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医学院 山东 青岛 264500)
【摘要】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活滑脱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活脱患者为对象,共计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无退行性腰椎滑活脱症状的受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腰椎体、下终板长度等信息,分析两组受检者各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退变性腰椎活滑脱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两组受检者椎体高度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且男性患者椎体高度明显低于女性。结论:通过观察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能够有效检测退变性腰椎活滑脱的病变趋势,便于临床上确定治疗选择,提升综合诊疗效果。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活滑脱;核磁共振检测;多裂肌;形态变化;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049-01
退变性腰椎活滑脱在临床上又称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椎关节上一椎体后移;因而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等症状;该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升发病率,也是导致中老年患者下腰痛的主要因素[1]。本次选择80例退行性腰椎活脱患者与健康受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选取我院骨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活脱患者为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共计8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46~87岁,平均年龄(69.5±4.5)岁;同期选择80例无退行性腰椎滑活脱症状的受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8.5±4.5)岁,观察组患者均由腰痛就诊,且初诊判定为退行性腰椎滑活脱,可见其单个椎体向前滑移严重,且已排除存在手术治疗及双阶段滑脱、椎体骨折与脊柱侧弯者;未见其他器官功能性疾病,临床资料完整,受检者及家属知悉,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选择测量仪器为:飞利浦Brillance 64 CT螺旋测量仪,建立工作站后,选择MPR于CT图像中心的矢状位上进行测量,测量内容包括受检者1~5椎体,分别测量前柱、中柱与后柱的高度,同时测量其椎间盘中前部、中部与后部的高度;另外,需测量椎间盘凸角与角度;测量结束后,在CT图像横轴位面分别测量腰1~5椎体长度,其中包括上终板与下终板长、宽度;为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均一性,测量过程中,需确定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并由其独立完成阅片[2]。
1.3 观察指标
通过图像资料,分析两组受检者各椎体高度、长度与宽度差异,继而比较多裂肌的形态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椎体高度统计
两组受检者椎体高度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椎体高度(x-±s)
3.讨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是一种有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相邻椎体滑移现象,其与椎间盘的病变与腰椎管狭窄情况关联密切,在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该症的发病率正与日俱增,目前男性发病率已达2.7%,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已达8.4%;其中与妊娠因素高度相关,同时与雌激素受体的影响关联密切,从而导致关节突关节退变加剧,提升其综合发病率[3]。
本次发现,正常人与退变性腰椎活滑脱患者的椎体高度均为中柱前倾与后柱较低等形态,而男女之间差异明显,因此相应的椎体发生变化时,其下腰部椎体也将出现前高后低向背侧锲入的趋势。且女性L1VBH中柱、L3VBH前柱与中柱高度有明显变矮的倾向,男性患者L3VBH中柱有明显变矮的倾向,且L2上下终板与L3上下终板的VBW存在明显变宽的倾向。
总结分析可见,利用CT测量数据可有效检测退变性腰椎活滑脱的病变风险,针对特定的椎体能够有效检出其病变趋势,从而便于临床上确定保守治疗或腰椎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继而大大提升临床治疗的方向性与有效性究。
【参考文献】
[1]程大为,葛鹏,申才良,等.磁共振成像下退变性腰椎滑脱不同节段多裂肌改变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v.24;No.399(13):1164-1169.
[2]王鑫强,贾瑞钢,陈彦影,等.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腰部多裂肌退变与腰背痛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7,2(09):15-18.
[3]欧阳石林,程大为,方璜,等.腰椎多裂肌MRI参数改变应用于诊断分析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N].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5).54-60.
论文作者:于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腰椎论文; 椎体论文; 测量论文; 高度论文; 患者论文; 发病率论文; 形态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4期论文;