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化解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领导干部论文,困境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16)01-0018-04 注重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始终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2014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领导干部的道德修为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为,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促使领导干部以高尚的道德素养约束自己,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以崇高的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近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在社会大环境中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内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领导干部的领导环境和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受社会经济深刻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交易原则的渗透,干部队伍中存在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品行不佳的现象。为此,2014年7月,中组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质,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打铁还须自身硬”,当前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以及党的执政重任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守住道德底线,自觉培养人格魅力,彰显道德力量,以严格标准强化自律,发挥道德模范作用。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现实时,就会发现,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似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存在从政道德教育困境。所谓从政道德教育困境是指从政道德教育在理论上能给予领导干部明确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提供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参与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等道德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但受制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从政行为中出现与道德原则、道德标准相悖的现象,部分领导干部对道德产生疑虑、困惑、观望,从而使从政道德教育虚化,不能完全实现从政道德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从政道德教育应探索和解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领导干部“明知故犯”的价值选择问题,促使领导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政道德规范及要求,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一、从政道德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领导干部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具有“权为民所用”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如何运用权力,追求政治信仰成为从政道德教育的根本内容。正如习近平所说:“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1]然而,加强从政道德教育,以道德力量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从思想上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在现实中往往陷入困境。其成因主要有: 第一,德福失衡的从政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道德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评价人的行为,引导人们追求至善。这是一种调整社会秩序的特殊方式。道德教育则是引导人们如何在学习美德的过程中追求人的至善。道德教育不是物质性生产活动,无法立竿见影看到生产成品,而是一个渐进的生产过程,持续发挥道德影响力。正因如此,当实然与应然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质疑道德的有用性,质疑“美德是否可教”,质疑道德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也是如此,集中表现为“德福失衡”的从政心理。当道德在从政过程中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时,从政道德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前,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评价体系还是个人评价体系,似乎缺乏对道德的应有认知和重视。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往往不能强烈地感受到道德带来的认可和赞誉,反而有时候成为“老实人吃亏”的群体,于是就会产生“德福失衡”的从政心理。比如,“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不作为思想的影响,秉公直言、铁面无私却被上级领导“穿小鞋”等。“德福失衡”的从政心理容易造成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道德教育产生抵制情绪,即使道德理论讲得再精细透彻,仍然不能实现知行统一。事实上,面对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精神世界荒芜和道德危机现象,我们更有理由强调从政道德和从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理想信念动摇带来的负面影响。领导干部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道德情操高尚,道德力量明显,但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削弱、动摇,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人格扭曲。比如,在作风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见钱忘义,搞实用主义;有的领导干部生活奢侈,追求物质享受;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低俗趣味,搞迷信活动等。理想信念的削弱、动摇造成领导干部降低对自我的道德要求,无法从思想上认同从政道德规范,缺乏将其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当道德受到质疑或否认时,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作用自然会失灵。事实上,若不加强道德教育,不仅无法有效促使领导干部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而且会削弱、动摇理想信念,引发恶性循环。 第三,从政道德在于干部培训教育中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理性盛行,其功能往往被无限扩大,造成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往往“见物不见人”,这与近年西方流行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割裂的观点”有关。如果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过度注重工具理性,忽略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价值理性,那么,领导干部就容易在思想上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政治工具,在行动上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创造所谓“GDP”政绩的手段,甚至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不可否认,干部培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更多注重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题研究,在教学内容上更多注重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忽略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应有课程和教学内容,忽略了对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性和道德精神的启发与熏陶。对实际操作、工具性知识的过度关注和对专门道德品行培训和道德品性历练的忽视,容易产生出“有能力、无政德”的领导干部。 第四,从政道德教育自身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政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需要的情况。一是从政道德教育基础地位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缺乏强硬措施和必备制度保障,没有权威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重监督、轻教育”,往往低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道德教育工作陷入尴尬之地。二是从政道德教育理论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从政道德教育应围绕权力运行这一核心环节展开教育活动,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民主、责任、诚信、廉政等道德要求日益凸显。从政道德教育理论一旦脱离时代要求,脱离领导干部道德实践以及道德理论困惑等实际问题,道德便成为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三是从政道德教育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依靠简单的理论灌输方法,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让道德理论知识入心入脑,达到教育目标,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读书看报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多媒体传播方式让我们的生活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单纯依靠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难以实现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达到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教育效果。这必然使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如果从政道德教育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简单的空话、大话、套话很难凸显思想道德的力量,容易形成“空对空”局面,从而使领导干部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抵制情绪。 二、化解从政道德教育困境的途径 化解从政道德教育困境,既要围绕“为谁用权、为何用权、如何用权”等核心问题,同时,要注重培育诸如清正廉洁等富有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还要注重党内外环境及机制的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机制、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着力化解从政道德教育困境,增强从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推进从政道德生态环境的净化和良性发展。 第一,明确从政道德教育目标。从政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很多,集中表现为塑造“公仆”行政道德人格,即培养人格魅力,彰显道德力量,促使“领导干部以道德力量赢得人心”。人格是人在道德上的内在规定性,是人在道德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态度和倾向。行政道德人格是行政人员心理、观念、意识、理想等与行为相统一的总体性存在,是一种体现其自我价值、尊严、品格的伦理存在,具有自主的意志、稳定的品格和主体完整性等特征。完整的行政道德人格,让领导干部拥有正确的道德动机、行动的精神动力、行动的价值目标以及对自我意志的控制力,从而形成一种人格魅力,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形成社会榜样效应。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公仆”行政道德人格,自觉树立、追求并实现行政价值目标。可以说,塑造“公仆”行政道德人格,是从政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明确从政道德教育目标,关键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加强对领导干部道德准则意识、道德责任意识与道德目标意识的教育。强化道德准则意识,要求领导干部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为依据,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处事原则和工作态度。强化道德责任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道德尴尬境地时,通过内心的价值评价和自我道德命令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强化道德目标意识,就是要形成崇高的理想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行政行为中,它集中表现为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等相关的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问题,自觉做到先公后私、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没有理想和信仰,不可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牺牲,共产党员应该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3]。如果不解决好这个根本的道德问题,领导干部就不可能成为先锋队员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也无法彰显其“公仆”的道德人格魅力。 第二,充实从政道德教育内容。不同时期拥有不同道德热点、难点,道德规范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化解从政道德教育困境,增强从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理论上不断充实从政道德教育的内容,针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中出现的道德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开展教育,让道德教育实实在在发挥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还未完全形成。这种道德上的“断层”,除了强烈呼吁道德教育提供道德规范外,同时,也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从政道德教育要用时代的声音解决当前的问题,做到“接地气”“敢作为”。为此,中组部印发的《通知》明确指出,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干部培训教育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尤其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入开展国情世情教育,引导干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二是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深入开展政治品质教育,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开展政治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干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通知》是党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又一理论创新,为新时期充实从政道德教育内容提供了框架和方向。 第三,健全从政道德教育机制。为了有效发挥从政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必须健全从政道德教育机制,形成良性运行系统。一是领导机制。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既是从政道德教育的组织保证,也是实现从政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首先要强化道德教育的方向,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更应依靠党的相关部门,在制度、方法等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如果离开党的领导与党的组织保障,那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二是评估机制。从政道德教育评估是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道德的内在性又增加了道德教育评估的难度。完善从政道德教育评估机制,首先,要确定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其次,要确定评估的具体内容。在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岗位、权责的大小提出评估的具体细节。再次,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评估。既可以用课程考核形式作出教学学习评估,也可以与领导干部的政德考评相结合作出过程评估;既可以与培训单位做好评估协调,也可以同党组织及行政部门做好评估协调等。三是教学实践机制。道德理论要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从政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实践性。从政道德教育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供各种平台和载体,增加从政道德模拟情景与从政道德案例分析,促使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学习道德、运用道德,发挥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营造从政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实践的客观基础,也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不仅包括道德的人,还包括道德的社会。“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4]。教育环境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既可以通过外部氛围和外部风气刺激教育对象的主观观念,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起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对教育对象的情感、行为等起到导向、约束和警示的作用。加强从政道德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党内外形成重视道德作用、真信道德规范、运用道德真谛、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等风气。一是积极营造党内教育环境。领导干部既是教育主体,也是教育对象。在党内营造教育环境要依据党章等党内规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一系列从政道德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党的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重视对干部的德的考察培养,“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这为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提出“德”的要求,同时,为党内重视从政道德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积极营造社会环境。任何人的行为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社会环境衍生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同样,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净化领导干部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和道德行为,促使领导干部正确用权、为民服务。营造社会环境要善于发动群众,鼓励群众参与,密切联系群众,增强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 第五,创新从政道德教育方式。创新道德教育方式要坚持实效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全面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既要遵守教育领域的基本规律和经验,还要从领导干部岗位的特殊性和从政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从政教育方式。一是注重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觉从群众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强化从政品德锻炼,塑造良好形象。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为群众办实事既要有诚心,也要讲方法。要使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成为干部廉洁奉公、干净干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过程”。二是注重党内学习与党内教育。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责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及党的“八项规定”,围绕党的作风这一着力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同时,还要创新党内学习活动运行机制,增强党内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调动领导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开展党内教育。三是促使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技术教育方式相结合。既要发挥传统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方法,同时,也要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载体,针对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理论问题集中展开宣传教育,把控道德教育导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从政道德教育的目标。 [收稿日期]12015-09-12领导干部在政治道德教育中的困境及解决途径_道德教育论文
领导干部在政治道德教育中的困境及解决途径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