不同充填方法修复楔状缺损边缘微渗漏情况比较[J]. 口腔医学研究, 2016, 32(2):158-160.

[2]张瑶, 葛雯姝, 刘畅, et al. 低聚合收缩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上海口腔医学, 2016, 25(1):47-52.

[3]莫思溯, 鲍炜, 沈晴昳. 纤维桩修复上颌前磨牙穿髓型楔状缺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2): 183-188.

论文作者:黄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充填楔状缺损治疗中不同补牙材料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黄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