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加强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田间管理论文,麦冬论文,因地制宜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伏雨偏少,导致小麦播前底墒不足,给小麦播种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带来田间管理上的难度。目前,立冬已过,山西省小麦秋播工作已全部结束,冬前田间管理进入关键时期,因此,山西省农业厅发布关于加强小麦冬前田间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2015年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措施,指导麦农搞好田间管理,为夺取2016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开展“三情”调查,科学制定田管措施 2015年山西省小麦播种气象条件有利有弊。不利条件是7~9月降雨偏少,只有常年降雨量的一半,播前土壤底墒严重不足,尽管9月份有三次降雨过程,改善了表墒,但部分麦田为抢墒播种,导致播期偏早,出现旺长现象;部分正茬麦田和部分春播玉米回茬的麦田因欠墒播种,播后遇雨出现板结,导致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苗情偏弱,出现分蘖缺位现象;部分夏玉米回茬的麦田,因夏玉米生长后期抗旱浇水导致贪青晚熟,播期普遍推后7~10天,苗龄偏小。 有利条件,一是小麦播前关键期有几次降雨过程,使播种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尽管部分正茬麦田和部分春播玉米回茬的麦田因欠墒播种,出苗率低,但由于普遍加大了播量,基本苗数比较适宜;尽管晚播回茬麦田播期偏晚,但因10月份以来雨水增多,播种时墒情大大改善,麦田苗齐苗全,群体充足;二是小麦播后雨水增多,气温偏高,为部分播种时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和晚播麦田麦苗赶队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山西省气象台预测,11月份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有利于补充底墒,小麦苗情预期向好。 2015年冬小麦播种出苗阶段的总体特点是:播种期底墒差,表墒较好,播期拉长,出苗后群体适宜,墒情改善,当前苗情总体较好。针对2015年小麦播种工作的特点及当前苗情,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因苗施措,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弱苗田以促为主,促根增蘖;旺苗田以控为主,促根控蘖;壮苗田控促结合,促根稳蘖。旱地麦田应以划锄镇压,提温保墒,破板通气,促进根系生长为主;水地麦田应以普浇冬水、冬前镇压等措施,补充底墒、踏实土壤,促进次生根喷发,确保安全越冬为主。 搞好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 当前,小麦冬前田间管理已进入关键时期,通知要求冬小麦主产区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制订方案,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认真落实每一项措施,掀起小麦冬前田间管理高潮。 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因地制宜制定田间管理意见,指导麦农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下乡进村,蹲点包片,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作用,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农民传授田间抓好高产创建示范田和绿色模式攻关点建设工作,组织技术观摩,推动新技术推广。 管理关键技术措施,培育冬前壮苗 (一)中耕划锄。无论水地旱地麦田,早播适播晚播麦田,还是旺苗壮苗弱苗麦田,均要在小麦三叶期后进行中耕划锄,起到提温保墒、破板通气、消除杂草的作用。2015年部分正茬麦田和春播玉米回茬的麦田,播种时期底墒较差,表墒不足,播后遇雨造成土壤板结,出苗困难,这类麦田要及早耧划,破除板结,疏松表土,促进出苗生长。对于晚播麦田,在小麦三叶期后要及时浅中耕划锄,提高地温,促进根蘖生长。 中耕划锄时要注意:弱苗田划锄要浅要细,旺苗田中耕要深要重,壮苗田要深浅适中。播种偏浅的麦田要结合中耕,培土壅根,以保护小麦分蘖节,提高麦苗抗寒能力。播种偏深的麦田要耧划清沟,扒去播种沟部分覆土,促进茎叶生长。 (二)耙耱镇压。对于播种偏晚,秸秆还田后土壤表层草量大、土壤悬虚,出苗困难的旱地麦田,可采取播后镇压的措施,促进种土结合,提高出苗率。对于播后未镇压、秸秆还田质量差、苗情偏旺的麦田和冬浇后的麦田,均要在三叶期后至越冬前采取先镇压后耙耱的措施,这样可粉碎大坷垃,踏实土壤,弥合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进入,促进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刺激次生根喷发和根系下扎,防止冬季冻害发生。2015年小麦播种时大部分麦田底墒较差,表墒较好,土壤可耕性好,因而整地播种质量总体较好,同时由于大型牵引机的普及,2015年秸秆还田质量总体较高,但也存在部分麦田为抢墒播种,整地粗糙,或秸秆草量大,还田质量差,或旋耕播种未镇压,导致播种质量差,土壤悬虚,这类麦田应加大力搞好冬前镇压耙耱。对于冬浇后出现土壤板结龟裂的水地麦田,也应注意搞好冬前耙耱或划锄。 冬前镇压时应把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麦田过弱不镇压”的原则,提高镇压效果。 (三)普浇越冬水。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可在三叶期后视墒情择时浇灌越冬水,这样既可补充土壤水分,稳定地温,预防小麦冬季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能踏实土壤,促进次生根喷发,并能冬水春用,防止春季干旱。针对2015年底墒基础较差的情况,要大力提倡早浇越冬水,对旋耕播种未镇压麦田、秸秆还田麦田和整地粗放麦田要作为冬浇重点。对于秸秆还田麦田,表层秸秆草量较大,出苗困难的麦田,可提前渗浇一水,促进出苗生长。 冬浇时要关注天气变化,若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或大风降温天气,要立即停止冬浇,防止结冰吊根死苗。 (四)巧施冬肥。冬前小麦苗小根少,需要养分少,肥料消耗少,一般不宜追肥,否则易造成旺长。但对抢时播种底肥不足麦田,旱地可趁雨雪后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亦可在越冬前亩撒施农家肥2~3立方米,壅根护蘖,补充肥力,提高地温,防止冻害;对底肥不足的水地麦田,可早浇冬水,并随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促进弱苗赶队转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化学除草。秋季杂草龄期小,抗药性差,遮蔽物少,暴露面大,着药效果好,是化学防除效果最佳时期。由于今年9~10月份山西省气温偏高,有利于杂草发生,因此,对于杂草发生较重的麦田,无论水地还是旱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选择平均气温10℃以上晴天进行化学除草。但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对路农药,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关键期,以免造成药害。 (六)防治病虫。10月份以来,雨水增加,麦田土壤湿度加大,小麦发生病害的风险加大。对点片发生小麦白粉病、锈病的麦田,应及早用药控制。可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28~33克,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对于地下害虫为害较重麦田,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细沙土30~35公斤,拌匀,制成毒土,浇水前顺麦垄撒施防治。冬前蚜虫点片发生地块,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七)预防冻害。2015年山西省小麦播期较长,部分晚播麦田苗小蘖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冻害。要采取补肥暖苗的措施,保苗安全越冬。一是叶面喷施高浓度磷酸二氢钾,每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50公斤;对底肥不足的麦田也可叶面喷施2%的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每亩30~50公斤,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养分积累,增加分蘖节糖分浓度,增强植株抗寒能力;二是顺垄撒施暖沟肥,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顺垄覆盖,防风增温保墒,促进盘根长蘖抗寒防冻。 (八)护麦保苗。冬前麦田苗龄小,根系浅,根量少,严禁牲畜啃食,否则会造成苗情转弱,抗寒力下降,甚至死亡,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地膜覆盖麦田,冬前要仔细检查地膜覆盖情况,加强管理,护好地膜,禁止人畜践踏;对膜上有孔洞、膜边有漏风、揭膜断膜处,及时用土封堵压严,防大风揭膜,确保地膜覆盖的质量和效益。 联系电话:0351-4159087因地制宜加强小麦冬前管理_小麦论文
因地制宜加强小麦冬前管理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